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什么要“保增长,扩内需”?

2025-02-20 文摘 评论 阅读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社会经济制度经历了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以生产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社会成员的潜力,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进步,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至生产在全球范围内按照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进行组织、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按照利润最大化目标进行流动。没有现代市场制度,就没有现代物质文明,没有现代的科技进步。  

但是,市场经济制度让经济主体看到的仅是利润,是产品的价值实现。虽然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统一的一面(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才可能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其的价值)。然而,生产商在生产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利润(产品的价值),不是商品的实用价值;加之,产品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对产品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和市场本身的自发性,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就存在矛盾的一面,表现在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不能实现其价值,比如资本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把牛奶往海里倒;还表现在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又能实现价值,这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如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它本身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但其价值实现了。  

由于产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矛盾,由于资本追求利润的天然生产目的,市场经济社会危机四伏,如贫富分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就业困难等等,作为资本工具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维护市场经济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利用财政、金融、贸易、税收、法律等手段不断地维护资本的利益,调节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调节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政府要维护资本的利益,就要把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目标。只有经济增长,产品的价值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才能销售出去,工厂才能正常开工,工人才能就业。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的主要分配手段是资本,而不是劳动,所以,工厂创造的利润多数被资本分配去了,工人从中没有分配或分配的很少,按理讲资本家以价值形态分配了社会剩余产品的绝大多数,就应该购买与其分享的利润相称的产品,使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但资本家并没有去全部购买。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于生产再投资。个人消费部分使消费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再投资部分使投资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从生产发展的过程看,投资品是为消费品的生产服务的产品,其新增量在社会新增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所以必然有一部分产品的价值不能得到实现。这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相对过剩的,解决这种生产过剩的状态只能通过经济危机的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经济能够保持一定得增长速度,就可以创造不断扩大的需求,就可以把过剩问题掩盖住。一旦没有增长速度了,一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会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最重要目标。  

然而,我们要问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就没有极限吗?显然不是的。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离,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工人和资本家所创造的价值和其占有的价值极不相称,市场生产必然表现为过剩状态,这种过剩状态就像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当水位聚集到一定高度就会溃堤。经济增长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需求,就没有增长,市场制度本身扼杀了需求,扼杀了市场经济。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就从来没有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共同分享的意思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人人有份,并且分享的数量和质量相同,而事实上是资本分享了99%,甚至更多,工人分享了1%,甚至更少。所以说,“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是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是相同的悦耳的好话。市场经济社会里,生活在天堂的人永远是少数 是他们掌握着话语权,生活在地狱的人永远是多数,是他们在受奴役。  

市场经济的每一个毛孔都是为资本服务的,不管这种服务是多么的完善,却永远无法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形成的“堰塞湖”,都会不间断的遭受“堰塞湖”溃堤破坏,这说明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将要取代它。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本质就是市场化,就是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用市场这个无形的大手化掉,重新确立资本的地位(包括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在国际经济市场的“堰塞湖”溃堤的时候,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要减少这种冲击,政府的措施必然要把保增长作为第一目标,但这只是囚笼中的困兽的表演。不从根本的经济制度上进行第三次革命,破除市场经济的樊笼,中国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明天。  

   来源:http://wym941116.blog.163.com/blog/static/565967542009280151180/edit/

标签:价值   市场经济   产品   资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