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井冈山革命圣地后的感想
2011年5月,公司党委组织了井冈山之旅,三天的行程中(实际上48个小时,5月12日下午至14日上午),参观了我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瞻仰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回来后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写下的著作,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田会议决议》等等,看了金一南同志的学术著作《苦难辉煌》,以及电视剧《井冈山》等,更加深切地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开创的革命事业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政治上,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之路;军事上,开创了以“运动战、游击战”为主的战略;经济上,以“打土豪、分田地”的筹款方式,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上的独立自主。
井冈山之路,是一条探索之路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叛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就成了最现实的问题。实际上,许多人已经在主张“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这个认识,已经占了主导地位。但是,什么方式更加符合中国的现实,这是多数人没有认真思考的,他们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榜样,主张“走俄国的道路”,也就是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然而,中国的现实却与俄国截然不同,城市里的反革命势力非常强大,中国共产党在强大的帝国主义,以及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军阀、国民党军阀面前,是没有实力与之较量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结局,都说明了这一点,就连在非中心城市发动的秋收起义、海陆丰起义、黄麻起义、百色起义,同样也在国民党地方军阀、地主武装的反扑下归结于失败。面对他们的失败,我们肃然起敬,因为是他们的牺牲,使我们明白了,一味地套用他人的道路,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是行不通的。
然而,面对失败,是继续沿着苏联的经验一条胡同走到底呢,还是另外找一条新的途径,这就是那个年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中国共产党最幸运的,是有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懂得中国现实、懂得中国农民、懂得中国农村的探索者,他们面对失败,毅然放弃了传统学说,也就是放弃了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最偏僻的农村,在地主和军阀武装不愿光顾的边界地区,站住了脚跟。须知这样的探索,是充满曲折的,被传统观念束缚的人们,认为把革命武装拉向农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是不能容忍的错误。这时的探索者,就要承担起谴责、批判、以及不公正的处理。当时的党中央就撤销了毛泽东同志中国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当时的说法是“开除”,以至于传达到井冈山的时候讹传成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除此之外,能否在井冈山这样的地区站住脚,是否会被敌人消灭,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们看到了,探索者之路,乃是一条敢于冒风险之路。这条道路的探索,包括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以及其它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
井冈山之路,是一条相互借鉴、学习中发展,在争论中辨明真理之路
在寻找井冈山之路的过程中,各种思想交锋也是时刻伴随着的,不仅有有来自共产国际的质疑,也有党内多数人的怀疑,当然也有自己内部的动摇。不能说这些指责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没有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被指明之前,谁也不能说自己的道路就是正确的。应当清楚,毛泽东同志在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大部分时间处于被质疑的状态,是真正的的少数派。毛泽东同志恰恰就是在众人的质疑和批评中,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在解释自己的思路中,发展了自己的思想。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每一个当事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初上井冈山,王佐、袁文才向他传授的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转山”,毛泽东同志把这种办法发展成“不仅会转山,更要会打仗”,朱德同志上了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学到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初形式。而朱德同志在与毛泽东同志的争论中逐步认同了这样的共识:工农红军不仅是一支要打仗、消灭敌人的部队,更是一支要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开展生产的部队。毛泽东思想是在争论中理清思路的,如果没有众多的质疑,毛泽东同志或许不可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相信他为了说服这些同志,自己做了一次又一次地调查研究,看了一本又一本书,谈了一次又一次的话,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没有与杜修经、周鲁、余洒度等人的争论,就没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这样的报告;没有与林彪的争论,就没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充满胜利信心的信件;没有与朱德、陈毅的争论,就没有《古田会议决议》这样的建党、建军、建设革命根据地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是碰不得、说不得的领导干部,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论正确与否,立即被当做自己向上爬升的障碍,恨不得立即打入十八层地狱。这种人,心地极为阴暗,完全是小鸡肚肠的卑鄙猥琐的小人。这种人不论现在爬升到什么位置,最终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井冈山之路,是一条实践之路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新意义的思想。然而这些思想,还需要有人来认真的落实。罗荣桓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就是认真落实毛泽东同志建军思想的典范,他最早在连队士兵中发展党员,把“支部建在连上”真正落到了实处。毛泽东同志关于改造旧军队、建设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思想,最先在罗荣桓同志手中得到落实。罗荣桓同志不仅在政治工作上非常成功,而且在带兵打仗上同样出色,赢得了旧军队官兵的赞赏,从而使得政治工作更加有力,将旧军队改造成人民军队获得成功。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具体的行动比一打纲领更为重要。如果仅仅有好的想法,没有人来在具体工作中落实,这个好的纲领就是空的。我自己在生产实践中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当年我在浮法玻璃生产线上,我们有个很重要的生产指导性口号,“确保四大稳、四小稳”,就是说在玻璃熔化中,确保窑炉中一系列指标的稳定。然而,我们国内的生产线上,认识到了“四大稳、四小稳”的重要性,却没有很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后来,我们厂派到美国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的考察的同志回来讲,美国的生产线上没有这样的标语口号,但是,他们生产线上的工人在生产线上提着一只装着封泥的小桶,来回转悠,发现哪里有露火、漏气,马上就用封泥糊上。真正在实际上落实了稳定窑炉内的气氛。还有,就是我们提倡职工应该一专多能,由于没有具体措施,我们的工人对于学习技术并不积极。而美国的工人,在八小时工作中,每两个小时变更一次工作岗位,熔化工、测温工、投料工、维修工……,大家都是轮流干的,所以,每个工人的技术都很全面,做到在任何岗位都能独当一面。
