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韩强:吴敬琏请不要事后诸葛亮,做一副一贯正确的样子

2025-02-15 文摘 评论 阅读

最尊敬的最著名的吴敬琏教授请不要

事后诸葛亮,做一副一贯正确的样子

韩强


9月27日世纪经济报道发表《吴敬琏:中国作为穷债主每年大量补贴美国早该发现这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哭笑不得.被誉为中国最良心的主流经济学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说的这番话,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中国作为穷债主每年大量补贴美国”,这本来是非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大家上网一查就知道,但是由于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非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没有人听,典型的政府官员观点,就是龙大人说中国还要为外国打20年工.现在吴教授实际是指责政府没有早发现,我倒要问问:为什么没有发现?


现在,我要说的是:"中国作为穷债主每年大量补贴美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商品低价出口,或者贴牌生产,为欧美等国提供了廉价生活日用品.这是大家都不能看到的.
第二,贱卖国营企业与外国搞合资,甚至被外国连锅端,典型的就是西北轴承.
第三,H股低价发行,A股高价发行,但是表决是一股一票,分红相同.是直接外国输出利益.
第四,贱卖国有银行,让外国投资者占了大便宜.
第五,购买美国债券,在这次次按揭危机中,损失很大.
后面四项都与主流经济学家鼓吹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密切相关.


(A)关于贱卖国有企业.主流经济学家典型的观点是:“冰棍论”、“靓女先嫁论”和“苹果论”。“冰棍论”认为国有资产就像逐渐融化的冰棍,应及早将其变卖;“靓女先嫁论”是说应把漂亮的女儿即优质的国有资产先嫁出去,免得等年纪大了全都不好嫁;“苹果论”指的是如果在一筐苹果中舍不得先吃好的,专挑烂苹果来吃,结果吃的全是烂苹果。非主流经济学家对所谓主流一直在批评.,典型的辩论就是郎顾之争,主流经济学家对郎咸平进行的围攻.
我们再看吴敬琏教授的观点。
记者:郎咸平教授还提出应该停止国有企业改制,对此你怎么看?
吴敬琏: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但是他说的有一条我觉得是对的,就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确实出现了蚕食和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我自己也在很久以前就提出过这个问题,我曾经在中纪委的一个干部培训班上作过一个讲话,题目叫《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其中就提出,腐败的源头在经济制度上的基础,有三种情况:一是寻租,就是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造成了寻租的环境;二是利用市场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监管的不严格等等,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第三种情况就是在经济体制变动、产权结构变动过程中,包括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蚕食和侵吞公共财产。郎咸平教授如果说的是我们在国企转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行为,出现了利用权力来盗窃公共财产的行为,那么我们号召全社会跟这种行为作斗争。(《吴敬琏与许小年回应郎咸平:国企改革不能停止》2004年9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里,我们弄清一个问题:郎咸平说过“国企改革要停止”了吗?我们看一看郎咸平是什么说的:
“我所谓的停止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防止全体老百姓的国家资产转到私人口袋里,而私人包括民营企业家也包括国企的老总,这是我认为要防止的,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干,回家睡觉。不是停止改革,而是要把改革的方向改一下。但我们不能够让国有资产流向私人腰包,这方面要停止。应该怎么办?”郎咸平教授说,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制度,我们可以透过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负责制”,不是“承包制”。(凤凰卫视2004年8月27日)
请注意:这里郎咸平的主要观点是“改革的方向改一下”,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制度,我们可以透过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负责制”,不是“承包制”。这显然是改革的方法问题,而不是要不要改革问题,更不是象张文魁说的那样全盘否定国企改革。由此可见,郎咸平的要求是停止私有化的改革,吴敬琏却用"反改革"的大帽子批判郎咸平.
我们再看吴敬琏还说了什么?11月27日《中国经济时报》以“吴敬琏”的名义称发表了《我心依旧》的文章,文章是由记者柏晶伟写的。目前不少‘管理者收购’(MBO)的做法就有很大的漏洞,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弥补。这一点,过去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一再强烈呼吁过,现在郎咸平教授再次把它提出来,当然不应以人废言,而应当坚决支持。但郎咸平提出的‘政府退出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并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用‘大政府主义’去加以纠正,我是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说即便公共财产被贪官送给了私人老板,也比放在政府手里烂掉强,我也是一贯反对的。”郎咸平提出的“政府退出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并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用“大政府主义”去加以纠正,我是无法接受的。
请注意,吴敬琏说:‘管理者收购’(MBO)的做法就有很大的漏洞,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实际是要搞私有化.而且谁都知道,MBO等于国企高管自卖自买.


