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别让中等阶层挑起富豪撂下的担子
解放日报:别让中等阶层挑起富豪撂下的担子
2006年“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日前出炉了,上榜富豪仍然是“两头冒尖”:一头是财富快速增长,一头是社会贡献不增反降:“今年上榜的120位企业家的平均个人资产达到20.62亿,比去年增加了2.2亿,增幅超过10%。但平均纳税额仅达到2.7亿,低于去年”富豪们财富激增、纳税反降这一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谈几句题外话:“创富榜”的这个“创”字用得是否恰当,富豪们的财富都是创出来的吗?其背后有没有国资的流失、农民工的超低工资?在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不如用个不含褒贬的“财富榜”吧?要知道,一个“创”字可以遮蔽巧取豪夺、鲸吞蚕食。 回到正题。富豪们财富激增、纳税反降这一现象的真正含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跨过了交纳个人所得税门槛的“中等收入者”们,在用自己的血汗钱来补贴富豪们,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距建成一个中产阶层占大多数的“洋葱型”社会的目标更加遥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这种现象违反了一条基本的税赋原理,即“受益原则”。税收主要被政府用来支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在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无差别的公共安全服务中,富豪们因为有更多的利益需要保护,他们自然就占用了更大份额;再比如,像机场、高速公路、医院、教育和文化设施等,富豪及其后代也享用得更多。他们的财富越多,就证明他们享用得越多,他们的纳税越少,就证明他们付出得越少。这就好比他们吃完大餐,抹抹嘴角就走,却要由中产阶层替他们买单是一样的。
富豪们纳税减少,低收入者无力纳税,税赋的重担就主要压在了“中产阶层”肩上,因为他们的收入都在工资单上印着,无处躲也无处藏。但天可怜见,他们为了这点收入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很多调查都显示,这个阶层的焦虑感是最强的,抑郁症、亚健康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过劳死的事也频频发生。现在大家都说,一个中产阶层占大多数的社会最稳定,但中国尚很稚嫩的中产阶层挑起了富豪们撂下的担子,负重如牛,气喘吁吁,他们连自己都稳定不了,还谈什么稳定社会呢?
如此说来,扭转中国富豪们财富激增、纳税反降这一反常趋势的意义,就不仅仅是道德上的,更是社会和政治上的。它实际上回答的是: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本?让中产阶层承担过重的负担,等于是杀鸡取卵———没有了中产阶层,还谈什么和谐社会呢?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能让富豪继续逃避责任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