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不要神坛
一国到底需不要一个或者许多个所谓的神坛?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人要把鲁迅拽下神坛,把毛泽东拉下神坛,乃至把赵氏孤儿里的程婴也拖了下去。这些事情本质如何,为什么发生,利弊几何呢
首先就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所谓神坛,按照个人的理解,这里所谓的神坛就是一个精神信仰方面的“权威”,对于讨厌神坛的人来说也许就是“威权”了。那么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个人有自由思考(而不是肆意妄为)的权利。那么其实作为一个个人愿意相信什么是你自己的权利,也是你私人的选择。与别人相信什么或者所谓“神坛”上有什么又有何关系呢?第二如果你是因为别人相信什么而不满,然后向让别人的精神信仰走下神坛,那么这是不是不甚切合这些“传统颠覆者”的“自由,独立”之形象呢?是不是还有侵犯他人精神生活的嫌疑呢?所以若你不信便没有所谓神坛,如果您想拆别人的神坛,那么你就要考虑到别人是不是要你付出代价了。
第二,为什么有人想把别人(一般已死亡,且死亡很多年)从坛子上拉下来呢?凡是行为,必有动机。好比抵制洋货是为了提倡购买国货,鄙视卖国是为了提倡爱国,惩罚犯法是为了提倡守法,推翻政府是为了夺取政权。那把死人拉下神坛是为了什么呢不消说,就是想上神坛嘛!那就有了疑问,神坛是神物,难道容不下第二个,第三个人吗?中华民族兼容并包,难道不能偶像多元化吗?答案当然系肯定的,只是有时候一些人上了神坛,神坛就升得“太高”了,不要说是爬上去了,连理解都有困难啊!好比你要将爱国主义的标准是先辈用鲜血划下的,那么有人就要不高兴了,跟你讲时代变啦,偶尔卖一卖国现在总体上也算是爱国的嘛。你再跟他争论,那他就要骂你啦,说这个“爱国是流氓的庇护所”呀,说这个爱国并不高尚呀。有点文化的人还可以断章取义地引用两句萧伯纳和莎士比亚的台词。
可在你诬蔑英美伟大剧作家或者诗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萧伯纳说过:“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莎士比亚曾说过:“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
“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会尊重他。
拜伦曾经说过:“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
更不必要引用荷马的那句:“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
那么在这个过长的例子之后,我想要说明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把别人拉下来,无非就是因为想爬上去。而且没有被拉下来的尸体垫脚,恐怕是爬不去。
那么拉下神坛的相关活动对我国的利弊在何处呢。此时其实要按不同的案例分析,我略略举两例。其一是孔子的被拉下,孔子为什么被拉下,陈独秀先生老早就讲得很明白了:“孔教与新中国不能两立。”为什么不能两立呢?这是很简单的,因为从1840年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孔子的理论已经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阻挡了祖国七十九年了。虽然也有如梁启超,康有为这样的义士,想在现代化与孔教之间取个中点然后做一条中国的现代化垂线。但是似乎搞了100来天改革就被孔子的徒儿们弄死了。所以孔教不除,中国的独立和存亡状态就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了。人民群众也是不大情愿地把老爷子请下来了。 第二个例子是最近被陈凯歌导演平庸了的程婴先生,赵氏孤儿,多少都听说过,讲得是程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保全了忠良赵盾之子。最后完成了讨贼扬善的事业。按照百度百科的释义:“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但是在陈导(不一定是陈导的主意)的影片当中,不管是正邪冲突还是维护正义都没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格还是因为换错了孩子而被高尚的。那这部影片的精神价值在哪儿呢?据陈导表示,是平民价值。然后平民就被强奸被平庸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义士也就成为了一个意外的结果。于是中华文化中的献身精神就由“有”化为“无”了。现在这个社会是很有意思的,即使是在各国的大变革时代之中比较也是很特殊的。一边是大家喊着社会道德缺失,呼唤传统文化。一边是一些人堵上一条老命拆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神坛并表示毫无压力。两派人中间还有一群业务员在以推行回炉过的假冒传统文化卖自己的鸡汤或者百家讲坛。
所以其实啊。就是。。。。。无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