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该向谁借鉴
点击此处下载此文
中国医改,该向谁借鉴
刘继同等
2005年7月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界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聚焦。报告称,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报告的结论性评价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这一结论证实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病贵、看病难”的体验。
而在此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中宣部等联合主办的形势报告会上就中国的卫生形势做专题报告时,在肯定我国卫生事业5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对卫生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做了充分论述。从篇幅上看,高强的报告“报忧”的部分远远多于“报喜”部分。他指出,中国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他认为,发展卫生事业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高强的报告与上述报告几乎同时发表出来。
医疗体制改革关系到全国老百姓的生死健康。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如何走出困境,是人们普遍关切的现实问题。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参照了外国的某些做法。而外国的做法都是什么?我们参照的是什么、又忽略了什么?还有哪些能给我们以借鉴?——编者手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绩非常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导致医疗卫生体制变革中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一、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三、其他方面的体制变动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四、既得利益群体的影响。
——摘自《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此文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