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
提出尊师重教,以教师为本,对教师这样重视,当然是用心良苦,然而,在不改革教育制度的前提下,只是提高一下教师的地位,以教师为本,真的就能改变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吗?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消息,大意是南京某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结果因为升学率比往年稍微降低了一些,导致家长和教育部门不满,最后素质教育宣告破产,重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了。
这样的消息看过之后,实在是令人感慨,在举国上下都以分数为准绳以应试为目的而教育和受教育的时候,凭一二热心的教师,想力矫时弊,阻力是何其巨大,举步何其艰难啊!
这说明只靠老师的力量,而没有时代的氛围,家长的支持,政府的主导,是很难改变戕害性灵压抑生气的应试教育现状的。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呢,我认为,根本上要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改革的措施可以集思广益,让全体人民尤其是广大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先在这里说一下我的建议,采不采纳,请你斟酌定夺。
首先,必须改革考试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均衡发展健康成长为重,尽量少考试,考试形式也可以改变一下,不搞突然袭击,不故意为难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引导启发,以最终学到知识为最重要的目的,高中大学的考试,更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出个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去做,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做,发现有创造性的回答的,可以多给分。考试时间可以规定为一个月,在一个月之内,学生照常上课,考试问题课下思考,讨论,请教。除了不得抄袭外,其他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一些无关紧要的科目,了解就行了,不必考试,比如并非统计专业的学生,统计学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考试,那些繁琐的公式即使为了考试记住了,好久不用也会忘得一干二净。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全面协调地发展。
其次,要加强生产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有很多作用,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的感情联系,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情感。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我想,他所指的就是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改造这个世界。劳动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比如从7岁开始就可以开始了(当然要注意保护措施),要工农兼顾,既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也要参加工业生产劳动。
最后,要改革校内的制度,使校园里形成自由活泼民主的氛围。我不太清楚校内是怎么样的管理方法,凭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校园里——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空气沉闷,师生间陌生感疏远感严重,学生玩的条件好而学习的条件差,功利性强,理想主义受嘲笑和漠视,条条框框太多,老师讲课乏味敷衍照本宣科的大有人在。教师和辅导员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很少过问学生,师生间交流太少了。我建议(1)要切实真正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减轻他们的压力,这样才能减少校园里急功近利的风气,才能真正使他们踏实下来学习,减少大学的浮躁风气。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殿堂。(2)要大幅削减大学学杂费用,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肩头的压力,(3)要提高大学教授的素质,把不合格的人踢出去,纯洁大学的环境。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