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方舟子粉丝: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或者恨方舟子?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广州日》9月28日署名高延晶的文章

  

  方舟子遇袭案,随着肖教授被抓而告一段落。表面上看,方舟子一方大获全胜,但从全局看,方舟子还是败了。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来说,发生在方舟子身上的故事颇具典型意义,很多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都被一个榔头打了出来。  

  

   在讨论问题之前,先确定立场:我一直是方舟子的支持者,不仅赞成他的一系列打假行为,也推崇他为人处世的风格;其次,我不想讨论具体问题,现在再对肖传国落井下石也没什么意义,那是检察院和律师的事。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到底是哪些人在讨厌方舟子?  

  

   方舟子被袭警之后,网络曾一片沸腾。让我惊讶的是,网络舆论对此事的评价却正负各半:一半人谴责这种黑社会般的卑劣手段,另一半人却在为方舟子挨打大声叫好。  

  

   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或者恨方舟子?只用方舟子敌人的枪手、马甲来解释,显然有些牵强。马甲肯定存在,但他们不可能多到左右一半网络民意的地步。方的打假虽说得罪了不少人,但这些人在社会上毕竟是极少数,五毛钱买一个骂方的回帖,估计他们没那么多闲钱。  

  

   如果说讨厌方的民意是自发的,那就需要探究一下原因了。我随机在身边做了一个小调查,再次惊讶地发现,原来方舟子的“敌人”无处不在。  

  

   我问的这几位,都是跟方舟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绝无利益瓜葛,而且都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对方舟子的态度都是不满或者不屑。或曰:方舟子太“窜”,挨打活该;或曰:方舟子疯了,谁都“咬”。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几天,终于有一点心得,跟读者交流一下。  

  

   第一,我认为这跟社会分配机制有关。有位先生在讨论方舟子问题时提到了罗尔斯的《正义论》,令我击节赞赏。根据罗尔斯的理论,分配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好人有好”,社会才会有道德。但以方舟子为例,他打假十年,似乎家财不及一个白领,而被他打的那些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以此角度看,方舟子既然没有为社会提供一个成功的样板,当然就少有追随者。  

  

   第二,我认为这跟到处弥漫的犬儒主义有关。现代犬儒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像希腊先哲一样蔑视世俗观念,却丧失了道德准绳,结果愤世嫉俗变成了玩世不恭。现在的知识阶层中,奉行犬儒哲学的大有人在:既然社会无法改变,干脆冷眼旁观。这类人,视世故、油滑为智慧,不仅自己放弃斗争,还不喜欢别人去斗争,于是,颇具“一个都不宽恕”风格的方舟子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方舟子的遭遇,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多年前那个打假的王海。回首看去,王海四面楚歌而三聚氰胺大行天下,这对于方舟子来说,像是一则寓言。

  

  更多精彩请登录

标签:一个   社会   讨厌   道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