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请用日本人的话去说服日本人
请用日本人的话去说服日本人
黎阳
2008.6.22.
“冰冷雨天”(俞天仁)的文章《逐鹿在东海》很雄辩,很娓娓动听,很振振有词:引经据典根据日本石油勘探权威专家猪间明俊的“科学论断”,“证明”“东海共识”纯粹是日本人犯傻,被中国人涮了;不是日本人侵占中国权益,而是“天真的”日本人被“狡猾的”中国人诱进了“陷阱”,被逼着收下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人不但没吃亏,反而大赚了一把——可见“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反对“东海共识”的中国人都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存心跟政府捣乱的无赖“爱国贼”,蓄意破坏特色核心的特色战略部署,实在可恶之至。
如此雄辩的文章只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应该把它大肆推销给日本人,而不是给中国人:如果这位日本专家讲的确是事实,那么只消把这个真相告诉全体日本人,他们便可以立刻看清中国人的“诡计”,立刻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千万别上可恶的中国人的当,立刻从“共同开发”的“陷阱”里逃出来,立刻把这个烂摊子甩给中国,东海问题岂不立刻迎刃而解?日本避免了“陷阱”,中国独吞了“苦果”,一切“争议”立刻消除,还有什么“搁置争议”问题?那岂不是皆大欢喜,不折不扣的“双赢”?
如果大肆宣传了日本人仍不买帐,那这位专家的“真相”就得打个问号:实际情况真的如他所说的吗?难道号称“经济动物”的“日本鬼子”个个傻瓜,算不过来这笔帐,非要死死咬住东海“陷阱”不放?——由此看来,这篇大作更象是精心策划的“托”,而不是“科学”。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弦外之音:东海油气田没油水,所以放弃了也不可惜。——眼前看不到油水的领土领海权益便可以放弃,也就是说,“领土领海主权”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神圣不可侵犯”,要看眼前有没有油水,有多大油水——这不是拿国家领土做交易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当年放弃外兴安领,放弃香港,放弃台湾,放弃外蒙古,“理由”不都是“偏远蛮荒之地,弃之不可惜”吗?
这个“老冰”的《逐鹿在东海》从头到尾都在用日本人的话来说服中国人,而不是用日本人的话去说服日本人。
作为中国记者,在东海这个国家主权问题上应该做的是用日本人的话说服日本人,而不是用日本人的话说服中国人——日本人坚决不肯买帐的东西,为什么要中国人买帐?
原载:华岳论坛
附文:
逐鹿在东海(一)
俞天任
本来老冰是不想趟这趟浑水的。老冰的态度一直就表示的相当明白:东海问题只能通过谈判采取共同开发的方式。而在谈判成功之前中日双方的所有言语行动都仅仅是在想法提高谈判桌上的筹码罢了。常来这儿的朋友都应该记得老冰的这些废话。
老冰很得意地说,事情的发展证明了老冰还是看得很准的,所以老冰已经无话可说了,不需要说什么了。
但是上网一看,嗯?怎么又有人热汗奔流了?仔细想想也很正常,要不怎么说愤青无脑呢。又不是一恨毛片有码二恨卖国无门的老冰,没准就三钱不值俩钱地把什么卖了。从理论上讲,“Every Jack has his price”,是个人就能收买,但是这个price和price是不一样滴,曹操就甭想收买孙权,因为他付不出那个价码。
废话少说,老冰就决定趟浑水了。老冰算个鸟,也不懂这件事,说出话来当然是没有分量滴。但是老冰会拉大旗作虎皮,裹着自己去吓唬别人,老冰去找帮手来说话。
巧也不巧,还就是在东海油田问题上,老冰真能找到当事人。
大约四年以前,几乎从来没有人注意的东海突然成了日本传媒注意的中心。2004年5月27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内阁会议以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攻击中国在东海海域日本主张的中间线中方一侧进行的石油天然气开采是“胡作非为”,对于中国提出的共同开发的建议表示“无法考虑”。一时间东海油气田问题成了日中两国间的一大问题。
这个“东海油田”被炒得如此火热,主导的是一个叫平松茂雄的学者。
