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们该学习沈浩么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我们该学习沈浩么

  

   ——三说小岗村

  

  (首先声明:我的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保证原创,保证文责自负。)

  

  在看到一位网友的文章《小岗村不能学,沈浩还是要学的》,看完之后,心里不以为然:小岗村是臭了,不能学的,但沈浩就不臭么?我们该学沈浩么?学他什么?

  

  我是最近才了解小岗村与沈浩的。自从我阅读了大量有关小岗村与沈浩的文章之后,我对小岗村始而觉得不可理喻继而抱以同情的态度,而对沈浩则始终嗤之以鼻。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在奴隶社会,是带着脚镣手铐耕作的奴隶;在封建社会,是只有为地主出卖劳动力的佃农。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无数次农民起义,主要目的就是为土地而战!这些起义大多失败了,农民起义首领遭到旧地主残酷镇压;也有些胜利了,但胜利之后的农民起义首领又变成了新的地主。历史就这样重复着,直到公元一九四九年。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农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土地改革,将原来分割给农民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农民只保留极少量的自留地。这一改革是历史性的,它或许将改变农民取得政权后得到土地,但随之又失去土地重新轮为佃农的循环。在所有能看到的资料中,农民对大集体是有感情的,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了热情。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农家出身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五十年代中期身居中央领导一线的刘XX邓XX刮起了浮夸风,毛泽东为了不打消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善意地阻止了他们的行为,为此,还将一个与他共事三十余年的老战友彭德怀打倒了。然而刘邓不思改悔,于六十年代又抛出“三自一包”想让农民重回到小农时代,毛泽东这回对他们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关于农村搞承包、分产到户之类的言行,毛泽东有一段反对的谈话:

  

  “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这段谈话至今已历四十余年,却仍仿佛是在我们耳边说起一样,事事件件,皆如毛泽东所料。难怪乎王震老将军临终之前感叹说: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五十年!我说:岂止五十年,一百年都不止!

  

  毛泽东是一代巨人,博古通今,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早超出我们的智慧之外。我们看不到的,他早看到了;我们想不到的,他早想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他早做到了。其实,我们只须按他老人家所说的去做就行了,没必要自作聪明,名义上是要闯出一条有特色道路,事实上却是背离社会主义的路,一条将中国引向邪恶的路!

  

  记得小时候,农闲时节,大门外时不时扶老携幼地来几个讨米的,母亲总是拿一大碗盛上满满一碗米倒进他们崭新的布袋里。问起他们是哪里的?为什么会出来讨米?他们说他们是安徽的,住淮河边,因淮河发大水家里遭了水灾不得已才出来讨米的。后来却听别人讲,他们是有组织地出来的,并不是因为水灾的缘故,你看他们都是只要米而不要饭的。我不知道这些人中有没有小岗村的人,但我记住了安徽,也记住了淮河。

  

  事实上,我们家乡在长江边,是个真正经常闹水灾的地方。比如一九五四年时,长江大水几乎淹没了我们的省会城市——武汉三镇。但是到七十年代初我能记事时,水灾就很少发生了。因为一是加固了长江大堤,修起了排灌站,二是内湖河叉也筑起了大坝,并将露出的湖底改成了高产的良田。即使是在发大水的灾年,我们那里也没有人出去逃荒要饭的,也没有听说有饿死的。偶尔听起母亲说三年自然灾害时候的事,也只说有人吃过树叶,有人吃过观音土,却不曾听她说有饿死人的。

  

  然而小岗村不知怎么搞的,只有一百二十多人的小岗村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居然饿死了六七十人!那可是家家戴孝,户户出丧呵。我不禁想问:这些人是哪些人呢?有名姓么?

  

