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市场?谁的法治?
吴敬琏倡导抛弃社会主义,走向欧美模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外资的“市场”、富人的“法治”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所有的一切都要从经济观察报上的那一篇《从“吴市场”到“吴法治”》说起。
他老人家市场二字已经叫了很久了。只是看一看现实的社会,这个市场是谁的?
普通老百姓的?不太象。前些天就看到一羊肉串小摊给城管没收的事。如果说过去没收这些摊点是“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么现在没收这些小摊算是什么?是在支持“市场经济”还是在打击“市场经济”?为了城市的光鲜他们就一定要灭掉?小生意都不准做,难道你要逼他们去偷?去抢?去卖?
其实看看路上的汽车就应该明白了。这市场是谁的了。“开放”放进来的不是鲇鱼,而是鲨鱼。对于还很幼小民族工业来说,他们就是鲨鱼。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一个的民族产业的品品牌给吃掉。就以化装品为例,“美加净”给吃掉了,“小护士”给吃掉了,“大宝”也给吃掉了。整个市场中还有什么品牌?大家可以去市场中去找答案。不要说他们没有竞争能力。这是一场孩童与泰森之间的拳击比赛。从开锣的那一刻起,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加之过去曾对境外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民族的产业怎么同他们竞争?如果真要竞争,只有一个办法,去海外的某个小岛上注册一个公司,再用外资的方式回来。事实上,很多中国企业正是这样做的。可笑呀,在自己的祖国办企业也会受到歧视。
在市场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标价的。当然,权力也不会例外。例子太多,我也不想举了。
最后得出的结果很奇怪:这个市场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市场,甚至不是民族资本家的市场,这个市场是跨国巨头的市场,权力与资本结合的市场。
现在有人说现市场这个样子了,是因为法治没有跟上。好吧,我们又来看一看,这又是谁的法治?
最近看《CSI》与《法政先锋》得出一个结论,原来法律都是保护坏人和有钱人的。比如,一个人杀了人,面对警察的询问,他可以“保持沉默”。只要警察找不出证明他有罪的证据,他就可以得到无罪释放。相反,一个无罪的人常常与警察合作,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收查令”的问题上,他们也是双重标准,对于中产以上的人来说,他们没有“收查令”就进不去,而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来说,没有“收查令”也就进去了。
就算是他们收齐了证据就一定可以将坏人绳之于法了吗?至少在影片中不是这样,在法庭上他们证据还要受到对方律师的干扰与置疑。他们为了能让坏人绳子于法,不但要在庭外收集证据,还要在庭上与对方的律师斗智斗勇。
那么,这样困难,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想方设法地将杀人犯绳之于法的呢?结论很奇怪,靠的却是他们求实的态度与正义感。他们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放过一个坏人或是错抓一个好人。呵,结果一下子又跑到道德上去了。有意思的是在《CSI》某一集里,出现一个“法外执法”的案件,就是法警暗杀了杀人犯。
两部连续剧中一部是美国的,一部是香港的。可能离中国太远,那就再看一看中国吧。
古语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对于法家来说,儒家与墨家都是“乱法”“犯禁”的对象。那时的法是谁的法?王法!王说的就是法。别的不说,至少说明“法”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
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法也够多的了。前些时间,参加《劳动合同法》学习班的时候,一自称参于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律师讲的一事让我大吃一惊!
当时,正在为是否“将不能拖欠工资”一条写入劳动合同法的时候,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会上的企业家代表说,这个不能写进去,这个几乎不能做到,操作起来有难度。当时参于讨论的一个老干部开始脱衣服,当时很多人都莫名其妙。他脱掉自己的上衣露出一身的伤疤,指着自己的这些伤疤说:“这是他在日本人的工厂工作时给日本人打的,但是就算是这样,日本人也没有拖失工资。不能拖失工资这一条必须写进去!你们连日本人都不吗?”企业代表再也没有说话。呵,是呀,有些企业家怕真的是连日本人都不如。不只是把人关起起,又打又骂,还不给工资。
XXX的一句“刁民”告诉了我,原来这法,不是给“刁民”的。而是制“刁民”的。
PS.我写这些会不会给捉起来?
谁的市场?谁的法治?(续)
坦白地说,这一篇实在是狗尾续貂之作。同上一篇比几乎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生活同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是在 2008年09月03日 09:08:25写出《谁的市场?谁的法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879540100andr.html。几乎与此同时,在汇源公司2008年09月03日公告称:可口可乐179亿港元全购汇源果汁。呵,看来国际巨头还是比较配合我的。这样快就帮我提供了他们垄断市场的最新证据。
我不好对朱新礼说什么。资本家了,当然是利益优先。面对近三倍的溢价,不卖才真的是傻了。指望他能有什么真正的民族感情?别做梦了。更何况,当汇源在香港上市的那一刻起,汇源就已经不能说是什么民族工业了。如果真的吧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算上,中国还真没有什么真正的民族企业。
股权,可是很重要的东西,这东西决定了企业为谁所有。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支撑了香港的繁荣。我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人也很懒,没有多少功夫去统计有多少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他们为香港带去了多少分红?吸引了多少国际资本?仅仅把中移动,中石化,中石油,这三家算上,就知道他们所带去的分红与吸引的国际资本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老朱如果不买掉他的企业呢?汇源的结果恐怕也不会很好。在过去,果汁类饮料并非可口可乐的所专注的产品。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首席营销官曾出过一本书——《可口可乐营销革命》。在书中,他坦言:茶饮料与果汁类饮料并非可口可乐公司的主要营销方向。甚至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洋巨头还没有关注果汁类饮料市场的情况下,汇源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但是现今的情况却在发生改变。“美汁源”不断加大的广告投入,说明可口可乐公司正在加大这方面的营销力度。179亿元呀!已经足够打垮“汇源”了。对于朱新礼来说,要么拿钱走人,要么战死!
那么中国的市场为何会成为了国际巨头的市场呢?这除了与部分“市场学者”长期鼓吹“市场化”,“全面开放”有关外,还有一个因素,很可能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汇率!是人民币汇率长期人为低估的结果。
我之所以说是“很有可能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还只是我的猜测。论证起来很麻烦,只有先放到一边。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