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土地私有化必然将被载入史册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土地私有化必然将被载入史册

双履带装甲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d82770100aq3n.html

我们知道,土地私有是改革的底线。破掉了这条底线,就等于破除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国的“和平演变”由此就已经由量变达到了质变。虽然“土地流转”从表面上来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化”,但是,它的发展方向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土地流转”只是一个过度意义上的改革,虽然它本身并不足以达成“土地私有”的目的,但是,它是在我国立国基础上撕出的一个大口子,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精英们曾经反复强调,在改革过程中,有的事情不能说,但要做;还有一些事情,要反复的说,但是谁去真正做了,谁就是“傻子”。

而土地私有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机搞出来,我们不能够排除有内奸在其中推波助澜。我主要在两方面说明这个问题:

1.我国的经济现在可以说已经有相当的比例掌握在外资的手里,尤其是美国。现在,不但在外围,甚至于包括要害领域也隐藏了大大小小的“美国鹦鹉”与“美国猎犬”。而我国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私有化,暴露出的最大特点就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而这种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伴随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美国猎犬”也配合的天衣无缝,不断的向美国输血。而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允许外资大比例廉价参股我国银行;另一个重大问题在于随意挥霍我国的外汇。而我国所谓“中产阶级”的被洗劫,则标志着“先富带后富”理论的破产。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内需的萎缩。也就是说,随着我国股市的崩溃与房地产泡沫的崩溃,以及我国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造成的对外贸易的萎缩,“世界工厂”遭遇严冬。其最终结果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动机严重受损,已经不足以再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必须要另一个引擎来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其手法就是21世纪的“圈地运动”,依靠钞票来换取土地,在初期,农民是可以得到一点钞票的,而实际的结果是现在的既得利益集团得到土地,而之后原来的农民将再次被搜刮掉手中的金钱,而沦为最彻底的无产阶级。无论这个私有化改革持续多久,也无法改变这个结果。

2.我今天发文《现在远不是可以幸灾乐祸的时候》,其中描绘了一个路线图,现在我要把它扩充一下:经济引擎乏力------发展放缓------基建行业的沦陷-----经济发展继续减缓-----土地流转------新经济引擎启动------私有化------外资化------农业外资控制------“!!!!”从这个路线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私有化的最终结果是从经济殖民地到全面殖民地的过程,所以我对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持警惕态度的。也对我国土地私有化的后果更加担忧。同时,也对“美国鹦鹉”的“误导”与“迫不及待”深表关注。

但是,不论怎么样看待这件事也好,现在改革教是在“实实在在”做事,虽然还是遮遮掩掩的,但是做事却是“马不停蹄”的。他们可以在政策和法律上让他们想达到的任何目的“合法”、“符合正确”,但是“合法”、“合程序”的“政策”却不一定合公理,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土地私有化必然将被载入史册。不管它是怎样载入史册,它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个答案,不出十年,必见分晓!

E-mail: [email protected]
8.10.12于訾水之畔

附1:

http://money.163.com/08/1012/10/4O20VILV00251OB6.html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有望同地同价

2008-10-12 10:01:41 来源: 新华网 

  权威人士表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后的中国改革,将重点放在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农村改革30年哪些核心经验应该坚守?中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在哪里?近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进行了分析。

30年经验

“五条金线”必须坚守

据《新京报》报道,梳理农村改革30年的核心经验,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等权威人士认为,有“五条金线”贯穿其中,包括: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根据“三农”的阶段性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渐进式推动改革;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方向

三要素培育将成重点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盛来运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元社会结构和传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使中国农村的发展要素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包括劳动力净流出、土地价值的流出和农村资金流出,加剧了城乡社会矛盾。

权威人士表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后的中国改革,将重点放在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上。”

制度创新

探索建立新型干部考核体系

与此同时,要保证“三要素”回流农村,还需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权威人士表示,当务之急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向农村工作倾斜的新型干部考核培训体系。同时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支点,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此外,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市场主体地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期待并相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有关重大决定,将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改革关键词

1 劳动力

农民工户籍问题将加快解决

国家全面推进农民工制度改革,加快解决农民工就业、社保、子女教育、户籍等实际问题,为农民工向新市民转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培养有技术、有文化、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宋洪远说,从本质上讲,农民收入问题是一个就业问题。在“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从而导致消费不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只有开通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才是打开农民收入问题“死结”的钥匙。

2 资金

国债用于农村比例至少2/3

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承诺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财政增量支出,至少70%用于农村,国债资金用于农村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二。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硬性约束机制,逐步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让更多金融资金用于农村发展。

3 土地

城乡建设用地有望同地同价

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土地制度创新的有效方式。如在稳定现在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提高失地农民的政策补偿水平;启动农村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收益”试点。

个案

凤阳土地经营权可入股合作社贷款

当地谋划新试验,求解农村融资难问题

“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社员可以用小产权房、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入股。”新一轮农村改革启幕之前,改革发源地安徽凤阳已在谋划一场新的试验。

10月10日,凤阳县县委书记马占文说,找到担保后,土地入股的合作社,可以去银行贷款,用于社员的借贷之需。在土地不能用于抵押贷款的政策条件下,凤阳的做法是一种巧妙的突破,以破解农村金融困境。

社员资金互助零风险

与其他地区一样,凤阳农村的资金长期处于“被抽血”的状况,仅有的信用社,一般贷款不超过2万、贷款周期不超过1年。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自今年6月起,凤阳县开始组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县已有41个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社员1391人,股金575万。

凤阳规定,每个试点的合作社社员应在10人以上,每人不少于三股,每股不少100元,合作社的资金供内部社员借贷使用,借贷三个月以内免收利息,三个月以上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收取利息,利率由社员确定。

“借贷如何担保,如果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就太复杂了。”凤阳县农经总站主任张金荣说,凤阳确定了简便易行、让合作社零风险的办法。

比如,每户都有1万元股本,那么社员借1万元不需要担保,借两万元须再找一个社员担保,借3万元找两个人担保。

按现有政策,合作社吸纳的资金只能来自社员内部,尚不能吸收社外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

土地入股贷款估价是难题

凤阳规定,合作社可以向银行贷款,贷款资金作为公共股,借贷给社员并不产生利息,贷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的资金问题,不仅合作社可以贷款,合作社还能为社员作贷款担保。

对于那些想入社又没有资金的农民来说,凤阳的试点方案允许农民小产权房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这实际上是走了一条迂回的道路,让农民的土地进入贷款抵押。

“土地入股现在有了政策,但行使要谨慎。”张金荣说,主要是估价不好确定,种葡萄的一年收入几千元,种水稻的一年收入几百元。

今年秋季以后,凤阳准备在黄庄资金互助合作社作试点,张金荣建议每户先拿一亩地做试点,具体怎么估价可由社员大会决定。

张金荣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以后,不仅可以办理贷款,合作社也可以出租给企业,也可以发展订单农业,“一切朝有利于社员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钱昊平) 张鸿雁

标签:土地   农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