  大集体时,农忙时节,全体出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齐心协力,纵然有出工不出力的,也仅极少数而已,断不至于整个小队的人都是出工不出力的。虽然都出工,却也不是平均主义,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每个人的工分底分不一样,比如说,一个男人是一个劳动力,工分底分就是一天十分工,妇女一天工分底分五分工,年轻的女子比妇女要高,比男劳动力要低,一天工分底分八分工,我那时是小娃娃,工分底分最低档,只有三分半工。平时多为点工,就是出工一天按底分计工分,“双抢”时多为包工,比如插秧,一亩田共计多少工,割谷一亩田共计多少工,你可以邀与你工分相近的人一起搞,也可以一家子搞,至于那些身体有病的、体弱的、年迈的,则有放牛、扎草绳之类的轻活安排。而我们这些小娃儿,则干拣谷之类的活儿。所谓拣谷,就是将那些田里捆扎遗漏的谷子拣起,然后凭斤两计工分。别的不说,单说我们这些拣谷的小娃儿有时候也很自私,看到大人们收起谷子的时候,手缝里刚遗下没来得及再收时便见缝插针地抢了去,大人们往往只是一笑,而队长计工员们看到了便要喝斥一番。我们也不甚怕,往往一天下来,多的时候也能拣到百十来斤,挣上十多个工分。回到家里,颇为自豪地将一天的成绩告诉爸爸妈妈,总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心里也总是高高兴兴的,预备第二天再去拣更多的谷子,挣更多的工分。记得也有娃娃不是拣谷而是偷谷,就是整块田的谷子割倒之后还没有开始收,他就去偷一大捆来,送到集体去,称斤两的保管员一看就知道是偷的便吆喝说:你这谷子不是拣的是偷的不能算,便没收了。那偷谷子的娃娃自觉理屈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认识倒霉了。即便是在最饥饿时期,也没听说有娃儿将拣的谷子偷偷拿回家的。那时,人们的集体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唯恐别人说自己是落后分子。我们小队有三百来口人,三百亩田地,平均下来,一人在一亩左右。每年要上交的粮食总在十万斤以上,没有哪一年吃过返销粮。倒是改开之后的一九九八年,由于长江沿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我们家乡受灾严重,不少家庭颗粒无收,于是乎国家给这些农户发了几袋子面粉,别的也没什么。这也是几十年来仅有的一次受赈。

  

  小岗村可倒好,解放二十几年,年年吃着返销粮。小岗村的村民说,丰收时候人均粮食也只有四五十斤!于是网友们根据小岗村的田亩数约1600亩、人口约180人与总产算出来小岗村的亩产居然只有三五斤!这真是笑话呵!我不清楚这样的数据为何出自一个农民之口,按常识来说,在杂交水稻没出世之前一亩田的种子洒下去都必须得五十斤左右,亩产居然只有三五斤,岂不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我们说五十年代中期刘邓刮起的浮夸风中说亩产上万斤是假数字,那么小岗村说亩产只有三五斤也同样是假数字。前一个假数字是为了取得政绩,后一个假数字却是为了控诉这种政绩!异曲同工,绝妙的讽刺!

  

  这些年来,我们常感叹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官与数字的互动游戏,但事实上这种游戏却自古亦存,不过于今为盛。

  

  吃不饱的小岗村想出了包产到户的绝招,一十八条汉子甘冒杀头的危险将田地分包到户,于是在次年就获得了丰收,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

  

  一方面我惊诧于小岗村一十八条汉子的勇气,一方面又感叹于小岗村为何在集体体制下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于是,我听到了小岗村大包干领导头人的儿子在央视振振有词的吼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有包干到户,各人才有动力。

  

  意思是:大集体时,出工是不得出力的,因为那是为别人种田。后来分成小组了,还是出工不出力,甚至于分成两兄弟了,仍然是出工不出力。按小岗村的逻辑,即使包干到户也该没有动力才对呵。为什么呢?因为夫妻不是一个人,丈夫出的力与妻子出的力也是不一样的,那丈夫不是很吃亏哦?还有娃儿呢?娃儿出过什么力?他凭什么也能吃饱饭?

  

  著名作家贾平凹有句名言:丑到极处便美到极处。

  

  哲学家们也说:物极必反。

  

  那么对于小岗村来说,太作贱自己了也让人不相信的。

  

  农民的自私心理是有的,出工不出力的人也是有的,亩产量很低甚或是颗粒无收在某些年份也是有的,可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了人也是有的,但,说得那样可怕那样恐怖就让人不能相信了。这不是战争年代,小岗村也不是独立王国,它依然在当时的社会主义体制之下,依然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然是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农村,没有理由变成那样不可思议不近人情的落后状态的。我一直坚信,这是有人设置的阴谋。正如大包干带头人与主流媒体在解释血手印的时候说:这是中央高层的授意。也就是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典型,是为了政治的需要!

  

  从这话里,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岗村人是被人当猴耍的!

  

  被人当猴耍的还有:沈浩。

  

  如果说小岗村人被人当猴耍是农民的愚昧无知,还有小农意识的自私心理,是值得同情的,那么沈浩被人当猴耍则完全是自觉自愿!

  

    2010-1-14 

标签:我们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