(B)H股低价发行,A股高价发行,但是表决是一股一票,分红相同.是直接外国输出利益.2001年7月,中感化股发行,中金公司承销。作为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对中石化A股高价发行,远远超过H股当时在香港二级市场的价格,表示沉默。在同一时间,香港二级市场是1.6元港币,A股却要4.22元发行,这是掠夺内地投资者。号称“最有良心”的吴教授沉默,而当时的许小年公开在电视上说,发行价合理。我觉得,吴教授并没有为中小投资者说话。


(C)贱卖国有银行,让外国投资者占了大便宜.
2005年,一些国有银行引入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左大培等经济学家认为,卖外国银行的股票价格太低,吴敬琏教授却说:“之前国有银行,我们搞了许多年,资本金变成了零,甚至负数,这样一个银行让投资者怎么信赖呢?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国人容易有民族情结,很容易情绪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过于情绪化,就容易出问题。要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就要仔细地把问题的症结弄清楚。”(《吴敬琏不赞同国有银行贱卖论称国人容易情绪化》《新京报》2005年12月10日)
我们认为,离开了A股与H股的发行价对比,谈这个问题,不能解决A股高价发行和H股低价发行的矛盾,而且同一公司形成的A股高价发行实际是为国际投资者做贡献,是用内地投资者的钱为国际投资者服务。这是大家心明眼亮的,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A股价格合理即是H股贱卖,H股价格合理即是A股贵卖。
2007年9月《华夏时报》有一篇《国有银行改制外资饕餮盛宴一年疯赚10000亿》,《新浪财经》不仅进行了转载,而且还开了一个专栏,文章中有一段话引人注目:
2005年10月,德邦证券的余云辉提出,国内金融业在“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这将会带给中国金融业灾难性的后果”。不过,针对“贱卖”说法,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不同场合表态予以否认。
与银行从业者含蓄的表态不同,学者吴敬琏的反驳非常激烈:“我没有看出能说明贱卖的理由。”“我们要看看,鼓噪国有银行贱卖的是些什么人?”
从2005年10月到现在,还不到两年,国有银行改制外资在一年多时间就赚10000亿,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还要说什么呢?
吴教授还说:“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
我们要问:内地的投资者为什么不不能第一,为什么让国际投资者第一?我们不怕冒险,这总比在A股市场上高价接盘要好得多!
还有,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受到美国某些国会议员的阻挠,为什么吴教授不说美国国会议员情绪化?却一味指责中国“国人容易有民族情结”,难道美国人就没有民族情结了?


(D)购买美国债券,在这次次按揭危机中,损失很大.惊人的数据:解读两房国有化2008年09月20日经济观察报
9月7日美国房贷证券双寡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成为次贷危机2007年2月爆发以来的一个顶峰。
“两房”目前估计持有或担保高达5.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占全部约12万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的44%,几乎相当于美国2007年GDP的40%。正如布什坦言,美国金融市场难以承受“两房”倒闭的风险。其实全球经济都经受不起这个风险。“两房”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CMO等)总额高达近5万亿美元,其中除了3万亿美元为美国金融机构拥有,约1.5万亿美元为外国投资人拥有。根据有关统计,截至6月末我国中资银行对两房证券的持有总额约240亿美元。另根据中金日前发表的报告,6月底中国持有近4000亿美元与两房相关的证券债券,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20%。华尔街人士相信,中国央行是“两房”证券的最大单一投资者。“两房”如果倒闭,中国经济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对于这个问题,吴敬琏教授还没有表态,综上所述:吴敬琏教授在国企私有化的问题上批评郎咸平,主张改进MBO,在A股与H股巨大差价问题上保持沉默,在国有银行贱卖问题上指责中国人情绪化,对外汇投资的损失问题,避而不谈.


吴敬琏:中国作为穷债主每年大量补贴美国早该发现这个问题

2008年9月27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模式和资本市场,这两个概念看上去距离很远,我却试图把两者联系起来。我总的看法是:如果我们的增长模式不转变,那么,由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短缺,将是转瞬间的事。我的论点可以概括成为三句俗语,第一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二句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三句话是“强身健体,自求多福”。

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

去年以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我国的通货膨胀加剧,股市房市摇摇欲坠,企业成本上升,出口企业定单减少,等等,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人认为这是突然爆发的,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现在的局面可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全球金融系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国外学者关于世界金融系统出了大问题的议论,我至少听了10年。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当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但它有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储蓄率太低,从来没有超过10%。这样低的储蓄率怎么维持经济的运转呢?美国政府是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性,大量发行美元,以这种方法借全世界的钱来投资和消费,维持美国居民很高的生活水平。这就造成了全世界的流动性泛滥,而美国则把自身的经济问题,转嫁给了其他国家。

美元大量发行,就会贬值,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都承担了贬值的损失。格林斯潘在任期间,就反复用大量发行美元的办法来支撑美国的繁荣。格林斯潘曾引用耶鲁大学席勒教授的说法,把这种繁荣概括为“非理性繁荣”。美国股市一下跌,格林斯潘就转向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国在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催生了网络泡沫;网络泡沫破灭后,又出现了金融创新,次贷就是重要的金融创新,每次都是采用信用扩张的办法,把市场撑起来。这种状况是高处不胜寒,泡沫总有一天要破,泡沫越大,破裂产生的震荡就越大。

美国的问题是世界国际金融体系里的根本性问题,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解决。美国一些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都曾表示,美国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但会害了自己,而且会害整个世界。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使实际状况产生多大的改观。而其他国家的人也没有想到办法,去改善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现在的局面,就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系统崩溃的结果。

我们是美国的债主,作为一个穷国,每年大量补贴美国人的高水平生活。我们早就应该发现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有自己的应对策略。

在美国金融陷入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我们应该脱离美元,或者建立人民币的货币区,这也许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但我也许比较消极,我认为,尽管应该为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做出努力,但短期恐怕还不能马上做到,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标签:美国   发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