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论改革开放历史功过

2025-02-15 文摘 评论 阅读

最近召开了十七大了,”举国欢庆””九州同乐”,官方的报道上充斥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社会保障,民生,全面小康社会…..等等的一系列不太陌生的词汇,只要看新闻,每天都会听到N遍,还有某某代表的发展,谈谈对这个什么什么的体会等等.可是再回到电视镜头前,中国的老百姓还是照常的喜欢看新闻,不管心理认为这些东西是否是编撰的,是否是提前设计好的,是否是某些公仆的违心的话,老百姓仍然关心国家的政策,关心中央的重大决策,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虽然偶而很不耐烦的说几句:就会忽悠,骂几句难听的话.

以上的镜头是真实的情况,我们的百姓虽然被党和国家忽悠了,可是因为现在我们正处在改革阶段,百姓对国家还是爱的,他们也感谢改革后生活的好转,也思念毛主席当年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我们的人民还是对党和国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现在正在吃以前共产党人的老本,如果不及时纠正,等老本吃完了,人民完全失望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轰然倒塌.

以前我曾经问过一些农民,问他们现在共产党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他们回答基本上没有一个跟我们的党章上说的一致,基本都是,有钱人,当官的,他们自己等等,不过当我再看到我们中央还有那么多的真心为老百姓找想,真心为国家利益找想的人时,我发现在基层,在地方我们的党已经腐蚀,被权力,资本,美色,物欲所征服,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糖衣炮弹,但是在中央,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仍然在寻找适合中国的改革道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鞠躬尽瘁,他们是改革的设计者的继承人,他们在审视着改革的每一步,他们是我们中国的共产党的希望所在,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克制住了自己带有消极和暴力倾向的念头,我觉得我不能为我们的国家填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当我们自己回顾以下多年以来的看到的,听到的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词语出现的几率很高,似乎我们改革前是黑暗的旧中国,改革后我们的国家获得了新生一样,这个其实是对我们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最大的不敬,对那些冬天里跳进水中的王进喜式的英雄的大不敬,对那些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的大不敬,对那些为中国安全牺牲的战士们的大不敬,对那些为共和国发展奠定基石的先辈们的大不敬,可是我们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而且举国上下包括政府都是这个观点?也许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就是欲乱其国者,必先乱其史,还有看看这几年网络上对历史的篡改,民族英雄成了被人利用者,汉奸成了英雄,也许这里面的头绪更加清楚了,原来我们的确已经在认识上陷入了误区,如果无法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历史,如果不尊敬为自己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如果认贼作父,我们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勾画未来发展蓝图应该首先从正视历史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整天的盛世言论把我们自己吹的也似乎飘飘然了,什么都是大发展,什么都是大进步,也许我们的盛世情节也太根深蒂固了,清朝时期具某些当时外国人记载,当时人民穿做很破,思想委靡,完全和之前明朝的景象不同,而这个时期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凋敝,文化低迷,文字狱让读书人大受其害,这样的社会就是领导人自己吹嘘出来的千古盛世.现在的景象呢?我们国家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几千万下岗职工生活艰难,我们的领导干部作风腐败,我们的经济形势在恶化,社会局势越来越危险,这样的社会也是盛世?当我们满足于这样的盛世的时候,就以为着我们的国家不再有前途.

也许对于现在的好多认识我们也需要重新反思,是否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社会发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经济运行又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在这些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实行一些所谓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结果就是把我们国家拉入危机的深渊,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国家民族的不负责任.让我们把历史从新拉回到1949年开始评说吧,只有更好的认识我们建国后的发展里程,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形式,并负责任的作出自我检讨,我们才会找到自己的路,才会不被某些国际阴谋势力愚弄,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前途.

经济发展的动力根本在我们认识自然界以及我们人类社会自身的规律,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我们改造自然和我们自身社会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整体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火,石器,青铜,铁,有色金属,力学定律,原子领域,机械,电子,能量等等的形式,每一次对自然认识水平的提升加上对这种认识的利用都极大的提高了我们人类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财富的创造能力以及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升,对人类自身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各种的社会科学,这些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大大提升财富创造的组织性,持续性,合理性.这里说明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基础科研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就是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认识的提升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为什么一直在徘徊,甚至倒退?因为我们儒家文化的单一性发展,导致了认识能力的萎缩,既而科举制度的也大大的约束了知识分子在探索人类社会,自然科学领域的积极性,使得我们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不足,直接导致了我们封建社会的徘徊,如果不是西方科学的传入,我无法想象我们现在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多元化文明发展的好处就是不会使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死胡同.

既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步作用如此大,那么是不是我们主要组织一大批的尖端人才搞这些研究就可以了?这样也是有局限性的,可以讲苏联的发展就是有这种趋向的,我们改革前的发展也是有这种趋向的,这种发展的结果就是形成一部分社会特殊阶层,社会的发展缺少全面的互动,缺少多元性,研究的成果无法找到足够多而好的渠道传递到人民群众中去,实现成果社会效应的最大化.单纯的这种发展模式因为缺少社会互动,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就是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也会因为缺少研究的素材而萎缩.如果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步的成果是种子的话,那么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土壤,只有进步的种子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土壤中,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才有可能生长出来,只有种子长成了树,种子才有价值,也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才会产生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古代我们发现了蚕能吐丝作茧还不能为我们提供丝绸,只有我们的人民行动起来,在先知者们的教导下开始养蚕,抽丝,纺织的时候,我们的文明才会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才会提高.

