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波之波
力波,是某一啤酒(厂商)的品牌;周立波,是某一艺人的艺名。也许是艺名,也许是真名,请恕没有求(考)证过,因此肯定不准确,只能作为参考。力波商标仅“力波”二字,艺人周力波多个“周”字,此立波非彼立波,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力波具商品属性,多少带着点铜(臭?)味的俗,另一个力波也许属艺术范畴,几乎占据着儒雅领域。想当然:二立波各扬自己的波,即使各自掀起澜,依然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干。想当然终究只是想当然,世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按照“想当然”运行的。
世界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有趣的。世界的多元与有趣,常常会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来是基础的经济,在潜移默化、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等作用下,在悄无声息、不知不觉、理所当然中成为了:中心。当经济(建设)顺理成章成为中心后,社会几乎忘却了经济作为基础,几乎摈弃了在经济基础之上构建(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老(?)路,创建出“一切向钱看”的模式,激发、鼓励私欲无限澎涨;经济,几乎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施行“经济为中心”后,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自然而然地向低处(基础)滑去,一个丧失或削弱高度的社会逐渐显现。
基础成为中心,也许意味着抑制、打压社会的高度,或者社会缺乏高度甚至没了高度。
经济社会,厂商纷纷下功夫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商言商,理所当然。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需要(长年累月、狂轰滥炸)化(钱)代价的,这也许是不言而喻的。无巧不成书,力波(啤酒)厂商也许没化一分钱,几乎就能沾点儿某位艺人的光,这对某位“知名”艺人而言,总感觉很不爽。麻烦在于厂商的“力波”商标注册在艺人成名之前,而且是合法的,即使沾了艺人很大的光,也几乎只得听之任之、无计可使,这也许使能赚大钱的艺人更不爽。所谓的不爽,是笔者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猜想产生的,请各位莫当真。厂商请艺人作为代言,强强联手;厂商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艺人装了个钵满缸溢,皆大欢喜。至于厂商投入(商标)品牌的费用必然转嫁成掏消费者的腰包,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那是另一个话题了,何况这类常识天知、地知、你知,不说、不谈也罢。某厂商不知是缺乏品牌意识,还是具备某种“能沾光白沾光”的机敏,近乎同名的厂商与艺人居然没产生合作关系,使得原本很简单,还可能皆大欢喜的好事变得有些麻烦。
商场如战场,社会名利场。名、利,名在前,利在后,成名也许就能获利?某些人也许深谙此道:不遗余力炒作,以求成名,其动机很可能是:趋利。成名之后的艺人因为(近似名)厂商的懵懂或机敏,很难或无法(?)在(近似名)厂商处获利,不敢说达到“是可忍恕不可忍”的程度,多少有那么点麻烦。麻烦终究只是麻烦而已,设法摆脱或解决也许就能万事大吉;艺人毕竟是艺人,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可不是用嘴皮子耍出来的,而是需要精明的脑袋作支撑的;摆脱、解决一些麻烦几乎是小菜一碟。精明的脑袋略微转动,一问一答式的、经典的广告词新鲜出炉,问:“你是周立波?”答:“不,我是三得利。”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看到如此经典的广告词,请千万别感到突兀,也别产生莫名其妙的疑问:“明明是周立波,为何要否认?为了捞钱,自己的(无论真名或艺名)名都要否认,自己的脸面不知还要不要?还要强调自己是三得利!”请相信如此充满“艺术”的广告词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泡制出来的,不是凡人能够轻易理解的。凡夫俗子别说深刻理解精心策划出来的广告词,就是摸到这类“艺术”的皮毛可能也勉为其难。否认与强调,多么巧妙的广告词,想不赞赏都难;其潜台词也许是:我不是为“力波”做(否认)广告,而在“全心全意”为三得利作(强调)形象代言。这种一举多得的构思,不得不令人敬佩。几乎摆脱或解决了(近似名)厂商沾光的麻烦,彰显了对委托厂商的“敬业”精神,暗示了此类合作的皆大欢喜:厂商、艺人、媒体三方得利。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种话太绝对,也太伤人。某些婊子无情那是个人的事,某些戏子无义那也是个人的事,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把某个阶层、某个行业一棍子打死。戏子中义薄云天者不乏其人,比某些位高权重擅长以权谋私者更令人敬重;婊子中卖身不卖国者大有人在,比某些理直气壮、恬不知耻卖国者更令人敬重。情或义未必在身份、地位中,更可能在各自的言、行中。任何政府机构中都可能产生某些腐败份子,因为某些“公仆”的腐败,就断言政府都是腐败的,这类一棍子把所有政府都“打死”的论调,不仅可能偏颇,更可能助长无政府主义,促进社会形成散沙。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这种话太绝对,也太伤人。这类定论式的语言贬低了演员的人格,也贬低了观众的人格。演员演戏,给观众送去娱乐的同时放松着观众的心境,陶冶着观众的情操;视演员、艺人为文艺工也许稍妥当。文艺工显然不仅仅是赚钱的机器,必然需要承担某些社会责任,需要以自尊、自重、自爱等作为自律。文艺工成“名人”之后、成为艺术家之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更需要以自尊、自重等作为自律。成“名”后,或者戴了顶艺术家桂冠后,只想着以“名”获利,淡化或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削弱或忽略自尊、自重作为自律,未必妥当。名人出炉的、经典的、艺术的广告词,为了逐利,不惜以(出售?)人格作为代价,其言行、情操(内涵)不如无情的婊子,这类话没人说,俺也不说,请各位都别说,以免以讹传讹。
某些人的境界:脸面这玩意儿太虚幻,不如钱财那般实在,和“名与利”相比较,脸面几乎无足轻重。普通人产生这类境界,这是个人选择的权力,对社会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名人或艺术家彰显这类境界,很难避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演员展示其艺术,尽着自己“工作”的本份;观众享受着娱乐的快意,陶冶着自己的情操,各得其所。艺人和其它各行各业的人大同小异,都有七情六欲,把艺人放在“做人楷模”的位置上未必妥当,更可能强人所难。不想或不愿成为楷模,不是推脱社会责任的理由,也不能成为不顾自尊、自重的理由。
自尊才可能人敬,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如此。
山石
题外:文中“不,我是三得利”的对白,其中的“不”字也许是因笔者耳背听差了;这段对白也许是个“噢”字,也许是个“哦”字,也许是洋文的“no”音,也许说者在玩含糊不清的语言、文字游戏;笔者根据“我是三得利”理所当然就推测那是个“不”字。假设推测错了,借此笔者向说者表示歉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