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中俄美三国战略关系与解决朝、伊核危机之策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清华大学哲学教授诸葛孔龙致中俄美三国领导人  

  

  就中俄美三国战略关系与解决朝、伊核危机之策公开书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民族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美比于诸文明古国,则名微而众寡。然美遂能以弱为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之合力作用也。今美综合实力超强,“挟天子以令诸侯”(联合顺从国家挟制联合国安理会时常通过决议制裁非顺从国家),社会凝聚力较强。且北美大陆近千万原始土著居民——印第安族人已被西方列强运用武力打击或经济制裁手段屠杀殆尽(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毫不掩饰道:“有必要灭绝全体印第安人部落),民族分裂势力弱小,此诚不可与争锋。
当前,中俄皆存在复杂之民族、社会问题,且发展滞后,将长期处于社会转型与被动防御中,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外交诸方面与美差距甚大。在政治改革进程中,在全球极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思潮影响下,在全球信息化时代重要事件鱼目混珠、真假混杂之信息如蝴蝶效应迅速传播全球之际,稍不兢慎,各种社会矛盾与民众不满情绪如屠火积薪,将由无意识、前意识状态迅速激化为意识状态,法律秩序失控,中俄即陷于动荡、内战、分裂之深渊。中俄一旦陷入内战,在迥异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国际形势下(当时西方列强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激烈冲突,中俄得以喘息,积蓄力量也),西方列强将同心协力肢解中俄。中俄一旦分裂,将步苏联、南斯拉夫之后尘,重新统一稳定永远无望矣。
西方列强将趁机干涉他国内政,世界将因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任何多民族多教派国家都将可能分裂成若干弱小民族或教派国家,全球突然冒出数百个弱小国家。与此同时,法西斯势力将趁机獗起,北约与欧盟将分崩离析,联合国将瓦解或成为摆设,美英法等盟国力量将难以对抗德意日等法西斯势力肆虐,美活动范围仅限于美洲,法国只能在本国范围内委曲求全;英联邦将烟消云散,英国本土也将一分为四;发展中国家将失去独立自主权,退回到殖民地时代,印度将退回到独立前,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王国,任列强肆意蹂躏,亚欧非大陆将成为法西斯势力范围。更加可怕是,以核武器为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监管失控,到处泛滥,人类没有未来也。
然苍天保佑,面对复杂严峻之国际形势,中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毗邻、优势互补,中有人文人力、协作动员之优势,俄有军事科技、能源资源之优势。且中俄具有适合本国国情之相似政治价值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普京主义,其共同点是在保障国家独立、主权、安全、尊严、领土完整与社会秩序稳定前提下,积极弘扬传统文化,适当吸收外来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进取心与凝聚力,推进公平正义,实施渐进性适度民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按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合作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力持续增强也。
当前,在西方极端个人自由主义价值观冲击刺激下,极端享乐主义、极端消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分裂主义、极端恐怖主义思潮全球泛滥,世界各国特别是多民族多教派国家深受其害,违法犯罪颓废沉沦现象层出不穷,地区冲突与恐怖动乱活动此起彼伏,整个世界陷入一种持续混乱之严重不稳定状态。
中俄作为发展中多民族世界大国,认为本国与世界最高利益是和平与稳定,故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具有主导表率作用也。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曰:“中国之问题,压倒一切是政治稳定,没有稳定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成果也会失去,中国最高利益是稳定。”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曰:“吾衷告是勿被西方式民主迷惑,否则不会有好结果。绝对不能让国家局势混乱,稳定第一。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领导,是所有问题中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曰:“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接受程度相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梅德韦杰夫总统曰:“我们现在拥有巨大发展机遇,而这种机遇降临到情况复杂之大国身上,百年才能一遇。让我们发奋工作,为取得胜利而奋斗矣!”普京总理曰:“俄中正在开展长期互信合作,两国战略性伙伴关系在日常性全方位合作中得到体现,俄中关系已成为稳定世界局势之关键要素,中俄是世界最大稳定因素。”针对新疆7.5暴力事件,前苏联驻华大使,俄国家安全顾问罗高寿先生接受《环球时》专访时指出:“肢解中俄是西方列强始终不变之外交政策。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发展是不可分割之统一整体。国家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难以想象。俄罗斯领导人与中国领导人一样,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这一点,并投入巨大精力采用各种手段巩固社会稳定。没有稳定,其他都是空谈。”美政治学者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一书中总结经验教训道:“政治家首要责任是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邓小平针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总结教训道:“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一是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显然,自由、民主、人权之实现是一个渐进性过程,是一条漫长道路之尽头,而且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民主是稳定、发展之手段,而不是相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民主之关系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历史经验表明,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方面,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稳定是前提,民主是手段。故若不能保证民众教育、就业、住房与生命安全权,保持国家稳定与发展,奢谈西方式过度失序自由民主又有何意义也?当前,在伊拉克、阿富汗及东南亚、南亚、非洲、拉美大多数西式民主示范国,民众教育、就业、住房、生命安全权无基本保障,社会秩序动荡不安,西方式过度失序自由民主价值何在也?
