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公众为何对公立医院转制表示担忧和不满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公众为何对公立医院转制表示担忧和不满

新华报业网 2009-04-07


作为新医改最艰难的一环,公立医院改革将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推行。目前试点的内容已经明晰,转制部分公立医院为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举措,将共同出现在方案中(4月5日齐鲁晚报)。

面对部分医院“公”转“私”的消息,不少网友充满了担忧。有网友说,“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历历在目,这次的公立医院改制,不知道又要造成多少国资流失”;有的说“现在的公立医院都贵得不得了,以后都转民营了,只会更明目张胆以盈利为目的,届时看病岂不更贵了?”

公众为何对公立医院转制表示担忧和不满?原因就在于,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除了卫生资源总量投入不足,公立医院没有发挥应有的公益性外,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公平公正问题。目前,我国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分布在大医院(其中相当一部分资源被党政干部群体占有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城市居民不愿到社区医院就医,农村居民往往无处求医——看病的千军万马都往大城市、大医院奔,使得整个医疗体系发生扭曲。既造成了大医院的不堪重负,引发了乱收费等问题,也造成社区医院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们的近邻印度,不太富裕且人口众多,但是,印度百姓看病不难。他们的高招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建立齐全的公益医疗服务体系。印度共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和2.7万个诊疗所。这些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机构满足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做到公平公正。印度2005—2006年度用于农村医疗的资金约24亿美元,虽然不算多,但是,印度政府把有限的投入公平地配置到最需要医疗服务的地方——每10万名农村居民配备1个社区卫生中心,一个中心约设30张病床和4名医生,并配有化验室和基本检查设备等。如此,占印度人口72%左右的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也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

从印度经验来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在于有多少医院“官退民进”。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不少惨痛的教训。前几年,一些地区开始了公立改民营的医改尝试,不少医院一旦转制成功,医疗价格立马就水涨船高。比如1999年,江苏宿迁开始“卖医院”式医改,将全市134家公立医院卖掉133家,但当地百姓看病反而更贵了。

印度与中国的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贫穷”的印度却在医疗服务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转制部分公立医院为民营医院”,绝非我们所期待的新医改方向。相反,持续加大政府医疗投入,让公立医院切实担负起“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的公益作用;合理分配卫生资源,让农村和城市共享公共医疗的阳光,已迫在眉睫。 耿海军


标签:医院   医疗   印度   资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