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方舟子四十三案:维基剽客
“鸡汤科普”PK“奶粉科普”
白字秀才
iamback按语(2010-11-22)
重贴3年前的这个帖子,想说明几个问题:
1,方舟子抄袭别人的文字时,经常不去验证,连错误都剽窃;
2,方舟子确实是靠google或维基百科来写科普;
3,方舟子在靠维基百科的知识写科普文章卖钱的时候,可以满脸“专家”样地对文科生说“维基百科的知识是靠不住的,专业资料库的材料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科学的道理并非人人可以靠查百科、资料库就搞明白的”。
4,人啦,有时是多么的虚伪。
连岳写了篇用“爱”科普的心灵鸡汤,方舟子似乎很不高兴。方舟子说:“维基百科的知识是靠不住的,专业资料库的材料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科学的道理并非人人可以靠查百科、资料库就搞明白的”
我想,再没有什么人比方舟子对“维基百科的知识是靠不住的”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了。方舟子在2008年10月13号的《经济观察》上发表了一篇“谁发现了艾滋病毒”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此前,盖洛在1982年已因发现HTLV而获得拉斯克医学奖,成了惟一一位两次获得拉斯克医学奖的人”[1]。
很明显,方舟子自己并没有去做拉斯克医学奖人数的统计。当然,后来经人提醒,方舟子把所有网络上的这篇文章中的这句话改成了“此前,盖洛在1982年已因发现HTLV而获得拉斯克医学奖,成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拉斯克医学奖的人”。不过,方舟子是无法一一更改已经发行刊印和售卖出去的纸的。这个错误,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但这个错误能告诉我们“维基百科的知识是靠不住的”这句话的真实性。
方舟子并非是一开始失误而在原文遗漏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这几个字,因为,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这几个字的存在。因为,方舟子的盖洛成了“惟一一位两次获得拉斯克医学奖的人”是抄袭自英文维基百科关于盖洛的条目里面的内容[2].在英文维基百科关于盖洛的条目里,有这么一句英文“He(盖洛) is the only recipient of two Lasker Awards.[11]”, 这时,大家应该明白,方舟子原文中所谓盖洛成了“惟一一位两次获得拉斯克医学奖的人”的来历了。还好,写这英文维基百科关于盖洛的条目的人在那句话的后面给出了文献,就是看到的那句话后面的文献[11]。这个文献[11]指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关于 NIH Intramural Lasker Award Winners的统计[3]。只有在这里(NIH),盖洛是唯一一位两次得拉斯克奖的人。
这件小事,说明了两个大问题:
1,方舟子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维基百科的知识是靠不住的”这句话的真实性。
2,连岳所谓用“爱”科普的必要性。试想,如果方舟子在参考维基百科的时候,如果心中有“爱”,考虑到读者,就不会简单抄袭那句话,而是应该去求证一番,拉斯克奖的网站上得奖者的资料都是公开的。还有,英文维基百科关于盖洛的条目的那句话,其后面也给出了参考文献。如果方舟子有点起码的“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或科学思维,再点进去看看,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土摩托说科普更应该科普“科学思维”,说得很好。
所谓“科学思维”,其实就是“真实的思维”。
[1]《经济观察》 谁发现了艾滋病毒2008.10.13
[2 "He is the only recipient of two Lasker Awards.[11]"
[3] NIH Intramural Lasker Award Winners
.
拒吃大豆油,抵制转基因,不当小白鼠
反转基因主粮qq群
反对转基因食品QQ: (申请需注明“反对转基因”及所在省市)
反转基因联盟QQ群:
.
简明资料: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就是把A生物(比如:昆虫、动物、细菌)的一部分基因转移到B生物(比如蔬菜、水果、粮食)中去,改变B生物的自然特性,达到人的要求。例如,科学家认为北极鱼体内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就把它抽出来,植入西红柿里,制造出耐寒西红柿,就是一种“转基因食品”。例如,把细菌中的有毒基因植入水稻中,水稻就能产生抗虫毒素杀死水稻害虫。对人有剧毒的转基因食品三大危害:一代致病,二代致傻,三代绝育。
.
博文网刊《绝顶阅世》第一期
中国学术评价网“方舟子真相”论坛
从新浪博客流落博客中国40篇博文
编剧赵华原创博文集萃(2010)
编剧赵华毒眼转帖集萃(2010)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