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一代自杀事件频发之浅谈
昨天偶然见到我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日记,是关于她们学校一件跳楼自杀事件的文章,文中还另附诗文一篇,大赞跳楼者之英勇无畏!我看完此文以后,作了简单回复,但观点与她的完全相反。我主要是从个人责任及人生的态度方面要求年轻一代要积极面对生活,切勿轻言死亡。这是对年轻一代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积极、乐观、感恩、惜福--但是自杀事件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的成因,我想在此浅谈一二,以滋探讨!
首先,从教育方面着手。从前几年马加爵杀人事件到最近的药家鑫杀人事件,然后再联系近几年学生频发的自杀事件,可以从中看出我国青少年心智极不健全,也可以间接的说明我国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缺失。
教育,即教学育人之意。教学,即教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育人,即培养学生成为心智健全的人才。所以教育应从两方面着着手,即学识教授和人格培养。但纵观中国现时教育,总体来说,是失败的。一、以应试教育的为主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的心智及身体未跟上学习带来的各种压力。就像习武一样,大凡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应该认同,任何一门武学都有与其匹配的武功心经,不然心念是无法驾驭自己所学的武功,从而导致走过入魔,很可能会伤人伤己,金庸先生的观点是非常深刻的,心之所念,身之所及。通俗的说来就是,心理成长的空间有多大,才能承受相应的外界压力。现在教育的失败主要也是要过份强调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多少和学习的目的(通常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教育,人格教育。二、教育体制系统内外功利性教育冲击使得教师本身的人格缺失,进而影响到学生成长。关于第二点,主要是要从教育界着手,光正教育之风气,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师者,首先要遵守师德,为人师表,才能教学育人。假如老师自身人格缺失、人品败坏的话,怎么能够教育好的学生出来呢?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出了一个范跑跑,极力鼓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试问此种人怎么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呢?
其次,从大的社会环境中谈一谈自杀事件之成因。去年富士康13连跳的自杀事件着实让全国人民捏了一把汗,但逝者已无法挽回,而生者作何感想,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年轻一代要学会从这些事件中反思,思考人生,深层探究社会,从而如何积极的面对人生 ,这是年轻一代必须从自身着手而进行的反省。然而这些事件更值得我们社会学家以及构筑上层意识形态的政治家们关注,比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否该有所松动,或者有所改善?因为如果只顾效率而忽略作为社会分子的人的需要的话,会出现(而且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社会弊病。社会弊病的表现形式就是人的异乱,自私、贪婪、自杀事件、民怨沸腾等等,这些都说明社会已经病了,需要医治。而如何医治呢,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我们英明的政治家、社会学家了!
死亡对于年轻的生命来说是多么沉重和刺痛的字眼,试想生命之花刚刚绽放,绚丽多彩人生刚刚起步,多少期待,多少渴求?怎能面对家人,面对亲友,面对这么多的期盼?怎能就此自残凋谢,选择死亡?不要赞美逃避责任的自杀者,我们应该鄙视他们;不要诗化死亡,我们应该对生命怀有深深的敬畏!死,不是了结,不是终点,也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是生的延续,所以死的态度也就是生的态度--死的卑微说明生的渺小,死的伟大说明生时之伟大。
最后以我总结的八个字再次告慰我们年轻一代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感恩、惜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