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孔夫子不能批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孔夫子不能批(估计扔了颗炸弹)  

   

有朋友发QQ信息质问我:你既然尊重主席,就不该在这上面发反对批孔的言论,因为批孔是主席一贯坚持的立场。你反对批孔岂不是拆主席的台?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愈说得愈透彻,对主席怀有深厚感情的尊毛朋友会觉得我有损主席伟大形象愈来愈不爽,反毛的朋友也会因为我道出了中国问题的实质对我警惕有加——他们深知有我这样的理智评毛三等公民的捍卫,那么毛的主要功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永远抹煞不了的。思前顾后,抱着对民族强烈的责任感,觉得我们的民族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否则依然深陷迷途,对中华理性阶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国家之路极其不利。  

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涉及的问题太多,慢慢说。  

我是最后一届知青,批林批孔的时候18岁,正好在当知青。得了个美差,图书管理员!每个月都到市图书馆去背一大背小人书到生产队分发给孩子们(老毛领导下、那时候的共产党真的好,看书不要钱,去背书看还要补助一顿饭——现实社会中这种好事哪里找?),我也趁机捞了很多好处——分钱不花在图书馆借阅了很多书,什么黑格尔、什么费尔巴哈、什么法国革命史,卢梭的忏悔录、人权宣言、马列书籍就更不用说,还有要开证明才买得到的内部发行书等等,尤其是有关批孔的法家著作(荀子、庄子、老子等)、儒家典籍(四书五经等等)更是必看观。由于当时看的书无论是法家、还是儒家,基本上都是经过党的理论家望文生义,有时甚至是歪曲批注的(譬如论语批注等——总之一句话,把孔夫子说得一塌糊涂),自然对孔老二的复辟倒退、克己复礼等思想深恶痛绝,本人当时还写了多篇批判文章、甚至写了话剧由全公社的知青宣传队表演,还得了奖!当之无愧为全公社第一笔杆,得意得很喔!现在回首往事——受了对孔夫子一知半解的党的理论家的愚弄!我想如果不是这些历史学家、党的核心理论家的火上浇油,批孔就不会在中华大地如燎原烈火(主席率领的那批真正共产党人一生奋斗的的事业没有实现,半途而废,与反对派的权谋有关,与主席政治对手打击面太大树敌过多有关(他在世,威望无比,别人忍气吞声,逝世后,功劳略低于他谋略却远远超过了他的接班人谁能制服,受打击的老一辈一哄而起,不被一锅端才怪),与老是去揪住毫无反抗能力的阶级敌人穷追猛打有关,与始终没静下心来抓经济富裕人民有关,当然,还与这些人推波助澜怂恿主席把民族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总是与政治对手挂钩、一有相似之处便一股脑儿批臭扫除,搞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使中华民族无所适从,善恶难辨有关)。  

本来,“政治”最简单明了的含义就是治理国家,一个政权理当倡导施仁政、德政(让人民发自内心感知这是个善行拳拳、爱意绵绵的全民政府,而不是某些人的政府)却拿来批判,善恶颠倒了!过分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人民也不可能对谁专政,只能由少部分人替代),给人民的感觉是似乎是无产阶级的责任就是挥舞大棒扫荡传统文化,压制反对势力,一天到晚举着刀枪要对手的命(在这一点上,错根在列宁,列宁对国家的有关解释是极其错误了——他说国家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实际上,理想、完美的国家,它的职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完善自己的管理运行机制,使人民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个性、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民主、民权、民生、人文环境上生活在惬意的和谐社会中。相反,一天到晚去压迫另一个阶级,搞得监狱塞满、防暴队与民为敌、装甲车在街上耀武扬恫吓人民,警察无时不刻监控人民的言论,把建立社会主义的初衷——一句话就是要让人民过好日子、舒心惬意——目的都搞错了,一个社会不乱套才怪!)。所以,这些理论家理当对主席发出不应批孔的忠告,也许主席就不会在批孔上陷得那么深、愈来愈失去理性阶层的支持,反对派的暗中叫好,巴不得你继续批下去(口里不说,心里却在冷眼旁观)。  

这些观点都是本人由过去盲目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本人也加入过共青团),在惨痛的社会现实面前,经过冷静下来长期的思索、学习、深入研究才觉悟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孔夫子该不该批?随着年龄的地增加,我逐渐认识了真正的孔夫子。  