平松茂雄当时是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的教授,原来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室长,在日本以研究中国军事问题而著名,他曾经对笔者说:“中国军方翻译了我的所有著作”。就是他首先坐飞机去东海春晓油田附近上空调查,平松是右翼人士的智囊,现在是保守派思想库“国家基本问题研究所”的评议员。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日本传媒都口径一致地开始了攻击中国。在那轮反华大合唱中,有一位人士没有参加,他的名字叫猪间明俊,这位地质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上干了四十年,足迹走遍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在上海近海和香港近海都有过钻探的经验,上过钓鱼岛,要知道上过钓鱼岛的日本人比到过南极的日本人绝对少。猪间先生是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的前董事。他坚决反对日本政府提出的要中方公布地质数据的主张是“怪里怪气,没有常识”,称有人提出的中国在东海开采石油天然气会抽掉原本属于日本的那部分的说法是“胡说八道”,以非常专业的口吻呼吁传媒保持冷静。
老冰和这两位都有过交往,三年前在中日第三轮东海问题磋商以后老冰就已经有关东海问题采访过他们,记得当时驻北京的日本记者听说有中国人采访了平松教授都不敢相信,说平松教授从来没有接受过大陆媒体的采访,这不可能。但世界上的事情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不可能。
昨天一天,和猪间先生侃了大半天,接着又和平松教授聊,从晚上8点多才开始码字,一直码到凌晨两点才码完,发了邮件出去以后六点钟又爬起来去上班,累死老冰鸟。
可是传来的消息是这篇稿子不能用,而且不止一家,几家传媒都是同样的口吻,表示木有办法。这tmd太邪门了,这里面没有别的,全是歌颂“党亲国爱”的东西,究竟犯了什么老冰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昨天忙着这件事都来不及更新博客,今天再不更新对不起朋友,强打着精神也要码字。把昨天的采访学给大家听听。
他们二位都在东京那圈,老冰实际上是电话采访。
好像采访人的第一句都一样,老冰虽不是传媒中人,却也学会了:“这次中日两国就东海问题达成共识,您有什么看法?”
猪间半天没讲出话来:“有什么看法?我没有什么看法诶。你这么突然一问,有看法也没了。”
“那您现在就想啊”
“想什么?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日本人的臭脾气,明明有想法,还要假客气一番:“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WIN-WIN。日本有了面子,中国得到了实利”。
“日本不是也有实利吗,日本又有了面子,又可以越过中间线采油,这不是WIN-WIN,而是1.5WIN-WIN诶。”
“谁告诉你日本需要越过中间线采油了?”
“那这几年日本在吵什么?”
“所以我不是一直在说政府是在瞎吵吗?”
“不能说日本政府是在瞎吵吧,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日本政府不也是正出于本国的利益考虑去和中国争吵吗?”
“你老是说我写的所有书和文章你都看过,不要是在骗我这老头子吧?”
“哪里哪里,您再教教我得了”,老冰被人击中要害,顿时很愤怒:这老头没老糊涂。
“根据我的感觉,东海不是一个被媒体渲染成“第二个中东”的地方。据我所知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联合国属下的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far east)在1969年提出来的一份报告,说这个地区有1000亿桶石油的埋藏量,可是到了1977年日本参议院的一份报告上这个数字成了44亿。从中国方面已经进行的工作来看,多少且不论,主要是天然气。可日本对天然气没有兴趣。所以东海气田问题上没有日本的利益”。中国管那块地方叫“东海油气田”,而日本人是叫做“东海气田”。
“日本不是天然气使用大国吗?”
“对,但这正是不少日本人理解的误区。天然气是日本的重要能源,但日本就是恰恰无法利用东海生产的天然气。”
“为什么?”
