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警惕房地产占压巨量资金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应警惕房地产占压巨量资金引发金融危机
田忠国
我有一个巨大的担忧,不是担忧自己生活无着落,没饭吃,一个人没饭吃大不了饿死,无所谓,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就不同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直接关系到十四亿,起码有九亿以上人的生存问题。当然,我的话惹人不高兴,反政府的帽子满天飞,飞来飞去就下岗了,就没饭吃了。但在仍能生存之前,我还是想写篇文章谈谈我的担心,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心,也就是对全国民众未来生存问题的担心。
经济危机,通过一定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避免出现重大经济灾难未尝不可,但问题是,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个不等式同比率增长模式互动机制,其不同结构中任何一个结构如果出现了疯狂增长,都必将引发其它结构的急速下降,这一增一降,就形成了新的危机潜机制,也就是说,表面上看经济是增长的,但由于增长的过度集中,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就和一个人身上长了一个泡,身体上的东西几乎全部集中到那个泡上,如果达到生命无法承受的极限,其增长的必然就是死亡。增长速度越快,死得就越快。
比如,全国搞小城镇建设没有错,从经济结构同比率增长的角度说,有的刹刹车,有的加加速,实行经济结构的互换也是对的,因为,经济结构的互动和动态变化,决定了其中存在的比率差,这就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适当调整,尽量控制在同比率增长状态。
现在的问题是,全国各地房地产有三疯,一是拆除重建疯;二是遍地建设疯;三是房价长价疯。这三疯隐藏着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房地产巨量贷款问题,二是建房速度大大超过需求问题,三是房价疯长大大超过需求能力问题。也就是说,建房速度本来就超过了需求,但因为有需求的没能力,这又增加了比率失调问题。
这样的放大效应会如何呢?
这个问题留给全国人民共同思考吧。当然,也需要结果验证。我谈经济问题的文章,源于我对有人指斥为封建迷信----玄空风水----的研究,但是,用其模拟经济运行状态,分析经济走势,却屡试屡中。当然,这种模拟分析经济动态的方法是主流经济学家看不起的,也不会有登堂入室,进入大学课堂的那一天,不过,经济学这个东东令人奇怪,一大堆搞得人头晕脑胀的数据到不如简单的模拟数字管用。由此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家不应该把目光盯着西方不放,传统文化里也有不为人知的宝贝。也当然,当今中国是个以洋为尊、感官快乐、占有为时尚和追求目标的时代,经济结构比率失调也就是正常的事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思想是经济结构基础,人民大众当家主权的政治机制是经济结构的政治保障。因此,以数据说话就成了蒙骗大众的数字游戏,比如,体现经济流量的GDP是一种可用的统计数据的方法,但是,仅有流量没有流向的统计数据却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陷阱,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又毫无防火墙的情况下,如果是经济利益流出大于流入,GDP增速越快、越大一个国家就越受损失。再比如,GDP流向房地产,但如果不看房地产增量中拆除新建大楼的因素,仅此一项就足可以挖掉一个国家经济大厦的半个基础。说这些问题,烦,不提。不是咱一芥没饭吃的草民所能关心得了的。
房地产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风险,下一步通胀也将上演,但关键问题是,中国准备好应对之策了么?还会出现美国金融风暴袭来时的手忙脚乱么?我看会的。回想一位前辈给我博客中留言时说,在没发生金融危机前的近十个月,田忠国就在博文中谈了危机的来临和应对之策,但为什么就没有人读读他的文章呢?呵呵,日月有更替,国家有定运,不是平民百姓所能改变的。
对于通胀,以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应对之策,但中国现在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了,如果一旦通胀来临,我想各位又该手忙脚乱、求神拜佛了。不过,对付通胀在中国唐代就有了比较完善的应对方法,当然,主流精英一定说唐代的东西太过落后,不如创新。但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一是立法确保物质供应,二是民众在某个收入水平线下,每人都有消费卡。这套方法和中国唐代有近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唐代没有立法,也没有消费卡,而是降价,直降到能维持百姓的生存为止。可怜的中国,失去国家生存智慧的中国……
2009-9-18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