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街信步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毛泽东,1966年6月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此时,国人常说的话:辞旧迎新,借此表达对过去一年中不如意工作的忏悔,并寄托于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年能取得满意的进步,更寄托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期待着万象更新。
新年新气象,2010年12月31日20:00黄金时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新年音乐会,央视——综合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高山平原几十年并烂熟于心的歌颂伟大领袖和党的《东方红》,在改革开放30年后,作为2011年新年音乐会序曲,拉开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序幕,也率先拉开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帷幕。这不得不让国人有所思!
自从2008年我国南方发生冰冻灾害、汶川地震、世界金融危机、2010年西南五省市旱灾、江南暴雨、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美韩日轮番在中国眼皮底下军演,日本更是死皮赖脸地把钓鱼岛化为己有;改革开放举步维艰,官僚腐败、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政府强拆等导致的民怨进一步加大了社会矛盾,中国社会到底向何处去摆在了每个国人的面前!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有所思:(一)伟人时代的革命
20世纪的中国,伟人辈出,先有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三民主义的中华民国;之后,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者毛泽东主席,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统治,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建国30年后,邓小平大胆进行改革开放,把中国改造为公私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三位伟人共同之处都在于打碎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建立另外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孙中山打碎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建立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民主共和国;毛泽东打碎的是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大买办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邓小平打破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社会,改造为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和非公有制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
有所思:(二)经济基础的改变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可否认,改革开放的的确确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富裕了多了,但也不可否认,随着私有制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中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主义社会基础远没有改革开放前牢固。社会财富和精神文明总是不能相协调发展,解放后的30年,社会主义的中国一边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边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两条腿走路,后者更偏重些。但在六、七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统得过死,思想上也确实存在僵化现象,党的工作重点偏向于思想建设方面即意识形态领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提高的较慢,但全中国人并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丝毫怀疑,人民信任、理解共产党把积累的财富用于社会主义基础建设上,贫富差异不大,这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物质生活上。工农之间的差异就是矛盾,这矛盾不会激化而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但是,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私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占90%以上)变为主导地位,(如果把公有制经济比作红色,私有制经济比作绿色,前三十年是祖国山河一片红,在红色中隐隐约约点缀着几点绿色,这绿色是点缀在红色的边缘;而后30年,则是万绿丛中几点红,红中有绿,)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由社会的主人变为受雇佣的阶级,他们创造的财富大部分归雇主和国家所有,得到的仅仅能维持一家人糊口,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少数人与广大工农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异进一步拉大。毛主席说过:“差异就是矛盾”(见《矛盾论》:矛盾的普遍性),随着差异加大,矛盾终将被激化直至产生对抗,最终取阶级斗争的形态,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有所思:(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创立了比较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他的指导思想解决了中国社会为什么人的问题,1949年建国后,他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彻底砸烂了人剥削人的经济基础——私有制经济。全面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要明白,经济基础的建立早于上层建筑的建立,上层建筑的死亡晚于经济基础。即旧有的经济基础虽然被摧毁,但是在旧有的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不会立即随之灭亡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即:(1)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国家制度、司法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2)政治组织,指同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3)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机器;思想上层建筑,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思想、哲学理论等),在人们的思想中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需要长时间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建立起新的上层建筑。所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又要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劳动者创造的财富首先归集体所有、全民所有,然后按劳分配集体积累起来的财富,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从49年开始后的前17年——1949年至1966年——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建立时期;后12年——1966年至1978年——则是社会主义思想上层建筑建立时期,这12年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斗争,也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伟大实践,论证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
有所思:(四) 30多年改革开放
新中国经过29年的社会主义建设,1976年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三位缔造者相继辞世,1978年开始领导集体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指导方针没有错,但是以“摸着石头过河”作为理论基础,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党的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兵法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由于没有理论作指导,又犯了兵家大忌,在以后的实践中证明,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导致1989年政治风波,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邓小平意识到党的基本路线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应该是经济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中心,即他晚年所指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但“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却使改革的航船继续偏离。
有所思:(五)党的基本路线
文革十年抑或十年动乱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信念,但是改革开放十年,在中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3月3日)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大厦,各种腐败现象丛生,如果不修改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的经济基础必定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必定被私有制经济基础所代替,共同富裕只是一句空话,抑或是一个幌子,人剥削人的社会必定卷土重来。
有所思:(六)理想和信念
这是一个理想、信念和道德缺失的社会,中国不会再出现雷锋,不会再出现英勇献身革命烈士,雷锋、革命烈士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为了他人幸福而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一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私有制社会还会有“为他人”谋幸福的人吗?
有所思:(七)毛泽东思想
似乎2011年新年音乐会给人暗示,中国似乎要回归,回归到毛泽东的火红年代,红思想,红理想。但各种思潮暗流涌动。
有所思:(八)理论研究
邓小平之所以称其为伟人,是他敢于改革开放,敢于发展私有制经济,建立经济特区,他的初衷是好的,他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但是,他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只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也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马克思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摧毁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使得社会主义革命濒临失败的边缘。
有所思:(九)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正确,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全面开放,全面改革,为时尚早,“改革开放的步子要大些”更是想当然。经济特区应该搞,但更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索在哪里可以搞点私有经济,充分论证在哪里搞私有制是对公有制的补充。
有所思:(十)红色经济特区
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太快了,中国面临着全面私有化,如果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领导人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理论,收缩私有制经济,扩大公有制经济,废除股份制经济,搞私有制的经济特区是伟大的实践,现在我国应该尝试试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红色特区呢。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试办集体所有制经济特区,不是欧文式的空想,重庆模式似乎是今后中国发展的方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