实际上,孔夫子是一个家道中落,祖上由仕大夫阶层沦落为普通百姓的人(有个故事可以证明:当时权倾鲁国的季平子宴请仕大夫,孔子的祖上按理说也属于“仕”阶层,然到了他这一辈,父母早逝,沦为孤儿,已经一贫如洗,去参加宴会时,守门的杨货拦着他不准进,奚落他:你这个穷酸相算“仕”吗?羞辱得孔子含泪而归)。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孔子已经由“仕”大夫阶层沦落为纯粹的无产阶级(如果要评成分的话,最多化为贫农)。就是一个为生计四处奔波忙碌、什么活路都干的打工仔,甚至比打工仔还不如。  

孔子几岁丧父,母亲颜真在把他拉扯大,孤儿寡母,受尽了人世的艰辛、欺凌、鄙视,所以孔子说自己“少时多鄙能”(年少时许多卑贱的活都干过)。我深入理解这句话后禁不住泪水长流,因为我也几岁丧父,家庭贫穷得一塌糊涂,自己少时就是这样在挣扎中走过来的,社会上几乎所有低贱的工作都干过:掏大粪、割牛草、拾煤渣、检柑子皮卖、捶石子修公路,挖泥巴、挑河沙、拉板板车,挖煤炭……. 我想恐怕我们今天许多人看不起的打工仔做过的工作,我也像孔夫子那样,年少时都干过,所以深深理解孔夫子发出“少时多鄙能”的感叹。正是因为孔夫子有这些刻骨铭心的痛楚经历,才会去思索社会的不公平,才那么一生追求理想,寻找社会的出路,去用自己的绵绵爱心去包容世界、竭尽全力去改变世界。才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闪烁出人类理性光芒的“仁爱”思想,光焰万丈、千秋万代照亮中华民族乃至影响世界,终成无人能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理解了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少时苦难经历的磨练塑造了他的人格,再通过他的言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我们知道,孔子一生倡导“仁爱”,对“仁爱”的解释更直截了当:“仁者爱人”!换句话说,孔子一生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心地善良,用博大宽广的胸怀去爱人、宽厚理解别人,发自内心流露出对普天下人民的绵绵爱意(不像许多虚伪的政治家口里说爱民其实是惺惺作态):“礼之用,和为贵”、“泛爱众”、“己所勿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格言正是“仁义”思想的多方面体现。那么,仁义的核心“爱人”,最根本的源头该从何处体现出来呢,这就是“孝悌”,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善孝为先”。首先从孝敬父母、关爱儿女身上体现出来——一个人立身处世,连自己的父母、儿女都不爱,还会去爱别人吗?所以,孔子用自己的行动把“爱人”的本原——“孝悌”鲜活地表现出来。孔子十几岁时,艰辛抚养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当时他的母亲才三十岁多一点就病死了,可见生活的折磨对这个弱女子的摧残之严酷),十几岁就成为孤儿,从此要独自面对严酷人生的孔子痛不欲生,披麻戴孝,把自己的母亲的棺材放在闹市旁边痛哭,请求好心人告诉他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他要把母亲与父亲一起安葬,哭了多天,终于有好心人感动,把他带到埋葬父亲的地点,了了他的孝心。像这些很感动人的非常教育人的真实孝道故事很多批孔的朋友都不知道(有的朋友文章中批孔夫子这一行为,说孔夫子是在作假,造舆论,那么我想问你,你的母亲死后你也去作假试一试,看你做不做得到把母亲的棺材抬在大街要道旁边放声痛哭几天几夜?再说,当时孔夫子才十几岁,又不是处心积虑的政治家,懂个屁的造舆论啊!)。这就是真实的孔夫夫子!孝心真切流露的孔夫子!  

孔子为人正直,第一次从鲁国出走,颠沛流离的原因更能体现孔子坚持正义的高尚人品。  

当时鲁国国君鲁昭公孱弱,季平子专权。季平子经常凌驾于鲁昭公之上欺辱鲁昭公。一次祭祀(当时祭祀是很重要的事),鲁昭公在宫廷祭祀,季平子也在自己的大庭中祭祀。按照周礼路祭祀规格,国君祭祀时要跳八佾舞(相当于现在的八个横排、八个纵排,总共64人的舞队);季平子等级比国君低,跳舞时只能跳四佾(4个横排、4个纵排,总共16个)。  

