A-A+

一个建筑老板对灾后重建的提醒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一个建筑老板对灾后重建的提醒



:潘多拉:珠江晚


 
 
珠江晚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加紧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也将进入规划操作阶段。

一个建筑企业的老板也力争要分灾后重建一杯羹。我问他:“这次地震中,一些地方倒塌最多的建筑是学校,大批学生死不瞑目。你是否相信这些建筑都是‘豆腐渣工程’?”

他回答得很干脆:“倒塌楼房的预制板中没有一根钢筋,这还用问吗?别说我是搞建筑的,就是傻瓜也看得一清二楚!”

我说:“那你们在灾后重建中一定要引以为戒,自觉杜绝‘豆腐渣工程’啊!”

他惨然一笑:“实话告诉你,难啊……”

我大吃一惊:“这是灾后重建,你们还要建‘豆腐渣’!就不怕遭应吗?”

“应?除了地震,又有谁来应?”他说,降低抗震标准是建筑开发行业的“潜规则”,从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单位到一些参与规划、开发、招投标、建设、监理的人员,往往对此都心照不宣,只要把各个环节都“打点”到位,就不会有人追究。

他担心,灾后重建中的“豆腐渣工程”可能更多。一是因为大规模、大面积的建设项目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规划、招投标、监理等环节任务更紧张,工作量更大,监管的难度必然更大,这样一来,建筑商、开发商建“豆腐渣”的风险反而更低。其二,建筑商、开发商很清楚,一个地方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很低,同一个地方短期内重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低。基于这个判断,一些建筑商、开发商大搞“豆腐渣”只会更加肆无忌惮,更加心安理得……

天哪,太可怕了。我绝望地问:“难道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他表情轻松了一些:“办法也不是没有,关键是敢不敢动真格。”

  

  我们必须解决这个中国性难题

  

  田嘉力 发表于 2008-5-31

  

  
  在专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宣讲“地震预是世界性难题”和“校舍抗震能力差,这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时,我觉得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中国性难题”,不容回避,必须解决,否则,就是对人民犯罪。

  

  
  这个“中国性难题”是由一位建筑业老板的大实话揭开面纱的。老板说:“灾后重建中的‘豆腐渣工程’可能更多。降低抗震标准是建筑开发行业的‘潜规则’,只要把各个环节都“打点”到位,就不会有人追究”。

  

  
  有人问老板:“这次地震中,一些地方倒塌最多的建筑是学校,大批学生死不瞑目。你是否相信这些建筑都是‘豆腐渣工程’?”

  

  
  老板的回答比我们的官员直率而诚实多了,他说:“倒塌楼房的预制板中没有一根钢筋,这还用问吗?别说我是搞建筑的,就是傻瓜也看得一清二楚!”

  

  
  当有人问道在灾后重建中如何杜绝“豆腐渣工程”时,老板叹道:“难呵……”

  

  
  为什么难呢?老板告诉我们:降低抗震标准是建筑开发行业的“潜规则”,从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单位到一些参与规划、开发、招投标、建设、监理的人员,往往对此都心照不宣,只要把各个环节都“打点”到位,就不会有人追究。

  

  
  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一个地方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很低,同一个地方短期内重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低。基于这个判断,一些建筑商、开发商大搞“豆腐渣工程”只会更加肆无忌惮,更加心安理得。而灾后重建属于大规模、大面积的建设项目,很多程序要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完成,规划、招投标、监理等环节任务更紧张,工作量更大,监管的难度必然更大,这样一来,建筑商、开发商建“豆腐渣工程”的风险反而更低。

  

  
  据介绍,日本和美国在建筑物抗震性能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外国的专家只承认“预地震是世界性难题”,却没有说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是世界性难题。这恐怕只能算是“中国性难题”。

  

  
  难在哪里?难就难在“降低抗震标准是建筑开发行业的潜规则”。难就难在法不制众。那位老板只说“从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单位到一些参与规划、开发、招投标、建设、监理的人员,往往对此都心照不宣,只要把各个环节都打点到位,就不会有人追究”,却没有提到政府官员。其实,“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单位,参与规划、开发、招投标、建设、监理的人员”,都是前台的小人物,幕后拍板的往往是当地政府的要员。一些地方官员出于政绩的要求,出于眼前的局部利益考虑,他们对于“降低抗震标准”这个“建筑开发行业的潜规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实权官员的纵容、至少是默许,“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单位,参与规划、开发、招投标、建设、监理的人员”们是不敢肆无忌惮乱来的。

  

  
  老板在回答要遭应时说:“应?除了地震,又有谁来应?”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也许,30年、50年都不会发生,几十年以后的事,谁还去关心它?所有在降低抗震标准中的受益者,早就捞一票走人了。几十年以后即使被地震震塌了房屋死伤无数,又有谁来追究他们?

  

  
  老板听到“难道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的感叹时,他说出了比咱们建设部长还要高明和透彻的话:“办法也不是没有,关键是敢不敢动真格。”真是一针见血。

  

  
  敢不敢动真格,将考验我们的各级官员。这个中国性难题,实际上就难在官员这个环节上。他们必须解决好,否则,他们将是千古罪人。因此,汶川地震抢险救人告一段落时,必须铁面无情地追究在“潜规则”中游弋的形形色色的蛀虫,严厉制裁他们,而且还要编印《群丑图》,“宣付国史馆立传”,让他们世世代代在国人面前抬不起头。以此“杀一儆百”。

  

  

标签:建筑   开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