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80后观察:从“三极分化”到“两极分化”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近日不才在著名右翼喉舌《财经》上看到一篇道:国家将出台政策对事业单位养老金进行调整,使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持平。  

  

  众所周知,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三级跳”第一级为“忧国忧民”的公务员,这部分人大约有一千万。吃穿用度全是国家“皇粮”包办,退休工资也最高,是我国的精英阶层也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第二级是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人数约有四千万。这部分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改革的间接受益者。第三级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企业的退休工人,属于媒体所说的“弱势群体”或“边缘弱势群体”是改革的牺牲品。这三个级别基本构成了我国经济金字塔的框架。  

  

  不才认为我国目前的国情基本呈现“三极分化”的特点,就像退休金的构成一样。而不是众多媒体所说的“两极分化”。这三极分化的中间一极就是上面提到的退休金即将被砍的事业单位人员。这部分人的人数所占我国人口比重虽然只有4%。但实实在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中产阶级”阶层。在中国三大阶层的经济金字塔中“中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社会润滑剂的作用。广大的“弱势群体”(现在不用“无产阶级”这个词了)盼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也能上升到中产阶级的地位。精英阶层也将“中产阶级”包装成“糖衣炮弹”为自己主导的“改革”歌功颂德。并且继续忽悠“弱势群体”,只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改革”下去,总有一天全中国都会变成“中产阶级”。到时候,大家又都是“阶级兄弟”了。  

  

  不能不说,精英们的忽悠是见效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此起彼伏,但总体上,处于“引而不发”的状态。这也让中国社会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很多个“高危年份”。按道理说,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路线”就应该坚持下去。继续维持这种忽悠死人不偿命的做法是对精英最有利的。由此建立起来的金字塔“体系”也还算基本稳定。但是这次事业单位退休金改制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体系崩塌的危险。底层的弱势群体没有起来造反,精英阶层何故要自己抡起大锤拆墙?这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有其无奈的“合理性”。  

  

  据有关部门统计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如此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如何养老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我国有4000多万的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一样多,但是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不足2亿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由此造成的养老保险缺口在2005年时就已经高达2.5万亿。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实际上是在“寅吃卯粮”,儿子昨天存进去的养老保险金,今天就被母亲取走了。  

  

  如果社会运转良好这个养老金的链条或许可以这样“寅吃卯粮”的维持下去,但是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这种愿望永远只能停留在愿望阶段。恶化的经济形势造成的众多破产企业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斩断了这个链条。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做出改变,这条断链或许会将整个中国社会拖向精英们一直惧怕的“暴动”深渊。在无法“开源”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做的只有“节流”。在节流对象的选择上精英们显然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想从弱势群体那里节流已经不现实。经过了改革30年的强取豪夺,底层民众已经没有多余的“油水”可以榨取,如果连最后一点养老的保命钱都要被做文章,只能让“暴动”提前发生。这是精英们竭力要避免的状况。如果要在自己身上“割肉”,显然是不符合“国情”的。在这种情况下,中产阶级成为节流对象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掩盖这样见不得光的“勾当”,一般人都看不懂的“财政收入不足”就成了绝佳的遮羞布。于是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单位退休金向企业靠拢”的大戏就鸣锣开场了。  

  

  说到这里,不才有一个疑问。事业单位退休金改制一旦正式启动就是将四千万“中产阶级”推向了“弱势群体”的深渊。三级阶梯的金字塔结构就不复存在了。中国社会将真正变成媒体所希望的“两极分化”。少了中产阶级这个“润滑剂”,精英阶层们再想忽悠“弱势群体”时,又用什么东西作“糖衣炮弹”呢?  

标签:阶级   精英   我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