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党员李界境连续28载第56次瞻仰毛主席遗容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今天系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日,山西省前青年作协首批会员、现年52岁的中国党员李界境(笔名,学名刘君)连续28年第56次前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遗容!

  

  自1991年毛泽东同志逝世15周年纪念日以来,李界境每年逢9月9日及12月26日毛主席忌日与生日之际,其均自费从1991年至2003年的13年间,由并(太原市)赴京专程瞻仰毛主席遗容;从2004年至2018年的15年内,由京大兴区专门前去纪念堂瞻仰遗容;并敬献鲜花,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影怀念;其中,一次因纪念堂内部装饰、另次因天安门广场改造而均未开放,李界境已择日前去瞻仰,计为

  

  28年56次!

  

  李界境从1975春,上小学四年级时,首次阅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后于1977年上初中一年级时,继而认真赏读其第五卷,至今已计3次通读其著的一至五卷。

8c30b6cb24a89396b341900f3ad46ea1.jpg

  

  1991年初,海湾战争爆发后,李界境开始从事毛家家世的研究,关注国际和平与全球发展态势;先后于2002年9月9日及2003年12月26日,均被新华社记者孙晓胜作为采访对象而道之事迹;2015年9月及其12月,又被解放军记者及山西日记者对李界境所为作出了专题道!

  

  毛泽东同志在李界境心目中,他老人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14亿华夏儿女的领袖和导师,同时亦是第三世界民族和人民的领袖;而且更是全球被压迫的民族和世界公众的领袖!

附文: 崇敬与追忆 毛主席纪念堂见闻  

  2003-12-27 10:33:49 | :新华网 | :孙晓胜

  

  12月26日是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早晨9时左右,北京天安门广场寒风刺骨,广场中央的毛主席纪念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者已经排起了一百多米长队。

  

  与往年一样,来自山西太原的青年作家刘君排在队伍的最前列。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他都会专程自费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刘君告诉记者:“毛泽东是我的精神导师,我从他的作品和思想中不断汲取养料。”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阅读《毛泽东选集》,深受毛泽东影响的刘君正在准备创建一个以“和平友谊、奉献博爱、正义人道、精神信仰”为宗旨的“毛泽东境界文学”体系。

  

  9时30分,如长龙般的瞻仰者队伍开始缓缓移动。整齐、安静的队伍中大多数是中年人,也有老人和孩子,还有一些身穿制服的警察和士兵。队伍按顺序步入纪念堂,在毛主席坐像前献花,瞻仰毛主席遗容。

  

  面对着纪念堂中汉白玉雕成的毛主席坐像,曾担任毛主席卫士的王宇清和几位昔日的战友深情地回忆当年的往事。

  

  从1949年毛泽东“进京赶考”开始,20多年的时间里,王宇清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如今在75岁的王宇清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愿意接近群众,与老百姓倾谈。”近距离接触过毛泽东的王宇清这样评价:“他是人不是神,但他是伟人,一个世纪伟人。”

  

  披散着一头金发的美国姑娘珍妮排在黑发的人群中特别显眼。她跟随着人群给毛主席坐像献花,“我听说过关于毛泽东的故事,也看过写他的文章。他是一个伟大的东方巨人。”珍妮说。

  

  11时左右,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纳、儿媳邵华和孙子毛新宇以及数十位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也来了。在众人深情的注视中,瞻仰厅水晶棺中的毛泽东神态安详,静静安卧在鲜花丛中。

  

  毛主席纪念堂工作人员楚凤鸣告诉记者,今天纪念堂开放时间延长到下午5时,瞻仰人数比平日明显增加,预计将达2.6万人。据统计,从1977年9月9日开放至今,毛主席纪念堂已接待瞻仰人数1.38亿人次。

附文 | 特写:永远的怀念——毛泽东纪念堂见闻  

  2002年9月9日 22:4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孙晓胜)今天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逝世26周年纪念日。不到早上七点,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已经排起了近百米长的队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纪念这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

  

  九月九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念日,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的群众冒着酷暑排成长队。

  

  来自山西太原的刘君排在队伍最前面。他手捧一束白花,默默地站在队伍中。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毛主席纪念堂了。

  

  “对于我来说,他就像是一位年纪稍长的老朋友。”36岁的刘君是一位青年作家,从1991年开始,每年毛泽东的生日和忌日他都会来北京看望自己的“老朋友”。“有时,清明节时我也会来。我经常会想起他。”

  

  “我完全能够理解他。他总是在考虑人民大众的利益,而且不惧怕任何压力和挑战。”在刘君看来,毛泽东是一位“真正无私无畏的英雄”。

  

  长长的人流在天安门广场蜿延流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瞻仰参观者的队伍中。而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已油饰一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53周年和中共十六大的召开。

  

  同刘君一样,王雨凤也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瞻仰毛主席的。“毛主席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没有他,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来自毛主席家乡湖南的王雨凤说。

  

  王雨凤的胸前别着一枚金黄的毛主席像章。她收集像章的历史已有10多年了。“我想把这些留给自己的儿女,让他们记住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每年的这一天,纪念堂前瞻仰者的队伍中总会有“毛泽东号”机车组的司机长。今天,第九任司机长和现任的第十任司机长都来了。从1946年10月命名至今,这个车组一直在沿用“毛泽东号”的名称。

  

  “毛泽东思想仍是我们的传家宝。机组会给每个新来的人送一套《毛泽东选集》。平时,大家还会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现任司机长葛建明说。

  

  今天的瞻仰参观时间比平时提前了半小时。八点钟,第一批瞻仰者步入纪念堂,在毛主席坐像前献花,瞻仰主席遗容。

  

  八点半钟,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外孙、外孙女和数十位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员,抬着花蓝,手捧鲜花,深情地向正厅前的毛泽东塑像三鞠躬。礼毕后,依次在塑像前留影,许多人眼里含着泪花。

  

  瞻仰厅里,水晶棺中的毛泽东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神态安详,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瞻仰者脚步放轻,缓缓绕场一周,神情凝重地注视毛泽东的遗容。毛泽东生前的卫士长李连成深情地向主席问候:“主席,您好!我们来看您了。”

695f3afa395d39991252c77aa2d3fdd8.jpg

  

  出生在中国湖南省韶山冲的农家子弟毛泽东,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思想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

  

  毛主席纪念堂工作人员楚凤鸣告诉记者,从1977年9月9日开放至今,毛主席纪念堂已接待瞻仰人数超过1.3亿人次。(完)

标签:毛泽东   毛主席   瞻仰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