可是,季平子跳舞时却无视国君的尊严,把皇宫的八佾舞队,私下调了4佾到自己的家庭祭祀中,藐视国君的尊严,在自己的家中跳起了八佾舞,这是严重的僭越,叛逆、大逆不道,臣子凌驾于国君之上,是要杀头的(可见当时季平子之胆大妄为)!而鲁昭公祭祀叫舞队出来跳舞时,才发现只有4佾,一问才知道另外4佾被季平子调到家中跳八佾舞去了。怒不可遏的鲁昭公调集军队去攻打季平子,把季平子的封城团团包围。季平子招架不住了,求和,宣称再也不参与朝政了。鲁昭公不从,要杀之;季平子又说:“不要杀我,你放我一条生路,我带着一批人流亡国外如何?”鲁昭公本来都答应,手下一个臣子说:“不能答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趁此机会、这次非杀他不可”!鲁昭公依从,继续围攻。正在紧要关头,受惠于季平子的三桓势力本来该帮助鲁昭公殊杀叛逆季平子,却反而派军队围攻鲁昭公,鲁昭公被三桓军队联合打败,被囚禁起来(正义的反而变成了非正义的)。鲁昭公的手下为了给鲁昭公开脱罪责,给鲁昭公出主意说:“把围攻季平子的主意推卸给手下的谋士,让他当替罪羊”。为人厚道的鲁昭公不愿把责任推卸给手下,坚持承担责任。当时在季平子等人专权的“白色恐怖”下,举国舆论一边倒,都说是鲁昭公的不是。鲁昭公不得不路流亡国外(最终客死他乡)。在这种情形下,孔子却勇敢地站出来为鲁昭公鸣不平,公开抨击季平子:“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就是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来源--本意是:这种事情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容忍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季平子身为臣子,却僭越国君之上,戏耍国君,把国君的舞队调到自己家中跳只有国君才有资格跳的八佾舞,藐视国君的尊严,欺负国君到眉毛顶上了,任何人都无法容忍!  

可想而知,在季平子一手遮天的鲁国,公开站出来抨击季平子的孔子是何等正直,要冒多大的风险、需要何等的勇气。而他却置个人生死不顾,义无反顾站出来抨击季平子,为鲁昭公主持公道(最后自己也流亡齐国,这就是孔子第一次流亡国外的缘由,我们有些党的理论家文章中评价孔夫子这一举措是忠于守旧势力,流亡列国是“丧家之犬”——我心里暗笑,你是非都分不清,良心的天平都放不正,还当什么党的理论家,不误导人民弃善从恶才是怪事),此等正义形象是何等光彩夺目!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正义的化身、以自己的行动坚持正义,教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孔夫子!  

有朋友列举的孔夫子的罪状还有:孔夫子奴化国民,倡导忍辱顺让,“以德报怨”就是他提出来的,把中华民族束缚得不敢起来反对强暴——这跟主席的造反有理格格不入,所以要批他!实际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曲解了孔夫子,冤枉了他俩千多年!我们看看论语中他是怎么说的:  

以德报怨的原文出自《论语》。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段话的原意是,有人问孔夫子:别人欺辱你,你要忍辱顺让,用你的友善言行、宽大胸怀去回报他,这样做正确吗?孔夫子回答说:别人欺辱你,你忍辱顺让,用友善言行、宽大胸怀去回报他,那么,如果别人对你有恩,你又怎么回报别人呢?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以直报怨!意思是,如果别人欺辱你,你就要直起腰板,挺起胸膛,理直气壮谴责;如对方继续向你施暴,你就要以牙还牙,打不赢捡砖头飞他!这才是孔夫子的原意。后一句‘以德报德’,就是以恩报恩的意思。实际上,“以德报怨”是历代的统治者强加在孔夫子头上的,误导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从孔夫子原话可看出,孔夫子从没有倡导过“以德报怨”,相反,面对强暴,强调要讲原则,要直起腰板,不能一味委曲求全,倡导‘以直报怨’,也就是说,大是大非面前,该反抗,就要理直气壮反抗!”  

当真实的孔夫子以这样的形象站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有理由去批他吗——你去批他,把自己摆在相反位置去了?理性阶层怎么看你?  

因此,如果我们矢志要做一个为人类谋幸福的人,那么,我们就理当具有博大宽广的“仁爱”思想,如果有幸当了政,理想的政治标准就是要行“仁政、德政”,善待国家,善待民族,包容世间万象,和平共处,宽容自己的政敌,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威势、暴力(动不动就警察敲门把别人弄去关起来、甚至砍脑袋)压服人。这样的政治家才闪烁出现代文明人政治智慧的光辉!也是评判现代政治家优劣的一个高标准!

既然如此,这些优良的政治标准都是孔夫子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中华民族确立的,可谓放之四海为皆准的治国理念——实际上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跟孔夫子的理想社会“仁政”理念大同小异,殊途同归。我们还有理由去批孔夫子吗?  

切切记住,中华民族以后再也不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政敌的作为牵强附会、挂起钩来说事一并打倒之,就事论事才是明智的。文化精神根基动摇了,这样的民族就会乱套,这正是国际反华势力转而以文化战攻击中国求之不得的结果。  

标签:夫子   孔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