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就肖案再致卫生部:不可轻易搞“鉴定”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就肖案再致卫生部:不可轻易搞“鉴定”。
直言了,2010-10-21。


根据一些老网新友的分享要求,这里是本人前几天发给卫生部的信件、做了些文字修补再发。


卫生部负责人:

我不是肖传国科研领域的行家、连学生都不是,不敢做任何自以为是的评价评论,而只能从美国卫生部和该领域同行评议那里得到相关知识来看待肖某科研。如下:

美国卫生部的官方文献说明,新的临床手术的科研评价尺度是“成功率”而不是“治愈率”。在一些愚蠢媒体协助下,方舟子等人为私仇而试图通过舆论轰炸、没记者证却以记者名义在社会上搞调查(伪调查)、用他们编造的“治愈率”等伪造证据手段、通过舆论压力逼迫你们按照他们的伪造指标、用行政手段做所谓“鉴定”、扼杀国际学界充分肯定的和美国卫生部资助的“进行时”肖传国手术科研。请你们千万谨慎,不要做出让中国学界心寒和让国际学界笑话的事情。

也许你们早已看到包括领衔科学家在内的国际学界34名同行的联名信,高度评价肖传国的手术科研成就。除此之外,2010年年初,美国卫生部发文《Emerging Therapies for Incontinence》(附后,见参考资料),阐述了肖传国手术科研的来龙去脉和国际学术背景,明确说明:

[1] 肖某手术科研的基本思路来历可追述到1907年的Basil Kilvington的手术科研新概念;他的手术科研试验都失败了,却为后人打开了未知领域的大门。从那以后的多年时间里,临床科研不断有些个别的但却是积极的案例出现,并大致确立了该领域科研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2] 1989年,肖传国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具体更新的科研思想,其可能可行性通过动物实验而获得证实;从此,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分析和同行评议,于1990年代前期开始,肖某手术科研成为美国卫生部资助的临床科研项目。根据美国卫生部颁布的科研项目资助公文说明看,肖某手术科研的当前主要课题是术后中长期跟踪治疗护理(资助者:美国政府NIH-,230万美元,年度为2010-2014),争取得到进一步的效益风险的临床数据及其分析,并争取能对肖某科研提出的新问题做出更清晰的答案。

美国卫生部文献足以说明,肖传国的手术科研思路方法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前人科学家的开拓垫底、是有长达百年历史的国际学术背景的,肖某及其同事的科研则是该领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里程。在那个新的里程上,世界各国有不少科学家在从事同类科研,而来自中国的肖传国是其中的一位姣姣者。

就本人学习看,一个临床手术历经百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有更新发展,案例多得是。且不说别的,仅那些手术基础的近现代解剖学,至今发展大约六百年了,可还有许多方面是“未知领域”,而肖某从事的科研就属于刚刚打开大门的未知领域之一。如此历史地看,肖某的探索和科研不但提出了新思路、且提出了新问题,他的贡献是很了不起的,难怪国际学界同行评议的那么多学者对他的科研成就予以充分肯定的评价。

很清楚,方舟子等人对肖传国手术科研搞的指控是伪造调查和伪造数据的诬告陷害;他们试图推翻的,不仅仅是肖传国的科研,而且是长达百年的国际学界的临床手术医学发展。说他们是丧心病狂,一点不过分吧。在中国,一些愚蠢无知的新闻媒体跟在方某他们屁后摇尾巴而对肖传国及其手术科研所搞的长达九年的舆论轰炸,则是违犯国家新闻管理法规的“集体违法”行为。

方舟子在国内装成“批邪”的“斗士”;而确凿证据证明(如果需要证据,可立即发给你们),他在美国充当那个邪门教组织的辩护枪手;他曾与那组织一唱一合、在国内用所谓“学术打假”手段攻击中国国家领导人和诬告陷害老一代科学家,编造谎言攻击中医和中国科研学术人员。--- 方某是个政治两面派,是专门以破坏中国科技学术发展为生计的一个邪恶角色。

方舟子等人为公私仇而能把中国许多媒体和一些官方部门折腾一番,国家社会管理出了乱子,还不该引起警觉吗?他们没一个具备专业背景,且用虚假身份做伪调查和伪数据搞无端指控,如此违犯国家法规的行为,已对社会治安和学术安全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影响,难道,不该对他们的行为依法治理和惩治吗?一些媒体跟着起哄炒作,更是造成社会骚扰和社会管理出乱子的重要因素,难道不该依法查处吗?

