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调整,2年后中国将步南美悲剧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今后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去年12月中央开始实施从今货币政策,抑制物价以来,可以说,该政策是完全失败的,物价不断攀高,同期,国内中小企业因缺少企业发展资金而纷纷破产倒闭。目前,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公开呼吁要求废弃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从紧的政策变动的可能微乎其微。其实,货币政策可以从紧,但相应的可以在财政政策上做些调整,可以改稳健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进而降低企业过重的税收负担,扩大供应面啊,我不明白,国家财政的大幅增加有何益处,说是取之于民,这不假,但用之于民没?似乎很难看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公车越来越气派,公款招待越来越铺张(前段报道的内蒙古一环保局20多人吃了6000多元),政府办公大楼越来越豪华,几千万修建的都是小菜了,和成都18亿的办公大楼相比,只能是寒酸,但都远超美国政府办公楼(具体文章可见以前转载图文,中美办公大楼大PK)?据统计,我国每年政府支出占财政的18%左右,而同比美国5%,法国3%。庞大的公款支出,已经成了吞噬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巨大黑洞。(http://news.qq.com/a/20070612/000944.htm)
2天前,国务院研究员夏斌撰文说,从今正常不能变。甚至还有舆论把要求调整政策说成了为既得利益者代言(详见利益群体借机鼓吹政策松动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718/03502333529.shtml),真是贼喊捉贼啊!调整从紧货币政策不是为了救房地产,而是为了救全国的中小企业。(浙江决策层频开救急会议 拯救经济命脉中小企业 )而这些中小企业负担着GDP的50%,解决着全国80%的就业。如果这些企业都破产了,国家会什么样子,大家自己想想吧。至于房地产,完全是当地政府不作为,胡作为埋下的苦果,在当地政府都把卖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时候,地价不高涨,可能么?所以地方政府才是推高房价的真正黑手!而地产开发商通过权利寻租,肥了个别卖地官员,便宜拿地则促成了地产商和官员的暴富神话。(可参看昨天新闻,重庆国土局窝案)而银行的推波助澜过度房贷纵容炒房客的肆意贷款则是继续推动房价上涨的第二罪魁!搞不清本质,对症下药,依靠宏观政策只能是打击一大片,将老实经营者驱逐出市场,而投机取巧者继续获取高额利润!最终结果,房价肯定不会下跌!从昨天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房价在继续大幅上涨!跌的仅限于深圳前期被爆炒过的房市!
因此,通过以上对政策的分析,我认为决策者是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的!从紧政策难放松,积极财政政策也难实行!当今的决策层听不到这样的分析,因为周围被官僚买办和卖国贼所充斥,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经济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让全国的民族企业被外资完全吞并,因此是绝不会让正确的政策实行的。今天又看一新闻,更使我对当今卖国已经到了何种地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西安自来水公司反对威立雅收购国有资产(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718/02235104705.shtml)法国水务自2002年以来一直觊觎中国庞大的水务市场,目前通过高溢价的方式已经获得了中国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水务市场份额。外资难道会吃亏吗?以高于价值2,3倍的方式收购?绝不会,提起南美洲上世纪的恶性通货膨胀大家可能还会有所记忆,南美洲上世纪独立后,经济发展一直飞快,但到了80年代,不当的经济政策,完全放开的自由市场给了国外资本长驱直入的机会,当时进入的外资公司就有法国的水务市场,所采取的手法和目前在中国的手法完全一样,就是以高溢价控制股权,以低价格占领市场,挤垮其他竞争者,在形成垄断后,大肆抬高供水价格,进而造成南美洲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南美洲国家自此经济一蹶不振!与南美洲相对照的是韩国在发展初期,明确拒绝了法国水务的进入,甚至拒绝了法国水务免费提供管道的要求。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铸就了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如今这些国外企业又以相同的手法进驻了我国市场,操纵了国内许多重要城市的供水,可以说已经将我们的生命脉搏抓在了手中。再想想法国的家乐福,很遗憾,在抵制家乐福的时候还有许多国内人士为其代言,指责民众愤青排外。真怀疑这些人最起码的判断能力!家乐福以低价挤垮国内市场的同业竞争者后,肯定会抬高价格,剥削消费者,对内不顾职工死活,残酷剥削员工,对外压低进货价,剥削供应商,三重剥削的本质,是把苦难留给我国,而把巨额利润带回了自己国内!(家乐福欧尚等超市部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目前国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合围已经开始,打压A股,做空A股,使股价利于收购,通过国内利益代言人,蒙蔽决策层,作出错误经济决策,致国内民族企业与死地,进而打着重组的名义完成收购和兼并。这些都在一步步的实现中。短视无能的地方政府已经配合了国外公司的收购,并将之视为天大好事(一方面割掉了政府的包袱,另一方面还获得了发展的资金,取得了自己任职的业绩),将许多本地优良的企业(甚至后世子孙的命脉企业,像水务)悉数奉上。如果最高决策层仍不能作出正确决策,南美的悲剧就将在我国上演。时间会很快,2年!
