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三年期间印度非正常死亡二千万

2025-02-20 文摘 评论 阅读

三年期间印度非正常死亡二千万

 

 

柳鲲鹏

欢迎访问:http://blog.sina.com.cn/quantum6

2010-5-7

 

关键字:非正常死亡 印度

简介:3年期间,独裁专制的中国平均粗死亡率为1.8%,非正常死亡3千万;同时期资由票主的印度平均粗死亡率为2.1%,推算出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千万。为什么独裁专制非正常死亡比例更少呢?难道是毛主席的功率?

  无脑人士们都知道,中国人太多了。为了让这些无脑人士高兴,所以特色当局先后想出一胎化、污染、素食、某种死、转基因等办法减少人口,最近又允许艾滋病性病的洋大人来帮忙。有人说中国人口多是毛主席的错,有点牵强。为什么呢?没错,毛主席时期中国人口由5.5亿变成9.4亿人,但全世界人口同时期也由25飞速增长为41亿,比例一样。当然有人说要考虑中国人本来就多的情况。但这不是毛主席的错,只能去骂祖宗了。

  作为一个正宗铁杆右派,吾说这一段的意思是什么?就是看待一个事物时一定要经过对比,才能确定其对错。千万不能在那里没有对比,就对一个事物胡扯甚至造谣污蔑。

  

  说完了生的问题,再说死的问题。根据向来不可信的特色当局的人口数字,三年期间饿死三千万(保守的说)。这也是当年笑贫为了反毛指使统计局长李成瑞公布的,可见特色当局的学霸贪官都是咱们右派的知心人啊。右派们一会说这是毛主席的错,一会说这是共产党的错。总之,这是独裁专制的错,特别是中国皇帝红太祖的错。

  生活在独裁专制的中国人非正常死亡了,那生活在资由票主世界的人,当然都是正常死亡了。众所周知,印度是亚洲民主样板,可以随便生……等等,貌似印度人口也很多,他们怎么不搞一胎化?这个问题忽略。三年期间,他们的人口怎样的呢?参照《郭松民:为什么说“饿死三千万”是一个伪问题?》,与红太祖同时期的数字对比如下:

  国家, 人口,死亡率,非正常死亡人数,比例

  中国, 6.5亿,   1.8%, 3千万,    4.6%

  印度, 3.6亿,   2.1%, 2千万,    5.6%

  发展中,24亿,   2.6%, 16千万,    6.7%

  其中几点说明:

  1958年全世界人口29亿,根据2006年发达国家人口的比例为15.6%,粗算当时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为24亿。

  非正常死亡因子根据中国死亡的情况得出,3/(6.5*18%)=2.56。

  非正常死亡人数=因子*人口*死亡率。发达国家应该也有,比例不会低于2%吧?

  看到这个对比,吾不禁糊涂了:生活在独裁专制的中国皇帝的统治之下,为什么死的人反而更少呢?难道据此应该大肆感谢赞美毛主席吗?中国死人毛主席负责,那印度死人,又由谁负责?毛主席吗?那么全世界又应该是谁负责呢?最重要的是,无脑右派们怎么都没有饿死呢?

  最后有一个问题:那些埋怨中国人多的洋奴们,从胡妖帮开始,为什么不率先自杀以为减少中国人口作出贡献呢?

附文:

为什么说“饿死三千万”是一个伪问题?

1959、1960、1961三年“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在今天的主流学界和舆论界,这似乎是一个普遍共识,但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被蓄意制造出来的不折不扣的伪问题,是学术为政治服务的一个典型代表,目的当然是为了消弭社会主义复兴的任何可能——难道你不怕被饿死三千万吗?

为什么说“饿死三千万”是一个伪问题?请看事实: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平均粗死亡率:18.09‰(见《中国统计年鉴》);

那么18.09‰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同一时期印度的平均粗死亡率:21.0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粗死亡率:26‰左右;(《人口学刊》2006年第6期《21世纪世界人口趋势》)

整个民国时期的平均粗死亡率:27‰~35‰,即便在精英们所谓的“黄金十年”末期的1936年,死亡率也在27‰以上(《中国人口科学》2003卷5期:《民国时期[1911年~1949]中国人口死亡率》作者:侯杨方)。

结论:假如把中国这三年的死亡率规定为正常死亡率,则印度、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的民国时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

但按照精英们的逻辑,毛泽东时代是不可能正常的,那么好吧,我们就假定同一时期的印度、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的民国时期的死亡率是正常的,那么结论只有一个:即便是在1959、1960、1961这三年,中国的人口仍然出现了大规模的“非正常生存”,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死亡率,他们应该死去,但他们居然活了下来,因此,这是“非正常生存”!

把一个出现了大规模的“非正常生存”的时代,说成是“饿死三千万”——这样的弥天大谎,有人敢撒,也有人敢信?!

不解!

标签:正常   中国   死亡率   千万   死亡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