简而言之,学术交流性质和项目进展督促检查的同行评议是可以做的,但做主管部门的和带有官方结论性的鉴定则需要谨慎又谨慎。美国卫生部资助的和以“成功率”为指标的肖某科研项目还有四年多才完成;若你们那里现在就搞以方舟子等人伪造的所谓“治愈率”为指标的鉴定结论,岂不是跟国际学界和美国卫生部资助的“进行时”项目发生严重撞车了?更不要说,那样鉴定还可能引起中国学界的心寒和国际学界的笑话。

谢谢您的服务和关注。

  

  

主要参考:

  

  Emerging Therapies for Incontinence,
Highligh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39th Annual Meeting,
September 29–October 3, 2009, San Francisco, CA.
Cristian P Ilie, MD and Michael B Chancellor, MD.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Bucharest, Romania.
William Beaumont Hospital, Royal Oak, MI.
Rev Urol. 2010 Winter; 12(1): 44–51. /PMCID: PMC.
URL: .



阅读参考:

肖案:记者越位走火入魔(从“治愈率”说起)。
直言了,2010-10-16/[原创 2010-10-17 07:21:25] 。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中心和相关主管部门)。



提要:观察判断临床新手术的尺度是“成功率”而不是“治愈率”。可是,一些媒体却跟在造谣诽谤的方舟子方玄昌等人屁后摇尾巴、用他们伪造的“治愈率”和鼓动的“医闹”而滥用媒体公共权力对肖传国搞舆论轰炸,试图以此逼迫中国官方部门用行政手段扼杀一个国际学界充分肯定的新的学术科研。在媒体协助下,方舟子公私仇的社会骚扰丑剧闹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一些媒体还在用虚假新闻评论为那种恶行加码而无人治理。难道,那就是所谓中国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吗?


网友转来篇评论《肖传国在制度失衡下走火入魔》(特约评论员李泓冰,2010年10月16日,京华时)。读后感:那记者说别人走火入魔,其实是他(她)自己走火入魔,且是继续对公民肖传国搞无端指控和造谣诽谤,充分反映一些媒体及记者愚蠢无知却是权欲膨胀地总想越位充当科学、司法和社会的审判官。


譬如,该评论说:假如,有严密而科学的医疗制度制止不成熟的技术进入临床;假如,在专家鉴定与国家重奖之前,有严密而科学的调查来支撑肖氏自己给出的治愈率数据;……也不会导出如今已被证实的轻率的错判。可以说,肖传国走到今天,是被这一系列的“假如”所诱惑所误导。

哈!那记者是胡言乱语。任何新创临床手术都是从临床开始的,不管它当时成熟不成熟,也不管当时的医疗制度是什么。新的临床手术不从临床开始,还叫临床手术吗?不从临床开始,临床手术科研怎么做?仅这一点,就足以反映出那记者是愚蠢到家和无知透顶,不具备连行家都不必要的起码常识、却要在专业领域指手画脚说行家“走火入魔”,哈!

稍微读些官方相关规范和科技常识文献,就能知道:对临床新手术来说,做了百次、万次、甚至百万次而只出现一个成功案例,就说明该手术有成功可能和有学术价值而值得继续把科研做下去。而对临床新手术科研的判断尺度是“成功率”、根本就不是什么“治愈率”。譬如,美国卫生部公布的判断指标或标准是成功率(success rates),包括多方面:该新手术科研的意义、方法、创新、和环境。美国卫生部还特意做了说明:评价一个科研项目,不要求该项目在各个指标方面都很出色,譬如,若一个科研项目能使某领域获得进展,尽管不是发明创造,也可以得到好评记分(原文附后)。加拿大和西欧等国家有同类的法规和学术规范。

就此,海内外学者早有十分中肯的通俗解释。他们举例说:临床手术把肿瘤割掉了,病人没有死在手术台上、也没有后遗症,尽管那手术没有治愈癌症而顶多是让病人感觉好些,但那手术还就是个成功手术。这样的临床案例是多得数不胜数。如果把“治愈率”高低作为手术真假的标准,嘿嘿,绝大多数现有临床手术都是“假”了,嘿嘿。

对比看,那评论把“治愈率”作为判断临床新手术的尺度,若不是外行不懂装懂地瞎扯淡、就是故意造谣惑众,而那惑众谣言就来自无业人员方舟子及其同伙方玄昌和律师彭剑(他们当中没一个具备起码的医学专科背景)。可见,那记者评论说别人“走火入魔”,实际上呢,是该记者自己跟在方舟子屁后摇尾巴而摇得“走火入魔”了,哈!


该评论还说:在“肖氏术”效果存在争议的时刻,在没有得到系统而科学的调查支撑的前提下,却因个别权威院士的力挺,两次草率地通过专家鉴定……如果不是方舟子斜刺里杀将出来,肖的院士头衔也极有可能美梦成真。两人也由此结下仇怨。

那是搞造谣新闻评论。肖传国的手术科研及其成绩得到包括领衔科学家在内的国际学界34名学者的联名公认;项目有美国卫生部同行评议而获得联邦政府的资助。嘿嘿,那还比不上毫无医学知识背景的无业人员方舟子和方玄昌搞的无端指控更有“权威”?那记者如此愚蠢无知,也忒荒唐了吧?