孙子曰:“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③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故中俄只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民主之关系,并密切合作,建立牢固紧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足以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巍然屹立于亚欧大陆,即使导弹摆到国门前,又何惧哉?”
当前,美国挟制北约东扩及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陈兵亚太,剑刺俄罗斯,围堵中国,乃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之冷战思维举动也,意在激怒俄中,挑起军备竟赛,分散俄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精力,激化俄中国内矛盾与邻国矛盾,肢解俄中,望俄中勿中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毁灭苏联、南斯拉夫之诡计也。当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俄中邻国焉能与西方列强共享太平哉?
  中俄建立紧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非冷战时期你死我活之争斗也,目的在于促使国际关系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力量协调平衡,世界和谐发展,扼制西方鹰派势力猖狂与法西斯势力獗起,防止其本我力量过度膨胀,而为所欲为,使世界再次陷入世界大战也。
  中俄人民须谨记:只有伟大国家伟大时代,才能产生伟大文化,如和谐仁爱、中庸尚礼之中华文化,英勇不屈、奋发进取之俄罗斯文化;才能产生伟大人物,如中之唐太宗李世民、鲁迅、毛泽东、邓小平,俄之彼得一世、托尔斯泰、列宁、普京,才能使国民享有尊严、荣耀与自豪;才能保持国运昌盛,有效抵御西方列强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文化强权之侵袭泛滥,保障国家、民族与人民利益最大化。在变幻莫测、波诡云谲之当代世界风云里,吾以为中俄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中衰俄必败必亡,俄衰中必败必亡。愿两国仁人志士高瞻远瞩、志存高远、放眼未来,慎思之。
  附件
  一、或曰:如何处理朝鲜、伊朗核危机?
  朝、伊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安全与尊严而孤注一掷倾国力发展军事与核武,以致人口膨胀,民众就业无着,民生艰辛,西方制裁致其经济雪上加霜,危机频发。朝、伊被迫时常采取极端玩火措施,长此以往,必然国将不国。中以博大仁爱为怀,俄以英勇顽强为荣,面对朝、伊落难之不屈兄弟,若继续若即若离;面对西方列强咄咄逼人之势,若继续绥靖放任,而不采取果断措施,旗帜鲜明对朝、伊施以援手,朝、伊一旦崩溃,于中、俄何益也?于世界和平发展何益也?
  2011年3月17日,法、英、美诸西方列强挟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仅一日后即以种种无理之不实借口,迫不及待派出大批战机连续轰炸利比亚,充分说明恃强凌弱之丛林实用法则在西方当代国际关系中依然力挺,根深蒂固。显然,待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战事相对稳定,其政权沦为西方附庸,西方列强稍作喘息休整后,必将挥刀朝、伊。
  当前,朝、伊以利比亚放弃发展核武器而招致西方肆意欺辱、轰炸打击为由,宣示进一步加强发展核武意志。而朝、伊极力发展核武,不符合国情与全世界人民之根本利益,但其国家安全顾虑必须兼顾。故为中、俄乃至世界和平发展计,当效美对日本、韩国、以色列核安保政策,朝、伊弃核,纳朝、伊入上海合作组织,由中、俄共同为朝、伊提供核安全保护,使朝、伊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国际形象,与日、韩、以展开发展竞赛,为建设成为人口适度、民生公平、生态良好、幸福安定之国际示范国而不懈奋斗。如此,则三足鼎立,天下太平也。
  1945年日本长崎及广岛原子弹爆炸、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一系列核事件充分说明核辐射、核污染危害巨大,地域狭小国家不宜发展军用、民用核产业。否则,一旦发生核事故,核辐射、核污染危害全国,无异于国家与全民自杀。对此,著名学者于坚在题为《福岛核事故之启示》一文中郑重指出:“核电站是人类为满足自己贪欲而构造之漂亮死神,何时复活只是时间问题,它有一个开关,只是等待某只不确定之手开启而已。这次是地震这只巨手。所谓核电站,那就是矗立在地面上一颗颗原子弹而已,无非其开关方式与原子弹不同而已。”当然,许多学者将核电站与原子弹相比,确有不妥。但全球民众对核产业,特别是对核武器及核电建设必将更加警惕敏感。显然,朝、伊弃核乃大势所趋也。
  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轼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愿天下英雄慎思之。
  孔龙联系方式: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标签:发展   稳定   国家   西方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