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50岁的无聊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50岁的无聊

孔子云:50知天命。什么意思呢?就是人活到50这把岁数的时候,应懂得自知之明了。今何来番50的无聊呢?皆因为周未看了《建国大业》首影式韩三平的表演而得的印象。无聊者,胡里花哨还自鸣得计者;油头粉面还不以为耻者。

韩三平,生于1953年10月,四川广元旺苍县人,出身于干部家庭,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获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其选理由是:票房是贯彻始终的关键词:“从《无极》、《投名状》到今年的《赤壁》、《梅兰芳》,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团队推出的这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的商业电影的运作,使得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在面对诸多灾难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年,中国电影票房能遭遇井喷着实不易……他的责任与义务则是要为中国生产出大型电影。这些电影不光要在中国能取得辉煌的票房业绩,还要走向国际,在全球取得很好的商业成绩。”

这些本无可厚非,在如今时代,商业电影追求票房也不必非议。但是,象《建国大业》这类主旋律极强的题材是不是也要以追求票房为第一目标呢?这就值得商榷了。但韩三平主导的《建国大业》则一如既往地贯彻了追求票房的理念,为达此目标,招揽了187名当红名星,把娱乐进行到底,由此而让众多外国籍名星粉墨登台,如日本籍国母、美国籍蒋夫人……其效果如何呢? 看了《建国大业》的网友评论道:和传统的主旋律影片不太一样,很热闹。( ——苏三(人民网网友) )有些演员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在形象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看着有点找不到感觉。( ——秋水(人民网网友)) 电影一开始,女朋友就很激动,我们一直在“数星星”。(  ——小蜜蜂(人民网网友) ) 影片企图做成史诗,但呈现出的效果,仅是走马观花。( ——九重天(人民网网友) ) 对于电影的立意和历史人物,我们应该表现出应有的尊重。(——高人(人民网网友))这一切都罢了,但韩三平在北京首影式的一番话更让人如刺在喉,且不说张口闭口把票房挂在嘴上,说什么主旋律影片要追求票房,更为甚者说什么:“过去毛泽东要我们为人民服务,现在我们要为观众服务。”(言下之意是为观众的人民币服务)把党和国家的宗旨彻底异化。韩三平出身于干部家庭,也算“红二代”了,如果你的先辈知道,你把他们流血牺牲创造的业绩娱乐化,并用于赚钱,他们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你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实际上,象《建国大业》这样重大的题材,再加之庆祝建国60年这种氛围,《建国大业》没有票房都难。这绝不是韩三平追求票房有好的创意所致,而是你父辈业绩使然.

中国电影界太需要反思了,今天的电影为了几个钱无床不成戏,电影人为了成名挣大钱甘愿被潜规则。电影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工具,担负着教育、引导人民的重要作用。这种“一切向钱看”,不要廉耻,不讲起码的道德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美国中情局颠覆中国政权的十戒令中有这样的内容:“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了一半。”这些年来,中国电影自觉不自觉地在按美国中情局要求办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二庭花。” 韩三平们,该惊醒了。

标签:电影   票房   中国   他们   建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