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冲突缘于相互误解吗?--评析郑永年《相互误解导致中美冲突不断》
《联合早报》2月23日刊登郑永年文章《相互误解导致中美冲突不断》,该文开门见山地指出:“在国家关系中,相互误解成为导致国家间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中美两国目前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冲突,从本质上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国家利益。”前一句话的“相互误解”是不能苟同的,误解是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不是不了解情况,而是蓄谋已久之行为,与误解毫不相干。后一句话却是实事求是,说出了中美冲突的根源所在——国家利益不同。只要存在不同的国家利益,冲突就无法避免,这是毋庸置疑的。
郑文在分析美国为何对中国进行遏制时,不如西方媒体实在。西方媒体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支持中国经济崛起,包藏着一个祸心,就是希望中共变为欧洲式的社会民主党,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中国对美国即西方利益负责。一旦这些希望落空,美国就会恼羞成怒,千方百计地打压中国。
郑文在描述美国对中国的期望时,显得含混不清,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美国的信念就是引导或者迫使中国成为一个符合美国理念的国家。”中美关系密切时,“是美国感觉到中国正在往美国所想象的方面发展”(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xx事件前几年)。中美关系紧张时。“美国人感觉到中国的发展方面与美国所想象的背道而驰。”所以恼羞成怒。这里使用“感觉”和“想象”两个词,似乎有点过于中庸了。应该改为“认为”和“希望”才对。这样一改,才能真实地反应中美冲突之根源。说穿了,1979年匆匆忙忙地与美国建交,修正了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确立的基本准则。此后的外交方针是抛弃了第三世界穷朋友,傍上美国这个大款,唯美国马首是瞻。只不过到了xx年xx事件发生时,感到了威胁,把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赵xx拉下马。美国对在中国甚为失望,于是伙同欧盟对中国进行制裁,中美关系跌入深谷。后来中美关系的恢复,郑文说了实话:“xx年后,中国和美国(和西方)的故事,大都是中国主动向美国调整政策。”这句话应改为“大都是中国主动投靠美国”比较合适。期间发生了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军机在中国领空撞中国飞机,导致中国机毁人亡,银河号远洋货轮被美国海军强行搜查事件等等诸多事件,中国政府要么沉默,要么轻描淡写地抗议几句,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郑文没有揭露美国的霸权主义嘴脸,没有揭露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是造成中美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他不想明说美国为什么不肯主动调整对中国的政策。拿不想放弃老大这样一个理由搪塞而过,掩盖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和资本主义日渐衰落的事实。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主动放弃霸权主义,放弃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是不现实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不过郑文还是含含糊糊地用信念说明美国为什么不肯主动地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隐含着美国人‘改变中国’信念背后是一个坚强的道德标准。那就是美国代表正确的方向。中国只能接受美国的导向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美国的信念符合其文化价值和国家利益,在这个信念的主导下,美国很难意识到其需要向中国调整政策。”这里又使用了几个不恰当的词语,“隐含”用词不当,改为“赤裸裸体现着”极为合适。“坚强”是褒义词,应该为“顽固”,“很难意识到其需要”改为“根本不愿意”更为贴切,这样一改,美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大白于天下。
关于中国对美国的误解,看看郑文是如何表述的:“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人也对自己国家的变化充满信心。很多人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接轨,中国本身也会成为类似于西方的国家。”这里郑永年太过武断了,“很多人相信”应改为“少数掌握着话语权和操弄经济改革方向的精英们相信”,这样一改比较符合中国实际,从中也可以看出“精英集团”与美国政府里应外合,狼狈为奸,唱双簧戏的丑恶嘴脸。产生“误解”的是精英集团,不是中国人民群众等无产阶级。郑文分析道:“在国际层面,很多人相信美国(和西方)会接受中国的崛起。”“在很多问题上,很多人总不愿意去考虑美国(和西方)会接受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除了精英集团,中国人不相信美国(和西方)会允许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无需考虑美国(和西方)的感受。
至于郑文“无论是政策界还是媒体,都是有选择地接受美国(和西方)释放出来的信息。很多方面的信息在中国得到无限放大:对中国有利的论述,那些在中国有巨大利益而对中国说尽好话的论述,那些对西方本身持有批评态度的论述。同时很多相反的论述被无限缩小,甚至被消失。”此种观点又错矣。主流媒体精英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配合十分默契,在精英们的把持下,工农大众所能看到的对美国不利的信息,全部仰仗境外媒体泄露之功呢。
郑文说:“对美国(和西方)接受中国的误解,影响着中国人对真实世界的看法,影响着中国对外关系。”“中国往往对国际格局的变化没有很好的思想准备,一旦发生,不知道如何应付,往往造成‘救火式’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连中国崛起对外在世界的影响,及外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可能反应,中国也缺乏足够的理性理解。”这里需要解释两个问题:中国大多数人民对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是清楚的,只有少数精英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是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让外在世界产生了非分之想,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崛起的误解。至于说缺乏理性理解,也是少数精英痴人说梦造成的,与中华民族大多数人似无关系。中国人民清醒得很,和平崛起是一厢情愿。郑文中有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美国对中国未来的想象,很难超过美国对自己和其他西方大国崛起的认识,或者说,美国从自身和其他西方大国的影子中看中国的未来的。”这种观点不应该用美国误解中国来解释,而应借用中国一句老话来表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穿了,就是美国和西方大国在崛起过程中沾满了他国人民的鲜血,是靠战争侵略和掠夺他国资源发家致富的。
对于如何避免中美冲突,郑文提供的药方似乎有点偏袒美国:“对中国来说,既然自己不能成为另一个美国,那就想方设法让人家了解‘自己是谁’。”“美国不会产生任何意识来调整自己的中国政策,促使两国关系朝着合作而非冲突的方向发展,而帮助美国(和西方)来重新认识自己,无疑是中国外交的一项艰巨任务。”好家伙!不得了了!美国人顽固不化,责任却让中国外交承担,怪哉!中国为什么要成为另外一个美国?难道中国需要变成中美国不成?否则人家就难了解了,真是咄咄怪事!美国人不肯调整对华政策,那是美国人顽冥不化,自己顽固坚持反华政策,坚持遏制中国发展,不思悔改,却要把责任强加在中国头上,帮助美国人重新认识中国,这项的任务交给中国外交部,真的感谢郑永年先生。看来如果中国外交部完不成这项任务,中美冲突的责任不在美国,而在中国外交部。不过此种谬论可以休矣,如果美国一味坚持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我们倒是十分愿意奉陪到底,做好应对中美更大冲突的准备,美国和西方大国无非再来一次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罢了,到时候,恐怕没有1900年那么顺当了。
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归根到底,除了中国和美国(和西方)之间意识形态的矛盾之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崛起和反崛起的矛盾也是引发冲突的原因。这种矛盾源于美国(和西方)妄图继续独霸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源于美国(和西方)妄图继续独霸地球资源和控制全球经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最后一日匆匆忙忙签署了一份没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下的产物的最好说明。
在国际社会还存在国家概念的时候,主权高于一切,国家利益至上是压倒一切的。所谓人权超越主权、普世价值等都是西方资产阶级骗人的把戏,是西方列强欺负弱小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而已。只要国家存在,只要各国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冲突在所难免。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之大忌,是世界动乱之根源。打倒霸权主义,才能实现国际和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环境才能有所保障,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的!写于2010年2月26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