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兼听则明:金融风暴雷声隐隐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兼听则明  

  

  《对岸金融风暴雷声隐隐》  

  

  台湾经济日社论2008.09.12

  

  最近中国大陆经济形势,隐隐透露出不祥的气息。将这些片段的信息拼凑起来,甚至可以嗅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泰、马等国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亚洲金融风暴向来被以讹传讹,误认是索罗斯等一干国际金融秃鹰全力凶猛攻击金融市场造成的惨烈伤害。其实全是倒果为因;乃是泰、马等国所倚恃的经济成长动力骤然熄火,令其制造业部门急遽下坠,无法再支撑两位数的高速成长;但逐利而来的外资仍源源涌入,乃纷纷投入金融与房地产市场,藉其兀自膨胀的泡沫吮食最后的元气,直至纸已包不住火,金融市场终于摧枯拉朽颓然崩解,秃鹰一哄而散、股汇市狂泻不已;漫天飞舞抢食腐肉的秃鹰,岂有灭国之能?  

  

  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尤其半世纪来落后国家藉廉价劳工创造奇迹的神话,更像是同一个剧本反覆在各国搬演;其奇迹式的崛起,总令人瞠目结舌,但最后不得不走向被逐出场的悲剧命运,也在在令人叹息。其中成住坏空的道理,凛然在目;但除了少数先知先觉、亲历其痛者,却往往无法索解。  

  

  落后国家靠廉价劳工发迹的典范,台湾正是首选。台湾半世纪前从战争废墟中异军突起,创造人类历史上连续30年平均成长率高达9%的空前纪录,证明了一件事情:上天为每个人、每个国家都留下了一个机会,即使最贫困落后者,也不摒弃。  

  

  1950年代后期,台湾所拥有的唯一机会,就是多到养不起、机会工本为零的大量廉价劳力;由于国内外工资差距高达百倍,因而只要有效将廉价劳力推入先进国家市场,即可利市百倍,而且年年不绝。台湾开发出以加工出口业出口廉价劳力的模式,在其他落后国家不屑一顾的情况下,独步全球30年。但此一发展策略有自毁本质:发展与富裕,令廉价劳力变贵变少,只要更落后的国家攘臂相争,立刻鹿死他手。  

  

  20年前台湾因此退出加工出口市场。机会落到泰、马等国手中,各自创造了奇迹式的10年光辉岁月;但由于大陆东南沿海加速崛起而且廉价劳力供应几无限量,口中的机会逐年被蚕食鲸吞,到1997年之前已经油尽灯枯,只剩金融市场的尸衣装点场面。  

  

  曾经发生在台湾与泰、马等国的悲剧命运,接棒前冲的中国大陆又何能逃脱?只要其廉价劳力愈趋昂贵而稀少,基本物资短缺、发展环境饱和,全球包含越南、印度乃至中亚、西亚,最近连过去不敢奢想的非洲也以非洲狮之姿抢进此一市场;则中国大陆步上台、泰后尘,只是何年何月而已。  

  

  现在好像已到了临界点。珠江乃至长江三角洲工资腾贵、劳力短缺的现象早已愈演愈烈,使最具优势的低廉生产工本快速垫高;同时国际低价品市场渐趋饱和,厮杀惨烈,将价格极力压低;两方夹击之下,加车间商沦入微利竞争,许多已是苟延残喘。在此时刻,中共当局咬牙横心,要将加工出口业一举歼灭,强迫产业升级,乃全面祭出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削减出口退税、土地、环保政策等撒手,剥夺其最后喘息的机会,其景况比1990年代的泰、马等国更加惨烈。  

  

   但中国大陆世界车间的盛名在外,各国资金仍如潮涌入,当投机高手发现加工出口业已气息奄奄无力回天时,即仿泰、马的前例,涌入房市、股市,藉吹大经济泡沫赶紧吮食最后元气。大陆最敢言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最近公开指出,「大陆制造业已陷入过冷危机,原本要投入制造业的资本,从2006年起流入炒房、炒股、炒普洱茶、炒艺术品,成为仿真资本;」因而如今支撑大陆经济的,只剩各地方政府热切从事的「创造GDP工程」,如过热的国企投资、形象工程、基础建设工程等。这正生动地描绘出与泰、马金融风暴爆发前一模一样的身影。下半年尤其是奥赛之后,大陆出口部门明显失速,而今年前八月顺差明显缩小,较去年减少6.2%,全年要保零成长都有困难。同时,8月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仅上升4.9%,但工业品出厂价格大涨10.1%,显示需求面的羸弱,已经严重压缩厂商获利。  

  

  凡此种种,都颇令人忧心。我们不能想像,如果1997年的风暴在中国大陆如此巨大的经济体爆发,其威力何等可怖?更不敢想像,一旦发生,在其卧榻之侧的台湾,是否还能苟活?正因为如此可怖,事关存亡,我们不敢不想,更不能不大声疾呼,期待结合各方的智慧与力量,就此唇亡齿寒的危机,两岸通力协作,共谋良策。   

  

     

标签:大陆   廉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