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艾孜来提:暴乱背后的维族故事
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人物为化名。
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周六。七月四号晚上,古丽·艾孜来提和一班维族、汉族朋友在酒吧里一起悠闲地坐着,喝酒,听音乐。她的时间很充裕。第二天上夜班,只需晚七点前到单位到。这是一个可以完全放松的夜晚。起床后,这个维吾尔族女孩慢悠悠地换上了一件超短裙,心情愉快地出门逛了一天街。
她逛的地方叫山西巷子,是维族聚集区。那天,街上特别安静。但三十岁的古丽并不害怕。在这里和二道桥,总有些原教旨主义的年轻维族男子会在和穿着相对暴露的本族女孩擦肩而过时恶语相向。她自己也被骂过好几次。但那又怎么样呢?她习惯了。她只想逛街。
没事的,她这样告诉自己。现在维族女孩大多都把自己打扮得那么时髦。而且,这些小巴郎子还能怎么样?她边想边逛,不经意间已经快六点半了。古丽曾向她远在和田的父亲保证,自己会努力进取,成为最好的医生 – 那是她望女成凤的老爸的最大期望。正是他,让她选择了医学院校,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医生。
古丽是家里的希望。她是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也是唯一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工作的。她很清楚家人对她的期许,和自己身上的责任。
这么想着,她慢慢地走到了单位。
两小时后,古丽从办公室的窗户里看到,几十个“二十出头的小男孩,一看就是没有正当职业的那种”,从她已经工作了六年的自治区人民医院门口呼啸而过,一些还在四处疯狂地打砸。
“我一开始以为是几个人打架,没想那么多。后来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她回忆道。“我在想,如果我晚一点,到八点半在那边走的话,我也会被打的。肯定是。就是上班把我给救了。”
这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受境外势力资助和煽动的维族暴徒,对乌鲁木齐市的各族群众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汉族人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至少184人,其中137名汉族群众,在这场悲剧中遇难。
自治区政府最新的伤亡数据暗示,最终的遇难者人数几可达到300名。此前有外电道,虽然乌市秩序正在政府反复强调民族团结的气氛中逐渐恢复正常,这场所谓由“民族情绪”引发的冲突已在当地各族群众心中划下一道深深的口子。
古丽的心理伤痕是双重的。第一来自本族暴徒的惊人残酷。那些本族间玩笑似的口头暴力在一夜之间升级了。“那天山西巷子那边,好多维族女孩也被打了,就是没有打死的……(暴徒对)穿着时尚一点的女孩,碰着就打,”她回忆道。
这是古丽做梦也没想到的。这个穿着连衣裙接受采访的女孩平静地说,她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着穆斯林的信仰。“我这样穿着打扮是违反(规矩)的。可能做乃麻兹(礼拜),我也做不到,因为没有时间……但我心里是有信仰的,只是没有刻意地去表现。”
乌市官员未对类似的维族内部暴力发表任何评论。但市内的维吾尔消息称,这个问题存在已久。“没有谁说这样的事。他们总是觉得别的事情更重要,”一名维族女学生在街上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害怕复,她没有透露名字。
另一个让古丽担心的是这起血案会影响同事间的关系。在她科室的同事中,汉族占到几乎一半。
“我们在办公室基本上都不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尽量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心里还是有一点别扭。希望这个事情能很自然地过去,不要影响我们现在这个气氛……这么长时间在一个办公室,已经多少年了在一起,已经产生某种说不上的一种感情。我现在想的就是,这件事会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她说。
从和田到乌鲁木齐,古丽走过了一段货真价实的漫长的路。在乌市 1700公里 之外的和田地区,96%的居民都是维族,当地汉族的维语水平也普遍很高。因此,古丽从小到大上的都是维族学校,在大学里也是民族班的学生。班上的180名同学都是维族。
然而今天,她说,至少在各民族聚集的乌鲁木齐,“互相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有不少汉族人和维族人结婚、谈恋爱的,我知道的就不少。互相融合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能够稳定发展,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这个就是必然的,因为这是生活的需要,”她说。
但在骇人听闻的惨案发生后,重建民族间的信任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想得太重了,或者是刻意地去创造一个紧张的气氛,对双方都不利。我觉得下一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比较理智地,比较有技巧地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再发生什么伤感情的事情。因为我们还是离不开的,”古丽说。
她说,“不问不说”不失为一种并不高明,却很有效的办法。此前,各民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互相沟通还是很好的,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情争论过,也许是因为我们中间没有人谈敏感的话题吧。双方都很小心,每个人都尊重对方。我觉得我周边的汉族人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没有说影响对方民族尊严的一些话。”
“当然融合是一个趋势,但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色。要互相尊重。”
但在更年轻的时候,古丽并不是这么想的。“那时候没想那么多,也有吵架的,但都是小孩之间的吵架……在上大学,尤其是工作以后,同事之间天天面对,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过,”她说。
“每个人都要尊重每个人的习惯。当然,我们维族人肯定也有欠缺的地方,汉族人也有欠缺的地方,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优势的地方。但是我周边的汉族人从来不说一些敏感的话题。我也不说。”
在惨剧发生一周之后,乌市的安全形势相对好转。但和多数当地居民一样,古丽还是怕上街走路。她上下班都打车。数万武警守城,使她“感觉还安全些”。但她也知道,大批警力总有撤的一天。
在那之前,至少一直到现在,古丽的生活异常单调:“逛不了街,约会也没有了,不能出去娱乐,也不能发短信,也不能上网,也不能在路上安全地走。基本上就是在单位和家之间打转。”
“单位是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回家以后一打开电视,就是这个新闻。有时候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她说。
“我希望时间能尽快消除这个阴影。过去吧,这些事情,尽快地过去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