“如果是石油的话,话就不一样了。但问题是天然气,首先天然气的市场在哪里?离那里最近的是冲绳,市场太小。加上九州还是不能算作市场,最起码要送到大阪附近最好到东京,否则不能叫买卖。可是怎么运输?运天然气一般是两种方法,一种是管道输送,一种是LGN船运。采用管道输送方式的话日本这边有冲绳海沟,修不了管线,不是技术上不行,而是经济上不合理。”
“那使用LNG船。”
“船用需要有液化厂。国际上对于液化厂的计算标准是3TCF,就是三万亿立方英尺以上才能收回投资。”
“对不起这个3TCF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想象不出来。”
“3TCF大约相当于五亿桶石油。而现在从中国方面得到的数字是春晓大概是6500万桶,天外天1260万桶,断桥1700余万桶,四个油田全加起来也不到一亿桶,怎么建液化厂?无法回收投资的。”
逐鹿在东海(二)
运不回日本就不运回日本嘛,投资不就是要回报吗,有谁规定了这回报一定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老冰是这样想的:“即使您说的全对,根据中日达成的共识,日本公司可以根据出资份额分到油气产品,运不回日本可以在中国卖啊。”
“我不知道有哪个日本公司会很积极地出资,你知不知道中国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只是日本市场的五分之一?”
老冰有点糊涂了,这猪间老头说的似乎是实话,因为这五年来他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日本政府和主流媒体只能忽略猪间先生的存在,但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批判猪间先生。因为从1955年开始到退休的2000年为止,猪间先生在世界20多个国家总共打了725口油井这个数字是很令人敬畏的。
“那好,就算日本没有得到什么经济利益,中国又有什么经济利益呢?原本就已经投产或接近于投产了的油田,现在容许了日本公司的参股。现在的中国不是十来年前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您不会以为中国现在还是穷得想法子吐资源也要引进外资吧。”
“中国现在是大国。其实我比你更了解中国,中国是有钱,但中国更有智慧啊。东海开出来的石油你能运走,天然气就只能卖给中国,价格还是中国制定。具体情况不知道,从谈判成功可以推测出一件事,就是中国对中间线周围有油的前景也没有抱什么乐观态度,或者说,中国想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需要日本的资金。”
“说着说着又回去了,你还是没有说明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为什么需要日本的资金。”
“我打了725口油井,打出油来的只有189口,成功率26%,这是很高的成功率。”
“那是那是,您是打井专家,全世界公认的。”老冰赶紧往上帮忙戴高帽子。
“别拍马屁,这个26%是见了油星就算,真正有油的就只有52口,不到7%”。
老冰不知道这时候是该拍马屁还是该干什么,所以没敢啃声,老老实实听着。
“这出油的52口里面,产量不到五千万升,大概50万桶不到的话就是废井,收不回投资,扣掉废井,就只有26口,不到4%”。
“这么少啊?”
“石油开采就是这么回事,一般成功率在3%,4%左右,风险相当大。本来参加东海油气田项目的美国公司不就是因为回报率太低而退出去了吗?无论是从资金来源还是从分担风险来说,中国都希望有外国公司参加。现在正好就有八嘎的日本政府吵着闹着要参加,这几年我一直在反对,可是没有用。”
“光是资金问题,世界上并不是日本人才有钱,没有必要一定和日本人谈的。”
“世界上没有比日本人更傻的。这是一,还有就是中国人必须和日本人谈。”
“为什么?”
“先不谈尖阁列岛(日本人对钓鱼岛的称呼)的主权要求,在领海之外的专属经济区EEZ问题上,中日的主张也不同。中国主张大陆架,日本主张200海里,四百海里以下的话就划中间线,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中国还是意识到了日本方面的主张,油井基本上都在中间线以南。”
“中间线以西吧?”
“和外行说话真难,整个中间线是东西走向,但在白桦(春晓油田的日本名字)油田的附近时说南北。中国虽然不承认这条中间线,但还是意识到了这条中间线的存在。没有跨越这条中间线。要知道日本人面对的所有困难中国都没有,离东海气田最近的就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上海和周围地区,中国一侧水深较浅,很容易铺设管线,中国人希望扩大东海气田的产量,不但需要日本的资金,中国人还希望扩大勘探范围——他们想跨越中间线。现在中国开放了其实对日本毫无意义的中间线中方一侧,日本怎么办?按照对等原则,日本也必须开放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大家一起出钱打井,有了气便宜卖给中国人用,这个世界上就有这样不讲理的事情,更加荒唐的是,这种不讲理条约不是中国人强加给日本人的,是日本人自己争取来的。”
“不至于吧,按您说来这个共识简直是一无是处,那日本政府为什么要这个共识呢?”
