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通胀背后有阴谋,中国经济得肝炎
郎咸平:通胀背后的金融阴谋
2008-5-19 《新世纪》周刊
波及全球的物价上涨并非供求关系紧张所致,而是金融大鳄一手操纵的产物
前几天我在上海买水果,到了一家水果摊子想买车厘子(樱桃),我问多少钱一斤?摊主说50块钱一斤。像我还算是过得不错的,但听到“50块钱一斤”那一刹那,心里还是震了一下。我的司机跟我说,郎教授能不能跟我讲讲通货膨胀?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家猪肉都吃不起了。这就是今天中国,这种高物价给老百姓带来很多怨言,给政府带来很大的震撼,温家宝总理几次提出来要把通货膨胀降到4%以下。
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说法,都是错的。他们说通货膨胀是因为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钱太多了。这个话一讲出来,我相信起码有13亿老百姓是不同意的,他们不会感觉钱太多。既然他们不会感觉钱太多,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为什么会流动性过剩?那就要从经济体系的本质来研究什么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是流动性过剩,今天中国的通货膨胀由几大因素所造成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很多人不想从事制造业,把钱拿去炒楼、炒股,比如说猪肉、鸡肉、鸡蛋、水果等等价格就是这么起来的;第二,中国基础建设投放量太大,投放量太大的结果使得与建设有关的产品包括钢材等等价格大幅上涨,而箫条的部门不生产了,跑去炒楼炒股,炒楼炒股都是什么部门?过热的部门。太多的资金从过冷的部门流到了过热的部门,所以使得过热部门对钢材水泥等需求大幅上升造成通货膨胀,而过冷部门造成资金大量流走,不从事生产了,所以造成供应不足,而使得价格大幅上升。这就是二元经济的必然性。
但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国际金融大鳄的炒作。以石油为例,石油价格在今年4月30日涨到一桶117美元,价格怎么上去的?因为产量不足吗?不是,石油产油国加大生产量现在是供过于求。供过于求价格会怎么样?会下跌是吧,不,供过于求的结果是价格大幅上涨,为什么?像美国几大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减少炼油量,因为卖不出去,美国人开始车开得少,油用得少,因为太贵,需求大幅下降情况之下,供给量过盛,石油价格不跌反涨,为什么?
只要中国人想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价格就上涨。你买小麦,小麦价格上涨;你买铜,铜价格上涨;你买铁,铁价格上涨。请想想看,对于国际金融大鳄而言,如果知道中国要买什么东西,那为什么他事先不先买?所以国际金融大鳄都是抢在中国政府前一步把你要想买的货品价格全部炒得老高,到最后你还是要买,然后他再卖给你,因此我们吃亏了,生产者没赚到钱,谁赚到?国际金融大鳄赚到了。
而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一系列后果,包括日化行业,以及跟石油化工有关行业的成品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今天中国通货膨胀。这些粮食也好,金属价格也好,石油价格上涨也好,基本上都不是供需的问题,而是被国际金融大鳄所操纵。
由于中国对有色金属,原油等原材料进口依存度非常高,即使2008年中国对这些产品进口和2007年同等数量,就要额外付出5100亿人民币。现在全世界粮食的产出缺口是2200万吨,全球的粮食库存是20年最低的水平。粮价继续上涨也将不可避免。今天,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国际通货膨胀的侵害,而这种国际通货膨胀的背后总能找到国际炒家和金融大鳄的影子。
你最近只要看罗杰斯这个家伙,他是国际金融大鳄的马前卒,你只要听他讲话你就知道国际金融大鳄要干什么。最近他又说了,罗杰斯近日也曾表示出对人民币极大兴趣,他说与美元、港元相比,人民币应该是最主要可投资货币之一,那么他这么一讲你可以想象到,金融大鳄要炒什么了,要炒人民币了,就这么简单。他指向哪里,国际金融大鳄就打到哪里,这就是今天的超限战(一种超越实力局限和制约的战争方式,它对处于强势和弱势的国家都具有同样意义)。目前金融大鳄的手法就是通过全世界通货膨胀,席卷全世界资源,造成各地的社会动荡与不安,这就是我的结论。
郎咸平:中国经济像得了肝炎
原载:羊城晚 2008-05-13
他认为,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源于“二元经济”,不能用一刀切的“大凉”治疗
刘薇
本讯 记者刘薇道:素有“郎监管”之称的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前日出席“交通银行(9.54,0.12,1.27%,吧)百年庆典广州分行启动仪式”时语出惊人,观点十分尖锐。郎咸平认为,当前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并非经济过热导致,而是源于“二元经济”环境下,国际金融炒家的推波助澜使然。
中国经济过冷过热 同时存在
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流动性过剩、经济出现过热、通胀加重……这些是从去年到今年包括普通民众都对中国经济现状所达成的共识。然而,经济真的整体过热了吗?流动性真的过剩了吗?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真的是“对症下药”吗?郎咸平连珠炮般地提出了上述问题,而他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当前中国经济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郎咸平解释说,所谓“二元经济”,就是部分部门过热,而部分经济体却因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而过冷。具体来说,过热的就是这么多年来地方政府推动的以GDP为主的理念之下的行业、企业和部门。
郎咸平认为,“二元”之下,政府仍然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上给以收紧,将会导致银行从过冷的民营制造业中抽回资金,投给过热的行业或给地方政府搞基建,得不到资金支持又生存艰难的民营企业家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极度恶化,也将资金从实业中抽回,转而炒楼、炒股;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从过冷产业中抽出资金投往过热的行业如房地产,种种因素导致资金的逆流转,从最需要资金的过冷行业转向过热行业,最终的结果便是“宏观政策越调控,冷的越冷,热的越热”。
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盯紧中国市场,通过期货大幅拉高原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继而再将高涨的价格转嫁给中国市场的行为,更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面对全球性的通胀,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
一半GDP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
“这些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郎咸平解释说,中国这些年非常成功的经济增长中有一半的GDP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消费只占到了35%。这样的消费基础让企业只能将目光瞄向境外市场,出口急剧增加让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刷新纪录,而汇率的累积则让欧美利用各种贸易手段压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加剧通胀,国家为调控通胀就出台紧缩政策,却不断打击到过冷行业,过冷行业无利可图便转向股市楼市,最终加剧泡沫。
重利率的宏观调控属“大凉”
针对当前的诸多经济问题,郎咸平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而非“一刀切”的“大凉”治疗。
“若让我做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中医原理。中国经济就像得了肝炎,所谓肝炎的炎字是两个火,如果这个病人体制不好,你用大凉的方法治说不定病更重,这时候更应该温补。目前一刀切的方式,只注重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调控就是大凉,你如何让大凉更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那就是要先利用温补,将过热和过冷的行业区别对待,过热的加以限制,过凉的从政策上予以支持,这才是合适的办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