但是我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步成果(知识)与群众运动想结合,产生社会进步的过程在古代社会极其缓慢,在现在因为我们社会的落后,认识的不足,也无法在国民中形成共识,西方社会对知识的重视与尊重,这个可能与宗教有一定关系,在欧洲中世纪,神权是高于王权的,而神权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对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认识,后来随认识水准的提高以及对知识的重视,逐渐产生了人类发展原动力的提升,逐渐西方超越东方.而我们国家现在仍然有点政治高于真理的味道,这个对我们长远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西方社会大学办学是独立的,社会中教授的地位是很高的,也正是对知识重视的良性的发展之下,西方社会才会率先进入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本质来讲就是人的知识素质的极大提升,人们可以充分发挥对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认识的能力来发展社会经济,而且这种能力在经济贡献中占的比重很大,表现就是社会的专业化程度高,人们专心的用自己所学的所认识的对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认识成果来从事自己的专长的工作,在社会精细化分工中,社会发展因为知识的提升而进步,知识转化为文明成果的速度越来越短.

要实现对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认识成果及时转化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需要众多的渠道,需要社会运行的各个链条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建立良好的机制来保证这个转化过程的实现,其实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生产力是知识在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最直白的表现.在科技成果已经产生的前提下,一方面需要有人将部分人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力的实现,并创造出一些具备使用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人能够购买并需要这些产品,这样一个部分的经济链条实现了,而这个过程的进行需要一种机制,一种是计划的方式,这个生产力转化过程是在国家的组织下进行,然后国家在分配给公民使用,而且公民要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对产品的性能也无法提出具体的要求,这种方式属于粗放型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浪费多,效率低,因为生产者也是垄断者,没有产品卖不出去的压力.另一种是通过构建一个大的包括多种产品的交易平台进行,在这里买者是自由人,买者是自由人,所以双方选择余地都比较大,买者对产品性能有要求,并且可以从不同的卖者那里买,所以要求卖者要尽可能的提高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避免浪费,所以这种组织生产与交易方式属于集约型的,因为生产者直接的面对购买者,注意研究购买者新的需求,因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最大的提升.

另外因为知识的多样性,每一种的知识都转化成了不同的生产力与生产过程,不同的生产者之间需要对方的产品,这样交换交叉性的产生了,形成一种马克思称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种商品为货币,来充当不同的生产者之间的交易媒介,因为货币能够兑换成实际的财富,所以人类对财富的追求逐渐演变成了对货币的追求,对货币追求的本质就是追求对财富的占有,对资源的占有,有时候,货币还能够购买社会科学领域的权力.这样市场在知识的多样性的前提下不断的发展起来,特别是文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因为文明发展程度高,知识的数量多,产生的生产力多,因而产品也多,社会分工程度高,市场化的程度也高.

以上我们分析了对自然科学以及人类自身社会的认识如何催生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们分析以下中国的情况.

在解放前,中国的自然科学薄弱,社会科学也薄弱,而且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壤人民群众处在相对的无组织状态,或者成了列强的产品的购买者,生产力方面不是获得新的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被迫的低效率的生产,充当列强廉价的劳动力,而自己无法因为自己的劳动获得合理的价值来购买更多的用来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产品,而且国家也无法将获得的自然科学的与社会科学的知识来转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整个国家一盘散沙,上面提到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认识的提升无法顺利的进行,无法顺利的与群众实现互动,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现在某些人开始歌颂买办,说解放前怎么怎么好,不是认识的误区,就是别有用心.

解放之后,中国人民终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可是我们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基础不够,也缺少研究成果与老百姓形成互动并促进文明程度提升的基础,也就是人员流动的障碍,信息交流的障碍,以及保证这个互动过程的其他的基础设施,中国寻求苏联的帮助,通过直接借用别人的知识成果,并让别人帮助我们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而且还学习了苏联的计划型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交换产品的模式,应该讲在我们整体文明程度低的情况下,计划型的这种体制是一种比较高的发展模式,因为老百姓普遍的知识水平低,如果国家放开市场,自由竞争,我们会长时间的在低层次徘徊.实行计划的方式,通过外部的援助,提升整体的知识水平,生产水平,以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这里要提一个问题,就是某些所谓的精英,说改革前都是穷人,抱怨改革前生活苦,这种人,只能说他缺少教养,忘本,只有前人的受苦建立的各个领域的基础,他今天能坐在房间里舒服的喝茶?

