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重上井冈山——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在今天,我们不会怀疑毛主席的力量,我们要相信并肯定毛主席为人民所付出的一切。
在重阳节时,我写了一个战地黄花分外香——想念毛主席,网友留言希望能看到毛主席1965年所写《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最近重读了数遍,感慨万千。我爱读诗写诗,完全是被毛主席的信美才华所服膺。
小编书写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27年,秋风萧瑟。罗霄山脉中段的重峦叠嶂,迎接了年轻的毛主席率领的工农子弟兵。从此,这里创建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燃起了中国的星星之火。久别之后,1965年6月,江南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际,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之时“千里来寻故地”,井冈山一身新妆,再一次迎接了久别的故人。彼时的毛主席,怎能不心潮激荡,欣然命笔?于是,一篇壮丽的新词横空出世。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首句破空而来,气魄非凡,意境开阔。以起笔突兀造成气势,“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是历代才思高超的诗人常用的笔法。苏轼《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写江山的壮美,人物的风流。辛弃疾《沁园春》的“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是写山势的奇崛。而毛主席则是写革命者意志的高旷。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20年代。风华正茂、胸怀奇志的毛主席独立橘子洲头,有感于“万类霜天竞自由”,击水赋词。三年后,在井冈山八角楼上著文论证中国的红色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其后将近20年的光辉岁月里,经历了多少次艰难险阻流血牺牲。然而,任何困厄能未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心。此次,他以超过70岁的高龄再次登上井冈山。他的凌云之志已非昔日,升华到更高的意境。此刻的“凌云志”更加巍峨、更加崇高。
看遍山黄莺呖呖,高山流水,蜿蜒的高路,盘山绕岭,直入白云深处……好一片生气蓬勃、活力充溢的新世界!当年在“敌军围困千万重”的战争环境里,终日见的是炮火,想的是工农红军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次重来,已天地翻覆,看到井冈山“旧貌换新颜”,能不欣慰?“高路入云端”一句,诗意雄深壮美,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而且还隐喻着“无限风光有险峰”,更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前途的忧思!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短短三句,凝练有力,铿锵有声。诗人面对神州大地的风雷滚滚、旌旗猎猎,思绪如潮。回想当初红旗插上井冈山头,由于这块红色根据地经常处于包围之中,不断遭到敌人进犯,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红旗到底打多久”的悲观论调。然而,斗争的实践回答了这种论调。在毛主席的诗词里也到处可以找到红旗的战斗风姿:“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风卷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从中国南方打到北方,打遍全中国,打断了中国人民身上的铁链,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井冈山红旗化为五星红旗,代表着新生的中国迎风招展于世界众旗于林。从井冈山到天安门,是一条胜利的道路,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艰苦而曲折的道路。毛主席在一首词的自注中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中国革命的整个历程也是这样的。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两句看似寻常却奇崛。38年,弹指而过,革命胜利了。但是,胜利来之不易,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道路之漫长,斗争之艰苦,牺牲之惨烈。路漫漫其修远兮,革命道路还将上下而求索。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毛主席以政治家的豪迈气魄,以诗人的浪漫主义之笔触,写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凌云壮志。李白有诗“欲上青天揽明月”,这里是“可上九天揽月”,一字之改,意境全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把普通的谚语巧妙地改造成一则含义深邃的格言,作为全词的结尾,使这首词升华到了更高的高度,从而加强了词的思想性艺术魅力。历史已经证明并仍将证明,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一切的胜利和成功,都属于胸怀凌云壮志而又肯于登攀的人民。
全词有如一部交响曲,前部舒缓,后部激越。随着词调的进展,境界不断开阔,意义不断加深,声调逐步升高,结尾达到高潮,訇然震响,余音绕梁,引人深思。
毛主席为什么“千里来寻故地”?我曾读过历史学家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她用两年多的时间,追踪着毛主席当年重上井冈山之路,访问了近百名的亲历者和知情者,她用全新的视角,写出了全新的主题:毛泽东是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探寻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就在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次年——1966年,他发动了那场运动。因此,书名前冠以大大的“前奏”二字。
毛主席在井冈山上和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谈话,读来发人深省:
“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读了这段话,再来读毛主席的词,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毛主席真是料事如神啊!四十二年过去了,一切都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三农问题、国企沦陷、以美为首帝国主义的围堵、广大人民的生存处境……毛主席的每一项战略布署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通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的。尽管当时领略毛主席思想的人甚为鲜少,但毛主席不惜与昔日战友决裂,不惜冒着粉身碎骨的逆势,也要背水一战。因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因为毛主席谋的是“千秋大业”,谋的是“烈士的鲜血会不会白流”?原则问题上,毛主席从不让步,哪怕刀山火海、哪怕牺牲亲人,亦在所不辞。
毛主席的这番壮举,完成了他作为人类阶级终结者的圣人,把三皇五帝、唐宗宋祖远远甩在了历史的尘埃,成就了他作为五千年有文明史以来,成为最伟大的人物。
毛主席的这番壮举,使他身后扬名万世,使他的人民生生不息、永久地纪念他、使他的人民永远怀念他的丰功伟绩,并运用他的思想获得真正的解放。
毛主席的这番壮举,使他成为中华民族的定海神针,任何人都无法撼动。使他的思想成为最广大人民最有战斗力的武器!!
在今天,我们不会怀疑毛主席的力量,我们要相信并肯定毛主席为人民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只有高擎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才能奋勇向前!!只有毛主席的精神,才能横扫一切颓势!!只有毛主席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济世良方!!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