“这就是我说的‘面子’问题了,政府不会说东海油气资源对日本没有用处,那不能说,虽然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也不能说。现在政府强调的是日本可以参加中间线中方一侧的开发了,让选民听起来好象政府外交交涉成功了,其实莫名其妙。你不相信就只管等着看最后是哪家公司出资,只要不出现争先恐后的出资场面就说明我说的都是对的。资金肯定会有公司出,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没有人知道了,很可能是我们的税金以另外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公司向中方项目投资的方法给中国人去用,这种事还少了?”
“还是不对,如果只是面子问题,那当时根本就不提这件事不就不存在面子问题了。”
“石油勘探行业在日本是一个几乎不存在的行业,连端茶送水的女孩子都一起算上,你知道日本这个行业有多少人?”
“20万人左右?”
“不到五千。日本就没有人懂石油开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全是在胡说八道。这件事就是从有一位教授说那地方的石油会被中国人全部抽干净开始的,没人明白里面的道理,被他一说就全都信以为真,风波越来越大。大家都有了一个‘日本的利益被中国侵犯了’的成见,这才出来了这个面子问题。”
哈哈,那个“一位教授”不就是平松教授嘛,对了,等下还别忘了给平松打电话:“那么中国到底是不是侵犯了日本的利益呢?如果先承认中间线的话。”
“没有,因为中国不承认中间线,侵犯利益在法理上不成立。即使中国承认中间线,中国还是没有侵犯日本的利益。首先日本的国内法律规定在对方矿区100米之外就可以打井,而现在中日双方政府的正式发表是中国的油气井里中间线还有5公里,所以不存在侵犯日本利益的说法。其次国际法上根本没有这个规定,即使你能证明中国现在正在开采的气田延伸到了日本一侧,你也只能认倒霉,这是没有办法的。”
“您是权威,我相信您说的一切,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您指的教授可能是平松茂雄教授,他的专业是军事研究,为什么日本政府不听作为石油开采专家的您的意见,反而去听一个行外人士的意见。日本政府一般不愿意和中国政府发生正面冲突,为什么在您已经详详细细地说明了一切的情况下还如此执着地要和中国政府扯皮,这不是日本政府只是八嘎能够解释的吧?”
“我没有指任何人的名。这种说法当时确实有,你可以自己去查资料,不管是谁说的,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至于日本政府执意要谈这件事,当然有保护日本正当权益的考虑,这点不能像我这样光光从经济上考虑。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一件事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在网络主页上介绍过一种‘鱼骨技术’(FISHBONE TECHNOLOGY)”的示意图,这种技术可以看作是有意盗掘日方资源的技术,当然现在这个网页已经被删除,但确实存在过这个网页。第二件事就是可能因为中国的海洋定位技术实在太差劲,有两口油井捞过了界。”
逐鹿在东海(三)
诶,这句话太吓人了,得认真确认:“您刚刚说中国越了界?这到底是不是事实?你能不能再重复一遍?因为我知道的是中日双方政府的说法都是中国离中间线最近的油气井也还有五公里的距离。”
“也许是不愿意恶化事态?所以双方都没有公布过这件事。但这是事实,春晓有一口井过线一公里,断桥有一口井过线五百米。断桥的过线井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应该比较新,春晓的是在五年以前。你上次采访我的时候我就这么说了,而且你也就是这么发表了,怎么现在倒又大惊小怪起来了?自己家的院子,种不种庄稼是一回事,但别人要进来开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可能就是日本政府当年反对中国方面开采的真正原因,因为不采取坚决态度反对,中国方面就会得寸进尺不断向这边蚕食。但是日本政府要人的一些言论也实在太不专业。中国人也不太反驳日本人,要反驳这些言论太容易了。当然了,政府官员就是那么个水平,中国的估计也差不多。再说过于专业了选民反而听不懂,胡说八道有胡说八道的好处,但是过分胡说八道会误导舆论的。”
老冰回来以后仔细看了看当年的采访记录和新闻稿,发现猪间先生当年确实是这么说的,而老冰也确实是这么报的,编辑也就这么发了。有点不好意思,当时老冰根本就不懂什么东海问题,受人之托,记下来要问的问题,向被采访人保证原原本本报道,记下来他们的说话整理好以后再交给他们过目,可能是猪间先生的中文没有平松教授好的缘故,猪间先生没有提出进一步修改,平松教授还亲自做了几处修改,然后就交编辑了。
这是个挺枯燥的题目,发表的又是个挺枯燥的杂志,可能大家都没有认真看,连老冰自己都不知道三年前就已经报道了一条本来能把天捅个洞的爆炸性新闻的。BS一下老冰自己,同时也觉得特对不起猪间先生。
“那么你的结论是不是日本政府什么都没有得到?”
