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啊,摇篮

2025-02-17 文摘 评论 阅读

  啊,摇篮

  我流着泪第N次看完了电影《啊,摇篮》,并由衷地感谢大师谢晋于1979年执导了这部经典影片。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真切地希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革命同志叫自己的子孙们也看一看这部影片,我想必定是会有所收获的,当然不是金钱,而是一种革命精神。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中国,革命应该还没有完成,而革命是必须要后继有人的,如果全然不顾这一点,那是很危险的。

  《啊,摇篮》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由于蒋介石胡宗南匪帮准备猖狂进攻延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正如毛主席所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但有一批革命者的幼小的孩子,需要很好地进行保护。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双双牺牲了,有的正在杀敌的沙场奋战,有的在隐蔽战线与魔鬼苦斗,因而,保护好他们的孩子们,是党的指示,也是一件艰难困苦而又光荣无比的事情。进行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一切孩子们在将来不再听到枪炮声,不再闻到浓重的硝烟味。更何况这批孩子是烈士和革命者的儿女。

  某旅某营女教导员承担了保护好革命后代的重任,与保育员们一起最终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在完成神圣使命的过程中,老红军炊事员牺牲了,在孩子们眼中是大人、在大人们眼中是孩子的年仅14岁的自称为“老革命”的保育员牺牲了!多么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啊。忆往昔,看今朝,为父母者们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呢?“书读不好将来扫马路”之类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吗?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的学校教育,又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呢?教育专家们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而这一连串的问号,草民当然是无法自我回答的,因为我不是教育专家。

  在环境极其残酷的战争年代,尚且能做到拼尽全力不怕牺牲也要保护好未来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者,在“精英”们号称辉煌盛世的今天,不也就更有责任和理由使天真无暇的孩子们不受任何的伤害了吗?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草民只知道,用毒奶粉残害婴幼儿,而且屡禁不止,是社会的问题,是拜金主义所闹的;但犯罪分子为何如此的残忍,当局有过让老百姓完全满意的解释吗?没有,而唯有用刑法来做解释。幼儿园用药给无病的孩子们吃,这又该用何种逻辑来推断?甚至,私生子、天生残疾婴儿等无辜者被丧尽天良地遗弃,视作垃圾丢进了垃圾堆;这可是正在大谈“尊重生命”的年代呀,却为何会频频出现这种丑陋的有悖于人伦的犯罪之举啊?——总而言之,忘记了过去,废弃了继续革命,唯经济建设为最,结果便只能如是,而已。

  以撤离延安换来全中国,毛泽东曾与他的战友们转战于陕北的山沟僻村,一方面牢牢拖住了几十万蒋匪军,一方面领导和指挥着人民解放战争。同时又有革命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革命者的后代。这种革命领袖和革命战士的境界,如今到哪儿去了?草民不是革命者,因为距离这个崇高的称谓太遥远,而且此生已不能及也,但最起码的良知我自信还是有一点的。那些曾经受到精心保护的孩子们,如今也已70左右了,作为红二代,他们一定在说着良心话,做着良心事,应该这样的,草民想。

  我要跟他们一起高唱:“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我为爷爷唱歌谣哪,献给爷爷一片心哪。”“摇篮那个摇篮,马背上那个摇篮,一串串铜铃叮当响,一队队骡马翻高山。诶嘿诶嘿诶嘿诶嘿,一队队骡马翻高山。摇篮那个摇篮,马背上那个摇篮,春风荡漾把篮摇,

  跋山涉水奔向前。诶嘿诶嘿诶嘿诶嘿,跋山涉水奔向前。”

  是啊,我们还得跋山涉水奔向前哪!

  2014.7.30

 

标签:摇篮   革命   孩子们   保护   爷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