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美金融海啸登陆中国如何“过冬”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美金融海啸登陆 中国如何“过冬”

  

  【:钮键军 :数字商业时代】

  

  
即将到来的信用违约危机,将使全球经济进入更冷的冬天,在保持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配以减税或将是中国“过冬”的一条捷径。

  

  “在外人还未注意到的时候,美国的信用违约危机已经悄然登陆。”《货币战争》、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对本刊记者如是说。

  

  宋鸿兵这种表示并非虚妄的揣度。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IndyMac银行的资产7月11日被联邦监管机构查封。很多美国的分析师认为,IndyMac银行只是前锋,是更多即将发生的类似事件的前奏,“这一趋势将从中等规模的机构蔓延至大型金融机构”。

  

  悲观估计,全美将有150家银行面临类似遭遇。

  

  而宋鸿兵估计,即将全面爆发的美国金融海啸——信用违约危机将导致美国至少2.5万亿美元的损失,其规模将是次贷危机的2~3倍。

  

  尚未真正结束的次贷危机已经给中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出口下滑、房地产和股市的巨幅下挫、人民币的升值加速——更为可怕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及其之后美国政府的干预政策使得中国经济政策的空间极为狭窄。

  

  因此,中国如何度过由于美国金融风暴所带来的“严冬”,将是中国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1万亿美元的金融海啸 美国政府应对之策加剧危机的深化

  

  在经历了短暂回调之后,市场曾对美股乃至美国经济重新燃起了微弱的信心。当时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结束,美国经济将很快反弹。

  

  但憧憬毕竟是憧憬。5月份以来,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16%。美国市场人士对此惊呼:“熊市真的来了!”

  

  宋鸿兵认为,2季度以来,美国股市下挫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或者说是美国已经发生了新的金融海啸——信用违约危机。

  

  直观地说,信用违约危机将在美国垃圾债市场中发生。所谓信用违约,其实也就是到期赖账。在美国,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发行的债券被称为垃圾债。由于这些债券的违约率较高,因此发行价格较低。

  

  按照美国官方目前公布的数据,美国垃圾债市场的违约率到年底将为5.7%。但宋鸿兵的预测比这要悲观的多,他认为美国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将至少在10%以上,甚至有可能达到13%。

  

  “在1991年和1992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垃圾债市场的违约率就达到了10%,而那时美国整个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的规模仅仅为1万亿美元,但现在整个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2万亿美元,其中40%是垃圾债。”

  

  如果按照宋鸿兵12%的违约率计算,信用违约危机将造成2.5万亿美元的损失,即便是按照美国官方预测的5.7%计算,信用违约危机将造成1.2万亿美元的损失。

  

  可惜的是很多人仿佛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危险性,“这就像次贷危机爆发一样,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但直到8月美国股市暴跌时,人们才知道是次贷危机惹的祸。”宋鸿兵说。

  

  而美国政府为挽救次贷危机所采取的放松银根的政策则被视作危机逐步深化的根源。为挽救次贷危机,美联储通过减息和降低贴现率的办法,暂时掩盖了美国的流动性危机。“但危机爆发点根源——美元信任危机非但没有因此减弱,反而得以强化。”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对本刊记者表示。

  

  美国最新的一次救市行动是,美国政府出资3000亿美元用于偿还房屋贷款。

  

  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环境 热钱骤进骤出的杀伤力最大

  

  一旦美国真的爆发信用违约危机,那么中国经济的外部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中国对美出口将进一步恶化、人民币升值将再次提速、国内通胀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加。

  

  一位公司老总日前对员工讲话时说,中国人从未感受到国际事件对自己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去年以来,国际上的一系列大事影响着中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外向型国家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出口的下滑;而美元贬值所促成的人民币加速升值更恶化了中国的贸易环境。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6%,全年预计升值幅度超过10%,而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研究告显示,中国只有40%的企业能接受4%的升值幅度,而没有任何企业能接受6%的升值幅度。

  

  不仅如此,美国经济的衰退所引发的美元贬值也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狂飙,其中原油价格从去年5月的50美元一桶迅速飙升为现在的150美元一桶,这在增加中国进口成本的同时,也加剧了中国的通胀压力。

  

  但让普通人感触最深的是,热钱的骤进骤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去年中国上证指数从6124点的高位一路下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热钱的迅速撤离,而中国6年来只升不降的房价也开始了破位下行,今年以来,全国房价已经连续六个月增幅减缓,而深圳房价更是出现暴跌。这一切都被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张明认为与热钱的撤离有关。

  

  一般来说,热钱肯定会在美国本土发生经济危机时,抛售其海外资产,回国“勤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兴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出现了大量的净赎回现象。尤其在“金砖四国”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整体市场的股票型基金遭受了大量撤资。

  

  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来说,热钱突然的撤离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安全。这也是中国外汇管理局近来一再加强外汇进出境管理的根本原因。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都分别要求加强对于热钱的监控。

  

  经济政策左右为难 最大威胁是政策空间狭小

  

  出口、通胀以及金融安全的冲击,仅仅是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表面影响,这些中国都可以通过出台合理的政策加以解决。但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如果美国发生新的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政策腾挪的空间将更为狭窄。

  

  今年以来,对于中国实施多年的宏观紧缩政策,学界开始了激烈的争论。而今年6月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告则成为要求政府为宏观经济政策松绑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份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下行轨道。而7月17日公布的数据则证明了这一论断,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4%,大大低于2007年上半年修正后的12.2%,也低于2007年全年修正后的11.9%。

  

  但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放松紧缩政策的结果或许可以保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但其结果是,中国经济旺盛的需求将继续推高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进一步加剧中国国内的通胀。今年前六个月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7.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2%,也高于政府年初设定的4.8%。

  

  但中国目前又很难采取加息这一控制物价最好的手段,因为加息将减小热钱进入中国的成本,从而可能促使更多的热钱进入中国。这不仅将增加中国金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将促使中国物价进一步走高,因为钱多了物价肯定上涨。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同时,控制物价的另一个手段——加快升值速度也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升值的加速将使得本来已经生存艰难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这些都表明,大洋彼岸的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中国政策左右为难,中国很难找到一条简便的道路,让自己度过全球经济滞涨的“冬天”。

  

  不仅如此,中国酝酿已久的多项经济政策很难付诸实施。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能源价格改革被迫延期。

  

  而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也由于担心打击股市而一拖再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迟迟拖延,而一些大盘蓝筹股的回归也遥遥无期。

  

  向松祚为今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五点建议:稳定汇率和利率、管住热钱、降低税收从而减轻企业负担、理顺能源价格以及改变调控信贷政策,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贷款支持。

标签:中国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