该记者把肖某没当上院士作为肖方冲突的,更是造谣。包括《京华时》在内的许多官方媒体已经公开说明,那冲突的缘故是:肖某披露了方某抄袭剽窃(并得到《科学》杂志的证实,明文说明方某行为“不可接受”),方某搞复、在媒体协助下对肖某搞了长达九年的无端指控和舆论轰炸。那才是肖方冲突的起源。对比官方公布事实看,很明显,该记者是搞的是虚假新闻评论。那记者说别人“走火入魔”,实际上呢,是该记者自己跟在方舟子屁后摇尾巴而摇得“走火入魔”了。

确凿证据证明,方舟子在中国装扮成“批邪”的“斗士”,而在美国,他却充当那邪门教的辩护枪手;方某的身份论文作假早已公开,抄袭剽窃多次也早已公开披露,造谣诽谤钱学森等科学家、造谣诬蔑中医、……,其作假行为超过任何已处理案情。确凿证据还证明,以所谓“治愈率”对肖某搞造谣惑众指控的方舟子和方玄昌两人当中,不但没一个有医学专业背景,而且,他们也没一个具备记者证,可是,他们却对老外媒体人陈述自称是中国的“科学记者”,在中国以记者身份搞调查(伪调查)。不言而喻,那是违犯国家记者管理法规的非法活动。

如此几个人能把中国的一些官方媒体和某些部门折腾个乱糟糟,嘿嘿,那官媒评论不在这方面做考察评论,却动用官媒体双重公共权力继续对一个公民科学家搞无端指控和舆论轰炸,那种公私仇的恶行不但没得到治理制裁,反而在一些媒体协助下而能把中国社会搞个大折腾,--- 中国社会管理出了什么大乱子,还不够引起严重警觉吗?

再说了,在一些官方媒体的公共权力私用的协助下,方某对肖某搞了长达九年的造谣诽谤,如今是为了私仇复而试图通过一些愚蠢无知的媒体记者编辑们参与舆论轰炸,把一个国际学界充分肯定和尚在“进行时”的科研项目活活掐死、把一个公民科学家逼到不得不用特殊手段维护起码的工作权益和生活安全。如此搞法,严重恶化了中国的科技学术发展环境,严重地妨碍了执政党提出的努力建设利于自主创新发展社会气氛围的政策的落实。难道,那些恶行做法还不应该引起官方媒体的警觉、停止滥用官媒公共权力为私利私仇复服务、制止那些无端指控的舆论轰炸做法吗?

在国家新闻总署的不良媒体散布不实新闻评论的查处通列单中,《京华时》赫赫有名。看来,他们没有接受批评教训,还在继续搞不实新闻评论 ,还在继续把官媒的双重公共权力为极少数的私仇复的利益服务。嘿嘿,既然媒体记者那么关心“打假”,那么,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就从您自己的作假新闻评论开始做做起码的打假吧。


附件 #01: 美国卫生部关于科研评价尺度的规范条文(泌尿科,即肖传国从事领域):
PILOT AND FEASIBILITY PROGRAM IN UROLOGY/2004,
连接:
REVIEW CRITERIA:
The goals of NIH-supported research are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systems, improve the control of disease, and enhance health. In the written comments, reviewers will be asked to evaluat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judge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proposed research will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pursuit of these goals. The scientific review group will address and consid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criteria in assigning the application’s overall score, weighting them as appropriate for each application.
o Significance;
o Approach;
o Innovation;
o Investigator;
o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does not need to be strong in all categories to be judged likely to have major scientific impact and thus deserve a high priority score. For example, an investigator may propose to carry out important work that by its nature is not innovative but is essential to move a field forward.

SIGNIFICANCE: Does this study address an important problem If the aims of the application are achieved, how will scientific knowledge be advanced What will be the effect of these studies on the concepts or methods that drive this field
APPROACH: Are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design, methods, and analyses adequately developed, well integrated, and appropriate to the aims of the project Does the applicant acknowledge potential problem areas and consider alternative tactics
INNOVATION: Does the project employ novel concepts, approaches or methods Are the aims original and innovative Does the project challenge existing paradigms or develop new methodologies or technologies
INVESTIGATOR: Is the investigator appropriately trained and well suited to carry out this work Is the work proposed appropriate to the experience level of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and other researchers (if any)
ENVIRONMENT: Does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work will be done contribute to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Do the proposed experiments take advantage of unique features of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 or employ useful collaborative arrangements Is there evidence of institutional support


附件 #02:美国卫生部关于参加科研项目评价者的资格的通俗解释:
Who Is Qualified to Review for CSR
CSR reviewers usually:
Have substantial and broad independent research experience;
Have received major peer-reviewed grants (R01 or equivalent);
Understand the review process;
Are dedicated to high quality, fair reviews.
Do You Want a Rewarding Challenge
连接:

标签:the   科研   手术   临床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