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改制都是血淋淋的吗?-改制企业腐败无人管,终将酿大祸(34)

2025-02-17 文摘 评论 阅读

改制都是血淋淋的吗?  

  

一些老朋友开导我:不能太书生气——改制都是血淋淋的!浙江、四川等其它地方更厉害!  

并举出河南宇通客车等例子,指出私有化是大趋势。  

  

宇通客车被称为我国第一例管理层收购。  

2001年3月,公司的管理层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宇通投资公司。  

并作为发起人之一,出资2000万元。收购国家持有的宇通集团89.8%股权。  

但由于“资金来源没有解释清楚”没获财政部批准。  

可是此时,国有股持有人郑州市财政局已经收了钱,并且没有退还。  

后来郑州市财政局将所持的股权拍卖,并“恰好”被宇通管理层设立的公司拍得,导致股权彻底变更。   

  

在宇通客车一例中,可以看到:董事长汤玉祥一个人投资4000万元,控股上海宇通24.36%股份。用他本人的说法,个人出资200万,借了800万,机构投资者支持了2000万,还有1000万的期权,而对资金的详细来源却避而不谈。  

  

我们知道: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汤家也不可能有印钞机。钱哪来?  

到今天,宇通的做法已不再是秘密,后来者几乎是一个模式,这就是——事先将本公司资金转移到外面,成立一个空壳公司。再用本公司的钱,收购本公司的股份,达到股权集中的目的。  

  

如果说公司的资金是股东的血,那么宇通的管理层就是所谓的“空手套白狼”,用股东的血买股东的肉,正所谓:每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  

  

改制都是血淋淋的吗?难道不可以有别的模式?  

  

仔细研读相关消息,我发现上市公司TCL集团完全是另一种模式,这就是: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逐步实现股权的合理变更。  

  

TCL集团的一把手李东生原本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后当过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  

  担任TCL总经理后,他和国家签订了以股权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承包责任书,规定: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部分,个人得大头。  

这种特殊的激励政策,激发了李的全部潜力,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活力,使TCL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993年初,TCL集团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市场创新意识,以性能价格极其优越的大屏幕彩电切入市场,一举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TCL集团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不断变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网络市场反应速度,在保证国内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自有品牌产品的海外推广力度。  

经过几年努力,TCL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家营销网点和一支7000多人的销售队伍。彩电销售在500万台以上,始终保持国内彩电前三名,其品牌价值达到56.38亿元之巨。  

  

2004年,TCL集团分别与法国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公司合资组建运营。成为中国企业与国际大企业联盟的代表。入选美国《时代》周利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和2004年“全国影响家电发展趋势十大创新人物”称号。  

  

在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李东生的个人财富也达到了亿万之巨,持股TCL股份1.6亿!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富豪。  

  

通过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改制并不都是血淋淋的!  

只有那些通过坑蒙诈骗、巧取豪夺换来的股权变更,是血淋淋的。  

而通过科技创新和诚实的劳动实现的股权变更,才是21世纪的中国所需要的和所能够承受的。  

  

  

标签:公司   股权   企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