“不,日本政府得到了很多。日中外交从来就是中国在主导,日本不能说‘NO’的,但这次以后日本政府能说他们已经对中国说过‘NO’了,而且中国还很认真地听了,做了让步,我说的日本有了面子的意思就是这个。不是说福田擅长外交吗,确实平息了不善于外交的小泉纯一郎开始的争吵。至于日本,什么都没有得到。最后去投资的日本公司将得到赤字,当然政府可能会以其他的订单方式帮他们填补这个赤字。”说到这里,猪间先生突然笑出了声,“日本人で、バガだなー、どうしょうもないわ”(日本人真是八嘎,没治了)。
“最后一个问题,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说法,整个东海的油气储量够日本用一年半,这种说法我在几个地方都听到过,到底有没有根据?”
“这个不知道,石油不是大米,是藏在地底下的,不挖不知道。”
“您是专家,根据您的直觉呢?”
“仅就直觉而言的话,不会中什么大彩票。”
“谢谢,太谢谢你了”,当然得谢谢人家了。解释了不少疑难问题,不管是不是正确,起码听起来合情合理。在日本从来没有人攻击过或者怀疑过猪间先生,因此老冰在前提上就倾向于相信猪间先生。
当然不是说猪间先生就一句顶一万句,那不成先帝爷了。要那样还不如不相信,不行,还得找平松老头。
老冰已经两次说到要找平松教授了,怎么再三再四提这件事呢?其实老冰要不是遇上这件事,真不愿意去找他。倒不是因为他是大右翼,而是这老头可能挺恨老冰。呵呵,说人家大教授恨老冰一个打工仔很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哈。事实是老冰的一位哥们得罪过这位平松老头,但老头把一肚子火气全发到老冰这儿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平松茂雄这个名字在中国知道的并不多,老冰采访了他以后,由于日本记者的惊讶,使得这个名字在小圈子里出了名。一位哥们来日本,指明要见平松教授,让老冰帮着安排。老冰就去忽悠老平松,说这是个中国传媒的牛人,你只要捋顺了他的毛,你就能让中国人听到你的反动言论。老平松被忽悠上了套,老冰考虑到那哥们是一位开口就是“党疼国爱”的人物,生怕他们吵了起来,还找了一位平松的后辈去做翻译,千叮咛万嘱咐,让那位翻译一见面就赶紧自报家门。可是那哥们临时又改了计划,去采访当时的经产大臣二阶俊博去了。改计划你就改计划,你和平松打声招呼不就行了吗?平松应该能想得通,不会和现职大臣去喝干醋的。可那位什么不说,带了老冰原来是为了平松而给他准备的翻译直扑国会议事堂和二阶去切磋去了。
不知道人家已经把他甩了的平松老头呢,从琦玉跑到东京,在酒店等了两个小时再灰溜溜地回去了,转身给老冰一个电话,一顿痛骂:“你们知道‘礼仪之邦’是什么意思吗?”,无论老冰如何赔小心,始终不依不饶,最后把电话给摔了。老冰一阵后怕,好在这平松老头低调,不太出电视,要不然什么时候在电视上抖一下这件臭事,有损伟大祖国的光辉形象啊。
老冰当然也向那位哥们抗议了,说好了的事也不是不能改变,打声招呼就行了,平松的电话号码你也有,英语也行中文也行。日文你找老冰或者委托翻译都可以,怎么能一声不啃,让人家70多岁的老人吃闭门羹呢?
