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政治持久战中的中国政治思想现状分析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政治持久战中的中国政治思想现状分析  

许 晓 黎  

中国向何处去?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当前国内各个政治派别的理论高度和形势预判能力是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政治理论能不能够让广大人民认同和接受?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当下正在进行政治角力的左、右派的状况:  

一、右派的利益区别和政治企图  

1、改开派 国内右派在一次又一次经济改革浪潮中,都逐渐依附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甚至成为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对当下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压倒性的话语权,他们在政治上完全趋同,唯一矛盾就是经济利益瓜分中谁多谁少的利益区别,也许会拼抢得死去活来,但是绝对不会怀疑利益瓜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无论成功者和失败者,都没有本质区别。  

改开派希望继续走改革开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到底。对于国内日益严峻的贫富差别、维稳形势、贪污腐化等等问题,采取极力回避、积极安抚、适度整治等等手段,并时刻准备利用国家机器进行强力维稳。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利益未受到国内冲击的时候,对资本主义体制和西方势力还是持排斥态度的,相反,其很可能与民主派合流。其在利益维护上是积极主动的,政治上却是极具被动性,带有强烈的中间摇摆的特点。  

2、自由派 某些右派分子在国内、外成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所谓组织,各行其是,他们的政治标签只不过是从美国捞取钱财的藉口而已,美国也并不看重这群没有独立思维,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钱的政治蛀虫,只不过是一群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故难成大器。  

自由派大力推行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道路,藉希望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强力介入为其改朝换代铺平道路,也梦想国内右派夹道欢迎他们英雄般的归来。然而,其金钱至上的理念和难有成效的言行,使民主派和改开派都不待见。  

3、民主派 利益瓜分的卑劣、龌龊行径让右派之间很难以任何人马首是瞻,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物色类似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一样的当权派,从希拉里的暗示中和一些人的政治表现,显然这样的人物已经存在。  

民主派主要诉求就在政治权力方面,他们对经济形式并没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只要能够支撑宪政民主,并不在乎是民主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样的人物往往和改开派走到一起,却几乎瞧不上所谓自由派,当下更是不断公开宣示,毫不忌讳。  

4、右派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  

民主派和自由派大力推行中国宪政改革,试图实现类似苏联解体般颜色革命,走上资本主义的民主道路,改开派则希望维持现状,如此,当下右派的政治角力、经济利益争斗异常激烈,也就是说民主派和自由派裹挟西方国家等外部势力逼迫改开派就范:  

(1)、政治蒙蔽 苏联解体时,人民对所谓新思维的追捧热潮,是在苏联共产党思想混乱的背景下产生的,前车之鉴,中国共产党这些年来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对政治改革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在宪政改革此起彼伏的喧嚣声中,吴邦国明确宣布中国“不搞宪政、不搞私有化”,至此,所有的政治蒙蔽的勾当都无处遁形了。  

(2)、经济制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行出口型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与西方国家一道受到重创,然而幸运的是中国拥有极具潜力的巨大国内市场,这也是中国能够快速的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根本原因;中国一直坚持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由国企独立经营,当下虽然私有企业占全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无法触动到国家根本,那种试图用金钱砸烂社会主义根基的行为往往无功而返。  

(3)、群体煽动 中国各地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尤其在中央高度重视维稳的情况下,对各地群发事件的大力安抚、严惩违法违纪分子、追究渎职官员责任等等,因此,虽然群体事件频发,但是都能够较好的得到处理,而迅速平息。  

总之,由于当前政治蒙蔽无效、经济制衡无功、群体煽动无果,美国纠集一帮小国不断向中国挑起领土争端,试图通过外部压力促使国内出现内乱。当下,改开派站到政治、经济、社会角力的最前沿,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这是一个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的时代。  

二、左派的政治分歧和实践考量  

当下的左派思想出现了如何重返政治舞台的大思考,由此引发的争吵也是相当的激烈,大致有以下几种:  

1、革命派 也可以称为激进革命派,他们坚持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对当下的中国政治格局完全失望,希望通过新的革命行动实现其政治抱负。有人认为,革命派与自由派和民主派是志不同却道合的,于是提出暂时合流。  

2、新改良派(为了与其它改良派区别认识,左派改良派称为新改良派) 他们同样是毛泽东思想的坚持者,在对当下的政治格局失望的同时,却充满了期盼,相信有建康力量能够独挽狂澜,让中国回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  

3、革命派和新改良主义的是非曲直  

当下左派的共同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回归到毛泽东思想的认知上。主要分歧就在革命对象的根本认识上,这个问题说明左派被分裂的形势相当的严峻。改良派认为革命派的激进式革命的想法幼稚,革命派认为改良派的体制内期盼是宋江式的投降主义,到底谁是谁非?  

