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新36条》和反“国进民退”思潮相呼应

2025-02-20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出,我恍然大捂了,原来前一段时间的反“国进民退”思潮是前期的舆论准备工作,现在主角终于出场了。但它能够解决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僵局吗?如果国务院凭什么36条就能够解决经济发展难题,那美国、英国和希腊等等国家也要出36条来解决各自面临的经济难题,那岂不是全球化经济天堂在望了?

为什么大教授们不轰轰烈烈来一次国退民进?

在报刊上看了不少大教授们反“国进民退”的言论,说什么“国进民退的非经济后果,用晚清西人慕维廉的一句话说,就是“抑民自主之意,即阻挡诸事之兴”。它将严重破坏中国社会健康的自主和自发精神,从而给中国未来的内生性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而一位法学教授则说:“过去十多年间,民营企业、非国有企业作出的贡献远远大于国有企业。所以,怎么能够正确地理解民营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这种地位,它的价值,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重中之重。”
我看来看去,虽然看到的都是空洞无物的言论,但我尊重他们的言论自由。我更愿意看到的是他们勇敢的热血之举,以身作则来一次轰轰烈烈国退民进行动,大家集体从国立大学辞职,发表辞职声明。近年来从房地产市场,从证券市场大赚特赚的民营资本家大家争先恐后拿出资本兴建媲美美国私立哈佛大学的中国私立大学,则未来的大学生可在他们的教育下出现新一代的人才,则中国幸甚,中国社会健康的自主和自发精神将会发扬光大!

《国新36条》鼓励发展私力大学,那就做吧!

《国新36条》的第15条的内容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高等学校、.....”,如果连“国退民进”的铁杆支持者也不敢出人才和出资本兴建私立大学,岂不是成为一条空话!
现在中国的大学产业是已经是供过于求,不少国立大学负债重重,但收不足学生,处在破产边缘。真希望过去多年来的国企私有化运动也能在国立大学出现,也来一个国立大学私有化运动!
但过去的国企私有化运动使一些人大大赚钱,从运动中产生不少民营资本家。但现在如果有国立大学私有化运动,我是看不到赚钱的前景,也看不到私力大学能够提供高薪和稳定的工作给教授们。
但为了你们所相信的意识形态,现在资本家那么有钱,那你们就投资建立私力大学吧,凡是鼓吹“国退民进”的大教授们就集体辞职吧,建立中国的私立哈佛大学吧!

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都和人民的利益无关

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中的“民”不是指人民,而是民营资本家,本来应该是正名为私营资本家,使用国进私退或国退私进的词句更为合适。而国企收购私营企业,实际上不是国家收购私营企业,而是大企业收购小企业,这三十年来西方国家出现的收购活动是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大企业流行了股权激励机制以后,大企业的高管为了刺激股价上涨大肆进行收购活动,是为了自己的股权和巨额花红。
中国的国企收购私营企业并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是国企高管为了利润、股权和巨额花红实行的企业行为。国企在土地拍卖市场上以极高的价钱投标拿到土地也是企业投资行为,而土地价格是已经是如此之高,实际上是愚蠢的企业行为。

限制国进实际上是非市场行为

反“国进民退”的教授们,还有国务院的有关官员,是从意识形态划分国企和私营企业,似乎国企是代表僵化的社会主义企业,而私营企业是代表万能市场活力十足的企业,这种两分法是死死背诵西方的经济理论教条的结果,教授们和国务院官员们是有相同的教育背景,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时时产生大量只懂得背诵教条的书生。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当然的事,是和意识形态无关的。我们要玩市场的游戏,就要让各方遵守有关的法律,政府要做的,是惩罚不遵守法律的企业。
这些死背教条的书生们,根本没有想到国企在土地投标市场上投标土地,实际上是自由市场的行为;而政府以行政手段限制国企投标土地,实际上是非市场行为。
如果连这样浅显的道理都不懂,那你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读西方的经济学书籍,那是白费了。

黄松明
2010年5月22日

标签:大学   企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