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克思逝世128周年
纪念马克思逝世128周年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2DE62FDAD.html
李克勤(jixuie)题记: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德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逝世。我们要认真严肃地纪念马克思。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1847年与恩格斯一起参加了“正义者同盟”(后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合著了同盟宣言──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5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4年参加了“第一国际” 成立大会,成为该组织领袖。1867年发表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后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被恩格斯称为两项伟大的发现。
马克思其实也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外,但是他是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老外,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老外,不过,有一位中国人在这中间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来到陕甘宁边区。他想知道,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的中共中央驻地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斯诺和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就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披露了他是怎样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他说: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从这段谈话看,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信仰,是经过认真慎重的鉴别和选择的。这种选择,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中,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1921年7月毛泽东在参加完中共一大之后,立刻回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尽管革命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丝毫没有动摇。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全国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接连失败,许多人感到迷茫,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乃至丧失了信心。但是,毛泽东坚信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道:革命高潮已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坚定执着,由此足以见之。
对革命理想的执着不是迷信,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是盲从。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再一次谈到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过:“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由此可见,毛泽东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始,就将之视为革命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把它当作教条无条件地照搬的。在1944年接受英国记者斯坦因采访时,毛泽东更为清晰地谈到了自己的这种认识: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和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在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为了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与执着,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他在中共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的一段话:“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显然,所谓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土壤里生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而那些一切都搬本本来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
翻开毛泽东的著作,人们会发现,其中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并不多。毛泽东自己也说过,我写文章不大喜欢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语录。但正是这位从不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上,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原则于中国实际的中共领袖,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指引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是真懂马克思的。
我们今天需要学习毛泽东研究马克思的那种精神和作风。
这里有必要学习一段《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内容: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党章的要求,不能随便开玩笑!
纪念马克思是严肃的!
参考:读马列 学常识[2011-01-04 09:46]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22EB55FDAD.html
恩格斯对房地产业问题的洞察力[2010-12-28 16:5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FE064FDAD.html
马克思: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证党的纪律[2011-02-07 08:4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3202FC7DAD.html
马克思: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2011-01-30 07:43]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2EDC54FDAD.html
链接:
毛泽东与马克思,何其神似[2009-10-07 15:3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AD67227DAD.html
毛泽东的学者风格与风范: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2009-08-10 13:3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0A8B94FDA5.html
欢迎交流:历史印证了毛泽东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原文地址:
纪念马克思逝世128周年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2DE62F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64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