激进式革命  

(1)、激进式革命的疯狂代价 实质就是抛弃已经到手革命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另起炉灶,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  

(2)、激进式革命的薄弱群众基础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民怀念毛泽东时代的政治清明,却喜欢改革开放时代的优裕生活,前者是对政府和干部以及他人的要求,后者却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的。面对如此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左派继续革命的政治基础何在?更何况当下丧失殆尽的政府公信力所导致的共产主义理论的期望值低迷的事实,今后作为在野党的左派试图去让人民信服自己的努力,只能是竹篮打水!  

(3)、激进式革命的理论缺陷 革命者提出分两步走的畅想,第一步首先联合一般资产阶级踢开中国共产党搞宪政民主,然后在通过资本主义民主方式试图进行二次革命。这显然不是新生事物,完全是苏联模式的翻版,至于二次革命能不能够成功,看看俄罗斯共产党组织的现状,再看看当政的日本共产党的总统们,事实证明在完全的资本主义体制里,资本主义阶级已经将所有的话语权掐死,总统只不过是三权分离中的一个愚弄民众的花瓶,试图用这个花瓶寻求社会主义道路,犹如用社会主义理想这个鸡蛋去碰铁拳般资本主义体制,那种无力抗争只能换取资本家的一丝妥协,革命派也就堕落为一个资本主义改良派。  

新改良主义  

(1)、新改良主义的成本核算 改良主义是试图在体制内进行社会主义体制回归,他们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右派是鹊巢鸠占式的窃取了最高权力,只要在适当的时机,凭借党内建康力量一定会重回政治舞台,从这点看来,似乎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时间表面上是最低成本,其实是最不确定的成本:时机到了,也许不费一兵一卒,马到功成;为形势所逼,贸然行动,也许功败垂成、玉石俱焚。然而,当下形势逼人,建康力量却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和占领强势地位的右派分庭抗礼的地步,更不能奢谈最后摊牌!  

(2)、新改良主义的上层基础 改良主义愿望实现依靠的决定性力量,就是党委、政府以及一些高级干部,尤其是具有开创性的强力领导人物,当下这样的上层政治土壤和领袖似乎也是无可预期。  

(3)、新改良主义的理论不足 改良不是激烈斗争,那么相关政策、方针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既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又能够贯彻自己政治意图。薄熙来的唱红打黑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是改良理论的实践者,但是太多的非议和实际阻拦让这种尝试更趋于艰难。这固然有现实利益者强烈反弹的结果,更有理论不成熟的原因。  

右派的种种无效企图和左派遥遥无期的理想,充分说明当下中国政治角力处于胶着状态,这应是一场政治持久战,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历史性时刻的降临和历史性人物的异军突起。那么,他们能不能够等到?  

三、理论创新的现实条件和展望  

历史性人物出现一定伴随着理论创新,在这一场政治角力中,谁能够认清形势,找到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道路,谁就能够在这场政治持久战中胜出。我们来看看各个派系对理论创新的态度:  

改开派试图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找寻到特色理论,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顽疾;自由派和民主派除了一味的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外,没有更多理论建树,注定无法在理论创新上走得更远;革命派尊崇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创新被完全忽视;新改良派推行的就是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道路。  

从以上看出,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就是改开派和新改良派,前者大力推行市场经济模式,后者秉承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完全对立的二者之间却有相似性。认识二者的相似性,必须首先解读一下改良主义:  

1、改良主义的判定标准  

何谓改良主义?人们一般认为改良主义就是空想主义,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甚至做出变节投敌的事情。其实,改良这个词语是不带有任何褒贬色彩的中性词,正确的定义是:持不同政见者针对当时国家、社会的一些弊端,提出自己的理念,希望得到国家和社会广泛认可,并施加影响,试图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进行带有自己政治意图的渐进式改革,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那么,判定改良派是不是投降派,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他是否对国家现行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施加了符合其政治原则的影响,并促使国家、社会按照其政治意图产生相关变革。这个判定标准的要素是:1、坚持自身政治原则不动摇。2、施加影响。3、促使其产生变革。满足前两个条件,也就算是一个合格的改良主义者,如果3条都满足就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家。  

