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右翼说:汉奸胡士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化身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力拓胡士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2009-7-27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

http://www.afinance.cn/new/xwpl/200907/217116.html

对因涉嫌窃取国家秘密而被中国拘留的胡士泰来说,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强大经济和政治力量的交汇点。

胡士泰是英国-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驻华铁矿石业务主管,目前正和他的三名中国籍同事被中国国家安全局羁押在上海拘留所内。这是一座红砖建筑群,旁边就是农田,一条小路通往不远处的金融中心。中国方面声称这些力拓员工贿赂了中国钢铁公司高管,以获得与铁矿石价格谈判有关的秘密,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Reuters

胡士泰的一张照片,拍摄日期不明

胡士泰是在7月5日被拘留的,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提出对他的诉讼。力拓已经表示,有关其员工涉嫌贿赂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澳大利亚官员呼吁中国迅速处理此案。

目前无法联系到胡士泰对此置评。在中国,与国家秘密案有关的嫌犯在被调查期间是没有权利会见律师的。

这项拘留案的背景情况是中国对在与矿业公司的年度价格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感到越来越不满,以及对中国在关键原材料上依赖于外国的状况感到非常忧虑。

这种状况可能已经令胡士泰的工作变得相当复杂。50多岁的胡士泰一直负责处理力拓和中国主要国有钢铁公司的关系。

在很多方面,胡士泰就是中国近年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化身。

胡士泰出生于中国北部港口城市天津,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大学重新招生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继续学习。据行业分析师们,胡士泰依然保持了学者的风度,定期参加研究会议。据中国《财经》杂志报导,在研究生期间,胡士泰与人合写过一本名为《企业家领导艺术》的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胡士泰进入了中信集团工作。中信集团当时是谨慎改革的社会主义中国与外部资本主义世界之间商业联系的开拓者,旨在获得外国的技术、资金和资源。

数年之后,胡士泰离开中信集团加入了一家澳大利亚科技公司在北京的办事处。九十年代中期,胡士泰加入力拓,成为力拓在中国北部的主要铁矿石销售代表。1997年,胡士泰加入澳大利亚国籍。

驻澳大利亚的咨询师郭菲利(Philip Kirchlechner)当时在力拓上海办公室负责华南区的铁矿石销售。他回忆说,胡士泰不像典型的铁矿石销售人员;跟其他业内人士不一样,胡士泰不喜欢喝酒,烟酒都不沾。

胡士泰节制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阻碍他升迁。郭菲利说,他精力充沛、勤奋刻苦、尽职尽责,总是急切地想达成交易。

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上世纪90年代末,达成交易并非一直顺利。郭菲利说,我们真的得自己出去跑,去厂家拜访、请人吃饭、搞好关系。他说,胡士泰是北方人,他利用这一点与华北地区的炼钢厂管理人员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他们两人还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试图预测钢铁厂的采购行为。郭菲利说,当时我们想弄清楚未来的铁矿石需求,我认为这完全合法。他说,钢铁厂与其供应商之间定期分享信息,对双方都有好处。

2001 年,郭菲利离开了上海。在那前后,胡士泰成为对中国全部铁矿石销售的负责人。胡士泰及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上海安了家,当时正值全球铁矿石业务因中国经济的崛起而转型的前夕。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某种程度上受不断上升的需求的推动,铁矿石价格上涨,推高了力拓和其他大型矿业公司的销售和利润。不过,中国的钢铁厂继续遵循在其他国家先达成的定价协议。中国的一些人抱怨说,力拓和英澳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在提振产能以满足中国需求、遏制铁矿石价格上涨方面做得不够。

据郭菲利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在铁矿石和运输成本上花费了570多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逾1%。而2002年,中国在铁矿石上花费还不到30亿美元。

标签:中国   铁矿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