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特与普
今天到邮局寄点东西。我一开口,工作人员非常麻利地给了我一张特快的单子。我有点愣了,我还没说是寄特快或是普包的,怎么就“被特快”的呢?
我说东西不急,我需要的是普通包裹。工作人员似乎有点不屑,说普通包裹比特快便宜不了多少,言下之义就是让我也用特快。看着周围的人确实是寄特快的居多,我本想算了,也寄特快吧。转而又想,自己的东西确实不急,为何要“被特快”呢。于是我坚持用普通包裹,工作人员不大情愿地给我换了张普通包裹的单,还补充了一句:普通包裹要15到20天才能到,其实还是想让我改用特快。后来我小算了一下,我寄的东西用普通包裹是8.5元,用特快约是26元。看来经济发展了,邮局赚的钱多了,8.5元与26元在他们眼中是差不了多少了。
市场经济下,为人民服务多成为贴在墙上的口号了,如何能赚到更多的钱才是硬道理。我想这可能是我差点“被特快”的关键。这与时下的中国铁路有点类似,高铁、特快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贵,而相对便宜点的普快越来越少,百姓只能狠下心掏光腰包“被高铁”了。高铁、特快中的软卧等越来越像高档宾馆,而普快中连本来有的开水都不开,百姓只能将就着泡不熟的方便面了……
特与普本应该共存于社会,让人们各取所需。可相关机构、有关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却进行大肆宣传,有意无意地设定高级与低级的区别。似乎与“特”相连的就是有身份的象征,而抱“普”不放的就是活该你受罪。在这样强大的宣传面前,一些本应是“普”的人在与“普”为伴时心生自卑了,甚而打肿脸来充“特”物了。改革开放后目绪之怪现状是越来越多了。
其实放眼社会,你我大多都是普通人。作为国家社会,应该在更多时候为普通人谋取福利;作为普通百姓,应该挺起做为普通人的腰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