众所周知,改开派的强力人物邓小平就是毛泽东时代的持不同政见者,当时政治这根弦绷得太紧,日常生活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全国人民对人人争当政治强人的生活方式松懈,都希望过一种比较平凡、舒坦的生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这就是改开派能够成功走上政治舞台的社会大背景。  

因此,改开派在毛泽东时代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派(走资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的最终形成,是对毛泽东时代的政策、方针、体制等等国家的政治、社会要素不断进行改革的结果,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改良派。至此,谁说改良派就一定要失败?谁说改良派就是投降主义?左派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下的新改良派同样是改革开放时代持不同政见者,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良派,称为新改良主义。当下贪污腐化严重、社会道德沦丧、贫富差别悬殊,这同样是人心思变的大变革时代,改良派同样要思考如何对当下的政策、方针、体制等等国家的政治、社会要素进行改革。  

2、政治原则----谁是主要敌人  

当下激进革命派批驳改良派是投降主义、保皇派,认为最大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修正主义集团,最可靠的联盟力量是一般资本主义。讨论谁对谁错?我们必须彻底认识保皇派保卫的是什么?修正主义修正的又是什么?资产阶级依靠的是什么?  

(1)修正主义的实质(改开派的历史地位) 中国的修正主义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其实质就是试图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在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动摇的情况下,进行物质享受和特殊权力方面的类似资本主义特殊利益方面的改革,也就形成了既得利益的资本主义群体,因此,修正主义修正的就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权力,试图窃用这个权力筑起官僚和权贵阶层的安乐窝,其保护社会主义体制的举动,完全处于一种继续享有特权和既得利益的本能。这就注定了其是黏附在社会主义体制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其历史地位就是享乐主义和权贵意识的派生群体,也就注定他们不会成为社会主义真正的主体。  

(2)新改良派的先进性 顾名思义,就是在不破坏现有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政策、方针方面的改革。它有个根本性的前提就是保护现有体制,那么这个现有体制是什么?那就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该体制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也把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大国。新改良主义保卫的就是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体制,而不是粘附在上面的利益集团,改良派的先进性就在清除这些粘附在社会主义体制上的既得利益群体,重塑社会主义健康体制,回归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本性。  

(3)激进革命派的伪命题 革命派没有看清楚修正主义是社会主义体制上的附着物的实质,悲观的认为中国共产党无可救药,然后疾病乱投医,居然异想天开的联合资产阶级进行激进式革命,这是一个完全不成立的伪命题----你在试图利用极右势力的同时,极右势力也在考虑如何利用你后并踢开你。这种放弃党内斗争,试图利用资产阶级力量推翻党和国家,进行第二次革命的作法,不是开创性的思维,而是苏联解体思维的延续和翻版。这种一厢情愿近乎脑残的想法,犹如饮鸩止渴的自杀式行为,是革命悲观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集中表现,将把共产主义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3、如何施加影响----团结必须团结的人  

通过上面分析,改开派就是党内具有政治机会主义、官僚特权主义、权贵享乐主义的修正集团。从进行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列宁、毛泽东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同修正主义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因为修正主义占到主导优势,就去摧毁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与修正主义进行斗争是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党内民主方式。从薄熙来唱红打黑以来,重庆绝大多数官员正在丢弃那些修正主义色彩,正在向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转变,也深刻说明,绝大多数官员和干部的党性和原则还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至此,再一次深刻说明修正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救药的!在当下,民主派和自由派以及西方势力都在想方设法、强逼利诱、恩威并施的拉拢举棋不定的改开派,左派为什么就不能抓住这个具有绝对实力的党内修正主义集团呢?  

新改良主义要想成功施加影响,就必须了解改开派,接触改开派,必然要相互走近,这就必须寻找走近的契机,因此在不丧失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对改开派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主张和举动给予肯定,从而建立对话机制,架起互动桥梁。从1950年开始的公私合营的热潮中,事实证明资本家可以变成红色资本家。同理,我们应该相信,改开派可以变成容忍毛泽东思想的改开派,至此,改良派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新改良主义要想成功施加影响,就必须找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契合点,也就是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开创性的理论和人物。在当下这场政治角力持久战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理论创新者,但是历史性人物出现一定伴随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者不一定是历史性人物!  

…… 

总之,政治持久战中,出现各种理论是必然的,事实上,中国还没有任何政治派别的理论能够独领风骚,更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家”、“实践者”能够被人民肯定为“还看今朝”的领袖人物,但是,激烈的政治角力不正是理论大统一的前奏吗?让斗争更加激烈吧!  

  

标签:政治   改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