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冬雷-“街”谈“巷”议毛主席——东、西方的圣诞本同时 ——为纪念毛主席129周年诞辰改写旧文(之十)

2025-02-15 文摘 评论 阅读

“毛主席的好多话,是站在工农立埸上说的,我们听了,特过瘾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公共埸合,听到一群人在那里议论纪念毛主席的事。

  因为,这是本人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不由自主地放慢手里的事,故意拖延点时间,争取尽量多听听他们的高论。为了防止有认识我,我拉上口罩,背朝他们,作出我正在做我自己事的样子。

  议论中,这一群人的坦率,使其大多数很快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们中,有四个青年大学生,两个已经退休了的干部(其中有一个是部队转业干部),最少有一个是工人,另有两个是乡下来的农民。

  议论是从一个学生说他们三天前——搞“两个圣诞”活动开始的(更具体的“开始,‘开幕’”情形,当时因我还未注意,故我也不清楚。此略)。

  当即,一个老干部问:怎么,哪来的两个圣诞?

  学生们笑了,其中一个回答说:这是我们学生的一个“创意”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学生的首创,因为在很早以前,就有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毛主席的生日是东方“圣诞节”的说法。本文作者注),在12月25日,有几个人悄悄搞了一个小的娱乐活动,纪念了西方的圣诞节,接下来的12月26日,我们以更大规模的活动,庆祝了东方中国的圣诞,就是毛主席的诞辰。 “其实,地球东、西部是存在时间差的,东、西半球的这两个日子,在超越地球的宇宙系统中,基本是‘同时’的;还有,西方的‘圣’是虚构的,人造的,而毛圣,却是真真实实地的,这就是说,毛圣是世界真实的圣人”。——另一个学生补充说。

  “你们这些学生了解毛主席了吗?怎么对毛主席还这么有感情!”一个老干部以不解的口吻问。

  不等学生回答,从乡下来的那两个农民抢着替学生说:嗨!我家娃子一讲起毛主席就没个完,知道的可多啦!确是蛮有感情的;另一个农民接着说:这是不是因为我们是农民啊(他的意思可能是说毛主席也是农民家庭出身;工农出身的人对从农家走出来的毛主席,必然有感情)!

  “才不呢!我们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认识,过去,在书本上,在老师嘴里,我们听到的是‘毛泽东有很多很大的错误’,但我们不会光听,我们也要想,也要去看,去研究。我们很多人这几年也读了毛主席的一些书,以及介绍毛主席思想的书。其实,问题不那么简单!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毛主席预言的好多东西,现在都兑现了啊!没有高深的学识,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做到这一点吗?经常打麻将的人能打出这些创见吗!”

  另一个学生插话说:“毛主席的好多话,是站在工农立埸上说的,我们听了,特过瘾。比如,他对腐败深恶痛绝,想出了一点方法,就是发动群众,这个办法其实还是有效果的,你们年纪大的人亲身经历过,会比较出当年的腐败严重,还是今天的腐败严重。现在,这一问题已成了恶性肿瘤,总得有个办法解决呀!”

  这时,那个部队转业的老干部,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赞许。他说:你们年轻人认识有一定深度,但我想知道,你们的观点是不是在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同意,有人反对吧?

  学生回答:就我们接触的人来说,我们这一观点还较普遍的,反对的也有。但这两方面的具体人数比例,没作过统计调查,不好随便说。

  “有一个说法,我们也听得懂,也会说说,叫什么‘屁股决定头脑’,改革中得到大好处的人,同我们这些下岗的人,以及一般工人,感情是不会一样的。我们这些人一停下来,也会议论议论,大多数人会拿毛主席那个时候来对比,我们特佩服毛主席!”

  这时,有人来叫我。我只得亮相。其中确有几个人认识我的人。我说:“你们谈的话,对我有启发,你们谈时,我认真听了。我把你们的话写出来,你们允许吗?”

  结果,只有一个学生要求“不要写上他的话”。我尊重他的权利,——在这篇短文里,确没有此人的话。

  此记如上。值此毛诞之月,奉献给对此有兴趣的人们分享。

  附一文:

  毛泽东,是罗素称的集两类英雄于一身的伟大英雄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五星红旗起,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东方睡狮振吼了。新生的中国,面临一个在十分落后且百孔千疮的烂摊子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就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总结历史,规划未来说: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去消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置起来,而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过他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证实了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自信和诺言。在毛泽东逝世前的28年间,我们从1949年的全国社会总产值557亿元,人均国民收入66元,钢产量15.8万吨,原煤产量3200万吨,粮食产量11318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社会总产值5433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261元……独立自主的工业结构和国民经济体系完全形成,另外人造卫星连续升空,原子弹、氢弹成功(这两弹一星标志我国科技巨大的进步),特别是社会精神高昂,党群关系良好,人们互助互爱蔚成风气,等等,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些伟大成就,就连敌视中国革命的人们,也每每为之慨叹。不可否定,这里存在一些失误、挫折和失败,但公正的人们只要正视1949年前中国的状况,理解在陌生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必然迷茫,就必然能理解某些失误的不可避免性,以及这种失误确也是对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的必须铺垫性。

  西方哲学史家罗素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历史上有两类英雄,一类是战争凯旋、取得胜利的英雄,另一类是在摸索的道路中清障除阻,以自己的汗水、血迹,或悲或伤地给后人洒示险关曲道、前进路标的英雄.

  并且,罗素认为,前一类英雄的成功,完全离不开后一类英雄的寻道问路。罗素话的意思极富哲理性。毛泽东是集两类英雄命运于一身的双重英雄。作为胜利英雄,他踏着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志士仁人、先进分子,直至一些伟大共产党人奋斗的道路,取得光耀千秋的胜利,建国后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另一类英雄,他无畏无悔,执著探索,不怕风云变幻,一改历史上很多中国名人和成功者的负名而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在他一生中,从来都是万难不屈,一往无前,即到了垂暮之年,仍是斗志不息,壮心不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奋斗精神,在完全知晓创新性探索极可能失误,因而也极可能成为国人的“怨府”,或“被打得粉碎”的情况下,仍不改其衷。中国自古以来,有几人能如此?!非至贤至圣之人,谁能做到!

标签:我们   毛主席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