新中国刚建立,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国家的国民的整体的知识水平,也就是提升对自然科学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水平,当时重点是对自然科学.在农村办识字班,消灭传染病,逐步普及教育,国家建立了众多的科研院所从事对知识的提升,建立了众多的国有企业实现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并且国家积极提升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国家的防卫能力的提升,建立了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在当时民间土壤不肥沃需要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在面对外部威胁的情况下,我们的先辈们艰苦奋斗,建立了我们国家的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装备性的重工业体系,建立了国家主导的以国有银行,国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为核心链条的国家经济组织模式,而且没有一点外债,内债,人民虽然受了苦,遭了罪,可是我们国家的核心骨架建立起来的,据说70年代末期,中国在技术上直逼世界领先水平,某些领域开始领先,我们的集成电路当时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与美国同步,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设计好了,我们的大飞机也开始了,也就是说按照上面提到的人类社会经济进步模式,我们国家当时已经具备了众多的文明提升的种子,缺少的是将这些种子播种到土壤中,也就是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全面提升人民的文明程度以及财富创造能力,毛在70年代开始与美国建交,并重新提拔重用邓小平,可能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可是他老人家已经老了,不能再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了,最后带着遗憾走了,而他的继任者却不能够理解他老人家为中国规划的宏伟蓝图,结果改革改过了头就成了现在的表面盛世下的危机四伏.

如果按照毛为中国规划的思路发展下去,现在的中国会接近北欧模式,科技领先,军事超强,国民的精神追求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80年代后同样会因为适当的放开民间市场,培育释放民间财富创造能力的规划而得到提升,中国将在2000年左右提前完成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的有控制的崛起,前人高积累,低消费时代受的苦会得到加倍的补偿,而不是现在某些人一直为前人生活不好耿耿与怀.缺点就是中国的文化发展会相对之后,制约中国能量的因素会缺乏,中国会变的具备进攻性,不过中国都被西方人剥削了100多年,剥削以下西方人也未尝不可.

我们改革之后,走的道路本质上是毛时代积累的知识能力的无规则,不受控制的释放.家庭联产承包看起来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积极性,可是无组织的生产的结果就是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论为工业的附庸或者在农村产生新贫富分化.改革后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毛后期开始把国家的精力放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化肥工业,也是在后期自然发展的结果之下,农民生活得到了提升,其本质是改革前能量的释放.还有毛时代在农村地区都建设了技术推广站,显然毛是深切领会到了提升农业技术的必要性,有组织的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只是改革后农村又一次开始论为改革的奶牛,现在基本变成了工业的附庸,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父母为改革作出了贡献,子孙却要用父母财富建设的城市里打工,而且权利得不到保证.因为当初在农村推广技术的原因,使得改革之后乡镇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邓感到意外,称为异军突起.在80年代的官倒时代,就是毛时代积累的能量财富被无规则的释放,被私人窃取的过程,一方面之前积累的能量财富被窃取了,另一方面创造知识的组织也因为人心浮动造血功能大减,科研院所的人不再安心搞知识的创造,而开始舍本逐末,追求知识产生的财富,从这一点讲,改革的80年代是全民哄抢毛时代积累的知识能量财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权力也参与了分配,而且是最大的得益者.当然在这个过程的副产品,中国的民族工业的组成部分私营经济得到了发展,民间市场得到了启动,这个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因为国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领域,国有经济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90年代开始,因为之前的能量释放完了,没有别的途径来促进经济发展了,所以就开始通过优惠的吸引外资的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还有住房商品化来打动内需来如今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哄抢经济成果,军队也参与进来了,整个国家被钱冲昏了头脑.而同时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却被严重的腐蚀破坏,一至于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发展集约性经济发展模式,到了现在还是效果很少,根本原因是集约性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基础以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现在我们两个都不具备,谈集约生产,谈何容易.现在我们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一方面是因为外向性经济产生的大量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是科技知识的匮乏,使得资金缺少投资的渠道来配制资源,创造新的价值财富,因为银行利率的较低,大量资金追逐有限的财富产生了通货膨胀,人民为保持自己的财富,加上某些势力的煽风点火,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了股市,放地产,使得资产价格大副提升,恶化了投资环境,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我们看看台湾80年代末的经济表现以及90年的股市暴跌,发现现在的中国更那个时候是多么的相似,而且美国对台湾采取的政策表现竟然也类似.

而且改革之后,我们之前在微观经济领域形成的结构被逐步打破了,新的结构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导致了我们的民族工业各自为战,面对国外强势财团帝国式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收买,要么被纳入了跨国公司的产业链,要么在苦苦的挣扎(除了一些垄断性行业).我们经济安全形式恶化,现在在实体经济恶化的同时,虚拟经济领域也开始被西方强使资本逐步蚕食,我们经济的战略空军也开始被腐蚀.

针对这个的对策我想应该在经济领域采取国家主导,全民参与的方式,保持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在关键的技术领域,标准规则的制定上不能盲目追求国际化了,例如在最近兴起的3G领域,移动无线上网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新能源(高性能电池)领域,处理器领域,以及一些关键的技术领域需要通过国家主导投入的方式进行,总结起来就是:系统工程,国家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动员,引领全球.

标签:我们   知识   发展   社会   国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