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官媒忽悠收入分配改革
且看官媒忽悠收入分配改革
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回避矛盾绕开既得利益集团。凤凰网称之为官媒,此话也对,这当然是官媒,不是官媒是什么?文章开篇写得确实切中要害,寥寥数语就打动了目前形势下,众人的心扉。但是定睛看后,就不是那么个滋味了。这和两会上忽悠老百姓的那些雷人雷语有异曲同工之效,只是表述得更为婉转,而且是站在弱势群体上为其鼓呼,大有铁笔肩道义的凛然,其实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继续忽悠。也就是接着忽悠农民进城,出让土地,拉动房地产,让房地产的事业越来越辉煌,让房地产商们嘴里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像是真的,让更多的土地都变成水泥森林。配合主流经济学家们继续深化推进“民进国退”(实际上就是私进公退),把更多国家的公家的大家的资产变成李老板、张老板自家的,让更多还在端着国有经济饭碗,享受着国企福利的工人们变成给老板打工的打工仔。
且看官媒如何忽悠的。
“第一部分是增加农民收入。只要是农民,通过转移支付只有可能消灭极端穷困,或者保证最低生活标准,而不可能让他们富裕起来,只有城市化。。。。。。”
让农民城市化是让农民富裕起来的手段吗?现在的城里人为何没有富裕?城里人比农村人生活更艰难。农村人第一不用当房奴,第二不怕没饭吃。只第一项就强过了城里人。
农民进城失地以后,真正的就成了无产阶级,只有出卖劳动力,一天不去给资本家打工,那天家里就可能揭不开锅。进城了得买房子吧,农民进城将会把房奴的队伍扩大多少倍?进城了,成了城里人了,土地得交回政府吧,又有多少耕地可以和城里的寸土寸金的地置换了。光是想到这些个数字,房开商们还有靠卖地养命的地方政府都心花怒放啊。
农民进城,最高兴的恐怕是上面这两类人。
姑且不论通过转移支付消灭极端穷困或保证最低生活标准是否有效,官媒所言让农民城市化就能富裕实在是一个大大的忽悠。
“第三部分是提高工资性收入,对这样的措施能够感到兴奋的恐怕只能是那些生存于行政垄断性质的体制内部门的幸运者了,因为只有他们的工资水平才能够被政府的“有形之手”操控,而对于那些工资水平由市场、由竞争、由供求来决定的开放的市场化部门来说,除了更好地保护他们的私有产权,除了给他们一个高效严明的司法系统、除了给他们创造一个在公平的规则下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除了减轻他们沉重的税务负担,除了解除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的经济管制,除了向他们开放被行政垄断控制起来的经济领域,他们的收入水平怎么能够提高呢?”
按照官媒所言,政府有形之手可以操控的只有吃财政饭的,还有靠“垄断”生存的国企。但实际上,很多国企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垄断的利好,相反,在税收上,还要负担比外企、合资企业、私企更高的税率。官媒在这第二部分里,对私企是偏袒的,保护私有产权说白了就是对老板个人财产的保护。私企为何总说生意难做,为何总说税务负担重,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利润要赚到最大化,投入要最小化。市场经济后,私营企业无限膨胀,导致了无序竞争,哪一样能赚钱,哪一行做得的人就多。市场经济说白了,就是一个落后的经济模式,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今年猪肉价格涨了,养猪赚钱,那就一窝蜂的都养猪;都养猪了,供过于求了,猪肉就得掉价,一掉价就得不到钱甚至是亏钱;于是又一窝蜂的都不养了,然后又是供小于求,猪肉的价钱开始飞涨。这就是市场可以自己调节的“省心”的经济模式,谁“省心”了?当然是管理部门,当初把这烫手山芋一股脑儿的全丢给市场自生自灭,没有省心的想法在里面?就如股民进股市,大大的黑字写在那儿: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别说我没提醒你,不怕亏你就来,亏了你也别怨我,我都提醒过你了,让你自己小心提放着的。
市场经济难道不也一样的道理。搞活了放开了,责任制了,赚了是你的,赔了当然也是你的。赚钱了没见着你找谁和你分享去,赔了你当然也不能找谁和你分担去。主流们是很乐意经济都市场的,要不市场了,主流们还郁闷得不行,大有不把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改成股份制然后再到市场上去自生自灭一番就不罢手的架势。
经济市场化,公益社会化,甩包袱的改革思维,简直就是一股脑儿的扔。医疗不公费了,医院改成以药养医了;教育不公费了,改成了产业化了;住房不公费了,改成全民都养房地产了。如果说垄断,房地产业实在是最大的行政垄断行业,还没有哪个央企国企享受到房地产业这样的特权吧?买房了可以帮你解决户口,拆迁了,政府给你补助,你要不拆迁了,警察、城管甚至是法院都出动来“劝”你搬家。央企国企拿地也还是这两年的事,而祸害了国人多年的房地产业一直都私人老板的天下。
享受了如此多政府“优惠”的房地产商们,成了胡润富人排行榜上的状元、榜眼、探花,除了美滋滋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代步工具,享受他们的人生乐趣之外,似乎也并没什么心情提高员工工资,反倒是屡屡听到欠薪逼得农民工甚至是售楼小姐上演跳楼秀讨薪。
按照官媒上的说法“不打破行政垄断,不把国有企业从竞争性经济领域退出来,不解除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的不合理管制,用管理取代管制,想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根本不可能的。”国有企业变成私有的,就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很让人存疑,这官媒怎么说说,公务员不仅在职时工资高,退休也工资高得离谱呢?企业的退休职工,这个企业指的是国企,私企的养老金多少,有没有保证,这个还是未知数;国企退休职工养老金能拿到2000一个月就很不错了,公务员退休后拿多少?少则四五千,多则万儿八千,中间相差的数字差不多是低收入者一年的所得。
既得利益者掌控收入改革的话语权,所以改来改去都在怎么动别人的奶酪上下功夫,自己那块奶酪不仅要保持原来的份量,还要想方设法的神不知鬼不觉的多拿一点。改革的结果不是差距在缩小,而是不断的扩大。
当然官媒自己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是公务员就是比照公务员拿着工资享受待遇,按照这三十年来主流不断灌输给我们的思维人性是自私的逻辑,官媒们会同室倒戈不帮自己说话反倒帮外人的腔?那不成了雷锋了。
收入分配公务员的工资尤其是退休工资最让人不满,这是制造社会不公的最大隐患。官媒舍本求末,才是“好似装作看不见锅底下熊熊燃烧的柴火,而在讨论如何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给锅中的沸汤降温。” “世故”、“睿智”、“成熟”官媒自己不肯 “釜底抽薪”只愿意 “扬汤止沸”,那就别怪看客们撇着嘴说你忽悠。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