再者说了,你那选择也太官本位了,不够PROFESSIONAL。做二阶,因为其对华立场和官职,容易发表。但你要想想一个现职大臣能对打着中国新闻代表团大旗的你能说什么,不就是那套官场屁话,老冰上哪个垃圾堆都能帮你成筐地收罗。可你要是见平松呢?他是个人身份,凭他的右翼立场和在政界的人脉,什么东西都能给你抖落,那才是新闻宝库呢。只是国情不同,老冰的这套全是废话,像这次这篇被有些朋友评为“伟光正”的颂歌,满篇歌颂“党疼国爱”的稿子还不是照样被封杀,特别笑话的是据说有ZXB的人士看到了这件稿子,说“新鲜,视角独特”,但规定就是规定,还是不能发。所以老冰哥们的选择也可能没有错,但做法肯定是大大地错了错了。
木已成舟,发牢骚也没有用,反正在老冰这儿,平松茂雄教授是不能再联系了。上次有朋友委托做胡锦涛访日的题目,由于不敢联系平松,就怎么做也做不好,干脆不做了。但这次要做东海题目,没有这个始发案者的评论就怎么都没有说服力——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的目的达到没有。所以老冰硬着头皮也要打电话。只要平松不当场撂电话,俺就能逗得你开口,人一上年纪就有个弱点:怕寂寞,只要有人和他说话就行。
老冰拨通了电话,对面跑出一老头来接电话——是本人。嘿嘿今天是个好日子,怎么彩票不开奖?开了老冰没准能中,你说这要是老太太出来转一下:“是XX的XXXX的俞天任,怎么办?”,没准老头一生气:“说我不在”,就全完了。
老冰自我介绍完,果不然老头还记得,谁说人上了年纪记性不好?这老头记性好着呢,一顿数落,老头本来说话嗓门就小,速度又快,还和老冰似的带点结巴,说实话不容易听明白,但这时就显出好处来了:老冰根本就没去听,一口一个“哈依”就行了。
过了大约整整两分钟,平松可能也累了,声音软了下来:“你今天又有什么事了?”
“没事,就是挺长时间没联系了,来跟您问个好。”
“胡说,肯定又是东海的事吧?我是中国军事学者,不是石油专家或者国际法专家,你怎么老和我缠东海问题呢?”
废话,没有你这个既不是石油专家又不是国际法专家的人物可能还没有这倒霉的东海问题呢。扯东海不和你扯和谁扯?和武藤兰去扯倒不错,可你有武藤兰的电话号码?老冰也不客气了:“先生,三年前您对东海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抱很悲观的态度,认为东海资源被中国独占的局面已经形成,可是昨天晚上中日双方发表了有关东海问题的共识,表示要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三年前您所说的话是不是错了?”
逐鹿在东海(四)
平松大概也没想到老冰这边翻脸不认人,刚刚还在陪着笑脸,一开口却是秋后算账的口吻,一下子愣住了:“错什么了?双方达成了什么共识?和没有达成一样。”
嘿,这老头子真顽固,都白纸黑字了,他还想否认啊?要面子也不能这样要啊:“双方同意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从三年前中国出动军舰巡逻到现在双方同意合作开发,起了这么大的变化,怎么能说和没有达成一样呢?”
“‘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是什么意思?和尖阁列岛一样,就是搁置啊。”
“对啊,这不是挺好吗?在主权争执不下,而且又不可能找到什么解决方法的时候,先合作开发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吗?”
“为什么要合作开发?”
“先生反对合作开发?”
“当然反对了。”
嗯?这位口口声声‘不是右翼,只是学者’的人士,是不是今天要给老冰逮住什么辫子了?老冰都很兴奋,等着这位说下去。
这位继续说了下去:“中国主张大陆架理论,日本主张200海里,互相有冲突,这很正常。双方政府应该来谈判解决啊,怎么双方政府谈判不解决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嗯?这位惟恐天下不乱啊?“那您以为现在有没有可能解决呢?”
