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朋友建议:如何认识毛泽东时代
网友:想客观认识毛泽东时代吗?
我是刚才看见“网”的“理想之旅”栏里面“黎阳”著《如何看毛泽东时代》的,尽管这是他1997年的作品,也让我兴奋不已,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之前,我还看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这本书的介绍(附后)。
我的看法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已经是在驳斥过去二十多年对毛泽东时代的污蔑诽谤了。不过,作者是站在小平同志的立场,用小平同志的观点和方法来介绍和评价的。而“黎阳”著《如何看毛泽东时代》,则是站在人民群众“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公正,对毛泽东时代作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和评价。
特别是,对1957年到1966年,之后的文革期间,评价差别大。
所以,我建议大家,仔细地去读“黎阳”著《如何看毛泽东时代》;如果有时间,又有钱,就再去读读《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不过,由于“旁观者”的经历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立场不同,必然看法也有不同。比如,黎阳同志就曾经赞成全盘否定“文革”,我则从来就是主张对文革也要“一分为二”的。因为我是从那个“过程”中走过来的。可能黎阳同志年轻,所以,他才曾经赞成全盘否定“文革”。
还有,我对“毛泽东时代”的划分,也有点想法。能不能以毛泽东思想主导的时间,来界定“毛泽东时代”?解放后,就农村而言,是不是应该以人民公社瓦解、分田到户为止,即八三四年为止?军工企业,到八十年代末“停军转民”为止?城市,也是以八十年代末为止?
希望黎阳网友,把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加进去,修改、出版,满足不能上网的人们之需要。
附1:
“网”的“理想之旅”栏
《如何看毛泽东时代》黎 阳 著
目 录
一、准战争年代
二、用民族利益衡量一切
三、冷战时期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民族利益
四、毛泽东时代的序幕
五、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斗争方式
六、历史性分水岭
七、咬定青山不放松
八、最伟大的阳谋
九、高手过招
十、阳谋的副产品
十一、今天来自昨天
十二、驳对毛泽东的三大诽谤
十三、一场空前的民族危机
十四、毛泽东的旗帜永远飘扬
附录:
关于“亩产万斤”评价一下思闻和天父的材料
毛、刘大跃进前后言论对比录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
附2: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作者:专家团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规格:16开全三卷0
定价:560.00元
本套书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重点图书之一。作者郑谦(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张化(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庞松(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一组组长、研究员)、何蓬(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研究员)都是长期研究建国后中共党史的权威专家。他们在这套书中,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理性的思考,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党史研究和毛泽东研究的最新成果,对1949年至1976年这段灿烂辉煌又曲折跌宕的历史,给予了较为真实充分的反映。书中着重记录了在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率领下,中国人民在建设伟大国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分析了党的事业遭受挫折的原因。对毛泽东在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中的重大作用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文章导读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北京出版社与中共党史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积多年的潜心研究,隆重推出了三卷本的历史专著:《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这部书向读者展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7年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历程。在这个通常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历史时代,中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历经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痛苦磨炼。尽管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依靠人民群众和自己的力量去面对错误,纠正错误,最终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毛泽东时代的27年在人民共和国史上只是短短一瞬,它所展示的历史内涵十分深厚,它既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涉及几亿人口的深刻社会变革,又留下了急欲改变中国落后面貌而忽视客观规律、忽视民主政治建设的沉痛教训。《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一幅幅宏观、翔实、生动的历史画面,还有掩卷后的沉思,沉思中对毛泽东时代那段历史新的领悟。
27年后的今天,《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作者积多年研究之功力,在挖掘和掌握大量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前期错综复杂的历史作了纵向、横向有机结合的梳理,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系统和全方位地反映了共和国史上所经历的毛泽东时代27年的社会历史面貌。全书在篇章结构的编排上颇具匠心,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思路清晰,材料取舍得当,文字简练流畅,一些章节的写作有新的理论视角和独到见解,为人们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提供了较为宽阔的认识空间。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历程中的许多重要环节,从中感受历史经验的启迪。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这部严肃而有新意的当代史著作的出版,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第一卷】庞松/著1949-1956
本书第一卷,叙述了1949年至1956年7年间,毛泽东以开国领袖的恢宏气势,领导党和人民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经济恢复的奇迹;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向国家工业化进军;实施宪政推进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在祖国大家庭里增进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东方大国的崭新形象,推动生产关系大变革煅造新制度的基石等,这一系列辉煌业绩,展现了一个意气风发、凯歌行进的非凡时代。这是毛泽东时代在中国拉开序幕,奏响序曲,上演的第一乐章。革命——改组——重建,一个快板接着一个快板。创业——变革——奠基,回荡着一个又一个高亢的旋律。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比较顺利地建立起来。它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开辟了广阔而现实的前程。
【第二卷】何蓬/著1956-1966
第二卷叙述了1956年至1966年10年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以斯大林的教训为鉴戒,带领全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读者从中可以深切地了解到,这10年的历史发展,为中国建立起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在对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在严重困难面前,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使社会主义建设逐步重新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另一方面,党的指导思想逐步滑向“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误,在思想政治、文化领域发生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这个历史进程,反映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第三卷】郑谦/张化著
第三卷叙述了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下遭受重大灾难,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勉力抵制、抗争,经受住严峻考验,最终粉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走上了拨乱反正的道路。书中运用丰富翔实的史料,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是怎样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指导下一步步走向全国性内乱的;深刻地揭露批判了林彪、江青集体相互勾结、利用和争夺的阴谋活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因以及他为达到“天下大治”所做的种种努力;以相当的篇幅记叙了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努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感人事迹;邓小平复出后顶住“四人帮”的高压,坚决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整顿取得的业绩;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四人帮”的面对面的抗争;广大干部和群众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恢复工农业生产和工作秩序,减少“文革”损失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书中注意把“文化大革命”错误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别开来,以适当的笔墨记叙了“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艰难恢复和若干发展,国防科技尖端技术的重要进展,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为打开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所做的历史性贡献。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