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独白
袁隆平的独白
袁隆平老先生是我国水稻领域泰斗,被冠以“水稻之父”。
忙碌了一天的袁老,回到了自己的书房,没有开灯也没打开电脑,而是把自己深深地埋在沙发里,心里很不平静……
现在网上有人攻击袁老,说“水稻会像高粱那么高,稻穗比扫帚还大,稻粒似鸽蛋般大小,天气炎热时人们能躲到水稻下面乘凉”是伪科学。唉,那哪是我的事啊 !那是搞基因的人的事,我是搞杂交不孕系的,小打小闹而已,我哪有那么厉害呀!
还有人攻击我,说我的“水稻工程”是虚假工程,这可刺到了我的痛处。“谷贱伤农”农民靠种粮所得收益越来越低,要么弃粮进城务工,要么“自己够吃就行”,哪来的种粮的积极性呢?将来大量的杂交稻种上市,种子本身价格就高,收益又低,谁去种呢?随着城市用地的蚕食,耕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贫脊,我的二系三系水稻将来种哪呢?另外,水稻可要大量用水的啊,地表水污染了,地下水枯竭了,哪来的水的保障呢?想到这里,袁老暗然低下了头。
尴尬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有人批判我的“袁隆平”品牌,说它价值超过1000亿元,又不是我说的,是别人的忽悠,能怪我吗?袁老心里盘算着:从1995年至2008年,不孕系杂交稻累积只种植了大约1800万亩,平均每年只相当种植150万亩,平均每亩增产不超过 100kg ,区区增产15万吨(2008全国粮产5.2亿吨),对GDP的贡献仅2亿多元(水稻收购0.86元/斤),由此而产生的利润为负数。唉!媒体太能吹,袁老觉得脸有点儿热。
最可恨的是:有人骂我道德缺失,独霸科技成果。袁老有些生气了,脖筋上的血管在有力的跳。“中国水稻之父”这顶帽子是别人强扣过来的!我当然知道杂交水稻不是自己的创意,五十年代东北三江平原那就有人搞了;我当然知道不孕系的杂交水稻也不是我的首创;我当然知道既使手头这点点科技成果也来自团队和纳税人……我当然更知道全国普通杂交稻每年要种植2.3亿亩并实实在在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自己的三系二系还处在玩“概念”阶段。但大人物们硬把我推上了“前台”,我退得了吗?袁老蹬起了眼,下意识的抬起胳膊做了个抗议的手势!
其实“祸”起1994年,有个叫约翰·布朗的人写了本《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书,搅起了轩然大波,嫌言碎语恶意中伤铺天盖地而来,官府和媒体受不了了,结果拿我袁隆平做挡箭牌。通过创造一个美丽神话来消除多方的困惑!哼,袁老从鼻孔里挤出点气流。
神话编出来了,但奇迹却没发生,也不可能发生,这一点袁老心知肚明!那么总有什么人被忽悠了吧。盲目的“粮食自给”的渴望,自我陶醉中可能要酿成“大饥荒”的苦果。到头来恐怕不是简单的对我袁某“口诛笔伐”了,千古罪人……想到这儿,袁老感到后背有阵阵凉风,额头也渗出了汗水。
袁老毕竟是袁老,良知大大的有。我要反击,袁老主意已定:首先放风说“中国的国有粮库都空了”“中国可能要饥荒”暗示着别指望我袁某水稻能救中国人!接下来要危言耸耳,提示着大饥荒的可怕后果“几千万人饿死”“曾亲眼见过饿死五人”,既使网上这回更多的“板砖”拍来也毫无俱色!反正大家议论纷纷之时,我袁某好乘机抽身,功成名退,力保晚节!
想着想着,袁老睡着了,脸上一片安详。
2009年4月19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