不要认为我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也不要以为和自身利益无关,2年后,环顾四周,当你发现没有一家自己民族企业的时候,当你被更高物价压的喘不过气的时候,再清醒,就晚了!
下周走势还是看政策面,总之,政策不变,已经不是股市的问题了,而是国家整个经济命脉的问题,是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了!希望,南美悲剧不要在我国上演!
相关导读: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6893610.html
如果水权丢失,中国将会怎样?
2008年02月19日09:07
外资以斩首方式摘取中国水务行业桃子的猜想已既成现实。
自2002年以来,尤其在2007年间,外资水务公司在中国掀起了并购狂潮,其中尤以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为甚。
自1997年进入中国10年间,该公司先后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珠海、乌鲁木齐、青岛、邯郸、宝鸡、遵义、呼和浩特、常州、兰州、海口、扬州等遍及全国各大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25个水务项目,经营期限一律在20年到30年之间(有的还可以协商延续),所占股权份额均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
在各地政府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如击鼓传花般激动地签下股权转让协议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世界上真的会有免费午餐吗?
据悉,目前中国,水在居民消费支出中仅占约1%,而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4%-5%之间。如果加上中国全球第一的人口基数,中国的水务市场无疑具有极其巨大的成长空间。
据水务咨询专家李智慧介绍,外资是以巧妙的溢价收购方式(通常在1.5-3.5倍)进入中国的,一直以来还受到了并购所在地政府的极为热情的接待和欢迎。
中国水协会长李振东认为,造成这一切的根子在于中国落后的水务体制。
据了解,与煤电油的价格由国家统一控制不同,中国的水价由地方政府分别控制。虽然各地的水价会有所不同,但行政定价实行福利水制度的特点倒是共同的。因此,各地自来水公司经营普遍亏损,更不用说污水处理工厂了。
外资水务公司进入中国,为中国水权制度打开了一条缝。外资水务公司与各地政府无不一致的约定,合资公司的水的定价实行契约定价,作为所谓溢价入股的交换条件。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溢价数倍收购中国资产,10年来一个模式,外资在水里泡久了,莫非脑子真的进水了?
然而,威立雅公司安东尼·弗莱罗非常清楚在这些交易中脑子进水的是谁,因为他的脑子清醒着呢。
中国的地方官员们也没有错,水务公司净资产的评估完全根据国家现行的水务资产评估办法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参照的是净资产,合理合规,而且有数倍的溢价,够划算的了。
然而,威立雅们坚信,他们的投资必将获得不菲的回报。
中国水协会长李振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免费的午餐,外商今天高溢价收购供水资产,明天都要成倍地赚回去。一届政府的政绩,将成为今后历届政府的严重隐忧,最终都会转嫁给老百姓。”
截止1月18日,根据中国水务网的调查,赞成外资将引发长期高额水价和水危机的占40%,认为溢价是看中中国水务联动收益的占32%。
据李智慧调查统计,合资水务公司由于享有契约确定的水价(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外资股权在经营期限内的收益是相当稳定的,高达25.8%,高居各行业之首。如此高回报无风险的长期项目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
更令人震惊的还有,除了极少数合资到期后无偿转让的项目,在大部分并购合约里,威立雅们已经跟中国的地方政府约定:当合同终止时,有权要求以解除关系时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即中国已经改进了的评估方式进行企业价值评估。
显然,正如目前上市公司估值已经在普遍采用收益法评估一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20-30年后的资产评估一定不会采用最原始的净资产评估法,这种资产评估方法运用于价格暂时被严格控制的水务行业,必将造成资产价格的严重低估。因为,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收益能力的观点不断取得全球共识。
另一方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水务经营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或专营制度,威立雅们在支付股权收购价的同时,实际上省却了一笔数额巨大的特许经营费用。而且,他们还通过各种咨询项目以及垄断水处理设备的定价权提前获取丰厚回报。
清华大学水务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进一步提醒到,外资水务公司长期积累所打造的专业经营经验以及水务供应链控制能力,已经炼就了成本转移的“十式腾挪”大法。
更有甚者,威立雅们在合资契约中已经明确把水价调整权跟电价、职工工资、化学用品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一个加权调整系数联系起来,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在中国都是严重低估的。只要略有国际常识的中国人都会知道,作为新兴国家的中国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不知要强多少倍的。前不久,世界银行按购买力排名的中国GDP已经位列全球第二,而按汇率仅排名第五。
由此可见,威立雅们因其所获得的水价调整权,在前一轮通货膨胀的基础上,随时可以根据契约规定提高价格,完全可游离于当前中国严控涨价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之外。
显然,外资已经把水价推到了加剧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风头浪尖之上。(记者:杨志荣来源:中国经济评论·产权市场)
·[特别策划]达能·威立雅:撕掉烂漫面纱 http://mnc.people.com.cn/GB/6816459.html
·中国水务改革资本之惑:威立雅等外资凶猛
·威立雅如何决胜1.4万亿元中国环保市场?
·我国水价上涨将是一个逐步缓慢提高的过程
·外资大量收购水务会不会降低居民福利 ·对外资垄断应保持足够警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