“没有可能就继续谈啊,一年两年,十年八年,政府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
“那双方的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了。现在不是挺好吗?主权归主权,慢慢来寻找解决方法,大家先开发起来。”
“有这个必要吗?中国在中国的海域开发,和日本没有关系,既然领有权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要去解决,怎么作为政府还特地跑出来宣布‘不解决’,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嗯,平松教授在倒打一耙,自己挑起了这场争吵,现在又说这场争吵没意义。双方政府忙乎了大半天,现在被他讥笑了一番,这老头子可坏:“您是不是坐飞机到白桦附近去调查过?”
“是啊。”
“您是不是说过中国在抽日本的油?”
“说过啊。”
“那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了,你怎么又说没有意义了呢?”
“你是不是把我当作仇华人士啊?你说我说过中国的悪口(坏话)没有?”
“说过啊。你每本书都不说中国好话。”
“嗯?你不懂日语?你举一个我说中国悪口的事例出来。”
“如果‘悪口’解释成骂人,那先生您确实是没有过。”
“我不是右翼,我只是学者。我对中国的观点很严峻,但从不说中国的‘悪口’,不像有些人,一开口有事没事说中国的悪口。”
“嗯,这么说来。。。。。。”
“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中国开发东海气田,中国是在中间线中国一侧,没有侵犯日本的领有权,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既然中国开发东海和日本无关,那你04年为什么要提起这件事呢?”
“我又没有反对中国开发东海。我是说中国偷采了日本的资源,所以日本要马上采取措施”。
“采取什么措施?派自卫队?”老冰开了个玩笑。
“你个八嘎怎么老把我当战争贩子啊?采取什么措施,日本也在自己这边赶快开采就是了。”
“所以中川大臣不肯和中国谈判合作开发?”
“本来就没有谈判的必要嘛。”
“所以中川大臣就向帝国石油颁发了试掘证?”
“对啊。”
“那件事为什么没有了下文呢?是不是像外界的传说那样,中国最新型驱逐舰在春晓油田周围巡了一次逻,把帝国石油给吓回去了?”
“不是那个原因,而是第二次小泉内阁改造,中川昭一先生改任农水大臣。接任的二阶俊博大臣认为因为那么点天然气和中国吵架犯不着,所以日本自己就搁置了开发计划,改为和中国谈合作开发,现在的甘利明大臣也是个怕中国不愿惹麻烦的人。所以本来一件挺好的事被这帮人给办成了这个结果。”
“为了那么点天然气和中国吵架是犯不着啊,现在的结果我看挺好的啊。”
“好什么好?日本的领有权根本就没有得到保护。”
“平松先生,领有权是双方都在主张的,那不是立即就能够得出双方能够接受的结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暂时搁置这个争执为什么就不行呢?”
“本来就不存在共同开发的必要性,要谈就谈领有权,谈不拢的话就你开你的,我开我的,这么简单的事情那些软弱的经产省官僚就是不敢干。”
“先生是说经产省官僚对中国太过于姑息是吗?”
“那是经产省的传统,他们只看到经济利益,这次又是只看到了石油。石油用这种方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主权,领有权更加应该主张。”
“先生,您说的不对。经产省从来就是对华鹰派主持着的,连任两期的中川昭一先生是对华强硬派,他的前任平沼赳夫是更有名的对华强硬派,90年代以后通产大臣几乎全是对华强硬派,您的‘经产省传统’其实是不存在的。”
“大臣是政治家,大臣对中国态度严峻和官僚们怎么做是两回事。”
“但是先生,大臣是上司诶,中川大臣的一声令下,试掘权不就给了帝国石油公司吗?还有一件蹊跷的事情令人不解,中川先生的前任是平沼先生,平沼先生在对中国的观点方面可能比中川先生更加严峻,为什么平沼先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那我怎么知道,你得去问平沼先生本人才能够得到答案。”
“您为什么去白桦附近视察。”
“中国偷采了日本的资源,我去看看,这很正常。”
“我听说中国有两口油井越过了中间线,您是不是能给确认一下?”
“我不知道,我又不懂石油开发,又不懂海上定位,我怎么会知道油井是不是过了界?”
嘿,这个老狐狸,说话滴水不漏。你什么都不懂,那怎么又知道中国偷采了日本的油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