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炫富女”提醒了我们什么?
“90后炫富女”提醒了我们什么?
郭松民
近日,一篇名为《网络惊现90后炫富女!钞票满天飞!》的帖子在各大网站流传,帖子中,一女孩手捧大把钞票在网上炫耀:“你银行卡上的钱还没我手上的多吧?你们慢慢奋斗吧……”(11月12日《新快报》)
“90后炫富女”手捧钞票的Pose和她对穷人不加掩饰的鄙视,刺痛了很多人,在网上惹来板砖一片,有网友不无刻薄地将其概括为“自‘雅阁女’后又一‘闲着没事找抽型’的典范”。更有网友开始担忧起90后的未来了:“正值豆蔻年华的孩子们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网友对“90后炫富女”的批评,虽然并非没有道理,但担忧却是有一点过虑了。因为我从中读出的,不过是一种孩子气的势利罢了——当孩子们甚至以比别人尿得更高作为一种荣耀时,还有什么样的炫耀手段是不可理解的?艾本斯坦是这么论述的:“势利的重点是以他人为代价让自己感觉良好。”显然,你的反应越激烈,就越是中了这位狡黠的小女孩的圈套。
不过,虽然炫耀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势利心理,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她为什么单单选择了钞票来炫耀?她为什么不展示自己的才艺?不炫耀自己的奖状?为什么不炫耀父母的地位、勋章和荣誉?显然,在她的心目中,所有我们已经想到或者还没有想到的一切,都没有钱更重要,钱才是一切价值中的核心价值,因此也才是惟一值得炫耀的东西。
“90后炫富女”信奉这样的价值观,我们不必过多地责备她,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孩子,我们反思的目光应该转向社会:90后价值观的一元化,表现为只认金钱,其实正是社会价值观一元化的逻辑结果。
中国在以往的三十年中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这符合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潮流中死地求生、后来居上的大是大非,当然是正确和必要的。不过稍不留神,我们就有可能从市场经济就滑入到市场社会——一个完全彻底的市场社会肯定是一个财富通吃的社会,钱成为唯一的价值符号,其他所有价值都要折合成币值才可能流通甚至存在。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虽然没达到寓言小说里的程度,但在真实世界中也算得上生猛了,它所造成的种种社会弊端有目共睹:在政界,权钱交易盛行,权力急切地希望变现为金钱;在商界,假冒伪劣盛行;在学界,学衔、职称、论文等等,都已经被明码标价等等,总的趋势是钱要成为统一的“货币”甚至唯一的“货币”,在这样社会氛围中,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炫耀自己那几沓钞票,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
价值体系是社会生活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一个和谐的、稳定的、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从政,则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价值;从商,则应该把产业报国作为最高价值;从教,则应该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作为最高价值;从医,则应该把救死扶伤作为最高价值……,如此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人人之间才能够从相互服务中获益,而不是从相互损害中“获益”。
市场经济是不会自动导致价值多元化的,它只会导致价值向金钱趋近的一元化,价值多元的社会只能靠政府和公众自觉地去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状态也许是:市场负责实惠,它为社会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政府负责荣誉,用来提倡和鼓励多元价值,使之和金钱价值之间能够构成一种平衡。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也就接近于和谐了。
http://news.sina.com.cn/s/2007-11-12/013314282819.shtml
郭松民附言:“90后炫富女”已经被证实是一个乌龙事件,但事件的乌龙并不表明问题也是乌龙的,所以我还是把这篇活贴在这儿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