井冈山之路,是一条独立自主之路
在井冈山参观,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红军造币厂,那是出产“工”字银元的地方。对于当前经济头脑很发达的人们来说,这里似乎弥漫着一股“发财”的运气。然而,回来后,看到金一南同志有关这方面的讲述,才感到红军造币厂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金一南介绍: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开始,就面临一个既要谋求独立自主,又深深陷入财政困难的境地。陈独秀、李立三、毛泽东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陈独秀就任党的领导人,可是没有钱,他和李大钊同志所领的教授工资,除了一家人的饭钱之外,全部用于党的工作,然而,这点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当时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马林与陈独秀会谈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向国际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共产国际提供活动经费。这一要求遭到陈独秀的断然拒绝,当时他拍案而起,佛袖而去,这一会谈闹了个不欢而散。很快1921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巡捕逮捕,罪名是进行赤色宣传,人赃俱获。陈独秀估计自己有可能被判处七至八年的徒刑。此时党组织要营救他,却没有钱。马林挺身而出,找了当时租界内最有名的法国律师为其辩护,结果仅仅对陈独秀罚款100元了事。陈独秀出狱后,再与马林会谈时,气氛大为好转。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此后,中共的活动经费获得了共产国际实质上是苏联的援助,自然,一切工作也要听命于共产国际。
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的时候,搞左倾机会主义,要各路红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致信共产国际,要求苏联支援武器装备、做战略配合,这一举动惹恼了斯大林,立即停发了中共的经费,迫使李立三下台。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一贯重视经济工作,不仅打土豪分田地,而且积极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组织手工业生产、开采矿业,组织贸易,使革命根据地有了自己的税收和经济来源。党中央被苏联停发经费后,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派出秘密交通员,往上海给党中央送去黄金,使党的工作不受经费问题的困扰。以后的以南泥湾为代表的大生产运动、解放后两弹一星的研制,都是这种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路线的体现。
金一南同志说:在经济上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同志对党的重要贡献。过去,这一点,被忽视了,或者说,宣传的很少。
他指出,一个政党,如果经济上不能独立自主,那么你的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这一点上高出了陈独秀、李立三,从根本上解决了党的经济来源问题,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思想上、理论上、文化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井冈山红军工字银元的意义,还在于它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经济信誉。当年中国境内铸造的银元,已经有参杂使假的了,银元信誉渐不如前。而红军工字银元,使用的是打土豪没收的银器、银块铸造而成的,几乎没有杂质,因而信誉极高,白区的商人也乐意兑换红军工字银元。以致当年一万多块银元至今留下的实物仅有三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经济信誉的开端,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过程中,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军旅作家王树增谈到国民党方面总结失败教训时,提出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造成的,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不足。然而,立马就有人反驳:指出:共产党有什么银行?有什么准备金?人家用破布条写上字、盖上公章,就成了货币,照样得到人民信任。我想,解放战争中的这个状况,正是从井冈山开端的。
井冈山之路,是一条坚定信仰之路
井冈山时期,是革命最困难的时期,那时的革命者,不仅面临许多困难,更要要冒着失败、杀头的危险,然而,他们胸怀的是解放劳苦大众的坚定信念,坚定地跟党走。这当中,粟裕同志重伤后爬着找到部队、宋时轮同志三次入党、被俘的谭甫仁以唱《国际歌》与入党介绍人朱云卿相认……的典型事例,教育我们,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念。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如同杜修经、周鲁、刘安恭等,他们在认识上有错误,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是坚定不移的,周鲁、刘安恭等人最后都是壮烈牺牲的,杜修经后来虽然因种种原因失去了与党的联系,但他却一生坚信共产主义信念,直至解放后重新工作、八十年代后重新入党。
井冈山时期也有信仰不坚定的反面典型,如余洒度、苏先俊、陈浩等人。余洒度在秋收起义中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面对强敌,仍要一味进攻,几乎把起义部队全部丧失。坚决反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避开强敌、另寻生存之路的意见,最后脱离队伍,先到党中央诬告,后叛变革命,最后搞起了倒卖鸦片的勾当,连蒋介石都看不下去,把他枪毙了。这些叛徒,认真想想,也是有功劳的,他们的功劳,就是当了沙子,在大浪中被逐步淘洗掉了,把真正的金子显露了出来。
正如目前,外国反动势力为了在中国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制造许许多多的谣言,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毛泽东同志、否定中国人民的一切。我们是跟着这些谣言走?还是坚信自己的信仰,坚信党的领导?我认为,这是现实阶段划分一个人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一条严肃的标准。每一个党员,都要在这条标准前检查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希望你退出去。
井冈山之路,是一条反腐败之路
团长陈浩,受命建立县政权后,立即腐化,与反动派县长的小老婆勾搭成奸,贪污公款……,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陈浩的腐败行为很快被发现,毛泽东同志立即制止了他。然而,陈浩消极怠工很快就叛变革命。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就是婊子养的烂杂种、狗娘养的王八蛋。毛泽东同志一生最痛恨腐败,陈浩很快被毛泽东同志追赶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第一个反面典型被处决。查看现在,许多抹黑毛泽东同志的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他们都是腐败分子,因而从内心惧怕坚决反腐败的毛泽东同志,他们用极其恶毒的语言污蔑毛泽东同志,其目的不过就是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