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住房配给卡”让住房彻底回归消费品
推行“住房配给卡”让住房彻底回归消费品
一提到“配给制”人们就会联系到共产主义、计划经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配给制通常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产品〔例如粮食、水和燃油等〕供应明显不足的情况〔例如大规模战乱或持续性的严重自然灾害以及能源短缺〕下,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而制定的消费定额。
它不同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无偿的分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并且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而配给制并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它只是某种紧缺商品的消费定额,你在购买该商品时仍然需要支付货币。它也不等同与计划经济,配给制并不会给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干预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生产多少这种紧缺商品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它也不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它并非如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产物,很大程度上它是战争的产物,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过食品和燃油配给政策,以应对由于战争而造成的相关商品短缺,甚至是在现在的和平时期不少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对某些商品或资源仍然实行配给制,例如中东一些国家就对用水实行配给制,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英国正在试行碳排放配给,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社会试图给主要工业国家制定碳排放指标这也是一种配给制。
总之,配给制针对的是短缺。避免由某种重要商品短缺有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它能够有效的遏制对紧缺商品进行的囤积居奇、投机炒作。
一些主流经济学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经常说高房价的原因是“刚性需求”,所谓“刚性需求说”就是指由于人口密度高、土地稀缺等原因造成对房产这种商品长期的、不可避免的需求缺乏弹性。说白了就是说房产将长期地不可避免地是一种短缺商品,而房地产在我国实际上已经被普遍地认为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问题,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刚需论”这一论断成立,那么对一种将长期短缺并且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房产,实行配给制就是合情合理了。
所以,具体建议如下:
政府给每个成年公民发放一张“住房配给IC卡”,事先在上面输入一定的购房配给指标(也即每个公民购买住房面积的上限),比如每人250平米(这个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这里只是打个比方),此卡将伴随终生,就像社保卡一样。当公民购买住房后,凭《购房合同》、《测绘图》等相关凭证到政府房产部门办理房产证,同时刷卡。比如你这次买了一个150平米的房子,你到房产部门办证时就会被刷掉150平米的购房指标还剩100平米的指标,以后你还可以购买一套100平米以下的住房。当公民出售住房时同样也要到房产部门刷卡,比如你拥有80平米住房一套,现在将其卖掉,到房产部门刷卡后,这80平米的住房指标又会补回给你,你可以用这些指标购买更大的房子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在房产继承、转让、赠与发生过户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刷卡操作。对于超标购房者房产管理当局将不予办理房产证,或者给予当事人重罚,交齐罚款后罚款后方可发放房产证。
另外,一对夫妻可以将自己的住房指标和用,以每人250平米的为例,一对夫妻最多就只能购买一栋500平米的大别墅。
实施“住房配给制”后,住房的金融投资功能将几乎完全丧失,彻底回归消费品。随之炒房现象将消失,房价将会向理性回归。配给制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容易导致黑市,但由于产权的确认对购房者至关重要,试想谁会购买一套产权无法得到权威部门确认、产权没有合法保障的住房呢?这样的住房在交易、转让、继承和拆迁补偿上都会遇到麻烦。因此,“住房配给制”并不会导致黑市泛滥。
实行“住房配给制”并不存在太多技术上的障碍,尤其在我们这个曾经在相当长时期实行过大范围的配给制的国家里。所要克服的只是观念上的障碍,比如对市场的神化和过度崇拜,对一些所谓的“极左”做法的神经过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