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房价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现如今,最吸引中国老百姓眼球的莫过于飞涨的房价。随着房价的飞涨,中国老百姓要么呈现出范进中举般的痴狂,计算自己的财富又多了几许;要么发出令人心碎的哀叹,这辈子再无可能买到自己的住房;要么随着飞涨的房价在恐慌中不计后果地疯狂入市……,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诚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地产对刺激经济增长功不可没。没有房地产的拉动,或许中国经济复苏的脚步还得姗姗来迟。以北京市为例,在对2009年GDP的贡献中,商品房及二手房成交总额高达7100多亿,占比为60%多。此外,房价的飙升也令人侧目。据官方统计,2009年第四季度,四环内住宅期房销售均价为25907元/平方米,而2008年仅为15581元/平方米。据此粗略计算,同比上涨66% 。房价的这种涨幅创1998年住房改革后的历年最高纪录。沪、穗、深等一线城市大低如此。这种涨势波及全国,无一例外,仅是涨幅略有不同。

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有良知的社会学者和普通大众同时对高房价产生了质疑,如此高的房价对百姓、国家和社会到底是福还是祸?高房价表明我们中国人从此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国民财富大增,综合国力提升,还是严重透支百姓的未来消费能力,使中国经济患上严重的房地产依赖症,加剧两极分化,导致重大社会问题的产生?

从历史来看,没有一个国家能依赖房地产业的强盛而步入世界强国之林。能进入世界强国的无一不是依靠先进的政治、经济、金融制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卓越的制造技术、一流的企业管理能力等因素而成功。当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了,其房地产价格必然随之上升。但是,如果倒因为果,误以为房地产价格上升了,其国民财富和经济实力随之上升,无异于痴人说梦,掩耳盗铃。以日本为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政府采取了长期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积累大量的房地产泡沫 。泡沫破裂后,日本经历了十年的停滞。当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还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大幅升值有直接关系。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却也是隐形的罪魁祸首之一。美国更是如此,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次级贷”,“次级贷”看似来自金融领域,但究其实质,源于房地产市场。由于美国长期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的房地产泡沫 ,泡沫破裂引发了国内的金融危机,随后波及全世界。虽然,过度金融创新和缺乏监管也是本次危机产生的导火索。但究其本质,本次金融危机还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直接导致的结果。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由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技术上的偏差,CPI(消费品物价指数)中不包含住房类指标(居住类占13%,但是仅为房屋装修等附加消费),致使统计与百姓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也使实际商品价格涨幅远远低于实际涨幅。而在美国国家统计局的CPI指数构成中,住房(Housing)类为42%,为第一大权重,反观中国,食品类的权重为34%,为第一大权重 。双方统计的差别在于视住房为投资品还是消费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经济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85%的家庭已经无力购房。这也说明,随着房价的飞涨,投资型的需求已经将自住型的需求驱赶到了市场之外。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投资者的主战场,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却望房兴叹。房地产商总是强调供需定理和刚性需求导致了房价的上升。其实,只要不是“屁股指挥脑袋”的人都会明白在一个土地和资金由政府高度控制的市场中,买方其实是很难有市场议价权的。举例来说,在一座城市之中,所有自来水井都由政府控制,而政府对其采取“招拍挂”方式,自然是价高者中标。为了获取超额利润,自来水经营权越炒越高,水价也自然随之飞涨。资本的天性是追逐高额利润,这一点无可厚非。在销售过程中,运营商采用了商品水预售制、限时分批售卖、捂水惜卖等方式。由此一来,就制造了市场中供不应求的假象。不明就理的、如饥似渴的百姓蜂拥而至,产生了买涨不买跌的疯狂现象。此例虽有偏差,但足以说明房地产市场的性质和房地产商暴利的原因。房地产市场本不应该成为房地产商和富人狂欢的盛宴,天赋人权,普通百姓应该有住房的权利。这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各国莫不如此。以韩国为例,一家一户仅允许购买一套住房,以此来限制房地产市场的疯狂炒作。以美国为例,住房要交物业税(在美国称房产税,是财产税的一种)。面积越大,物业税越高,以此来加重投资者的持有成本。通过这样的税制设计避免了投资者炒房、囤房。政府还提供公共免费住房以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目前国内由于缺乏相应的住房公共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唯GDP至上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离普通百姓愈行愈远。

另外,从目前来看,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达到37%和43%左右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可以说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处于这个阶段,居民的消费将不再以食品为主,而是转向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这个指数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中国老百姓已经从衣食方面的需求转到住行方面。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1370.10万辆 ,商品房销售更是达到9.3亿平方米。以上的数据更证实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今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自然应该考虑住房和出行了。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可是愈来愈高的房价阻碍着后来买房的普通百姓的致富,加速了两极分化,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造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房价的飞涨无疑将加剧这种趋势。

在房价高涨的中国,目前已经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房奴。本来,他们有希望成为城市的中产阶级,本来可以有能力促进消费。可是,在房地产商、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压榨之下,他们节衣缩食,不能生病,不敢失业,无力对自己进行教育投资,无力消费。而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了能赶上飞涨的房价,为了能在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拥有一席存活之地,竭尽三代之力,共同买房,然后变成“啃老族”。这代年轻人,还没有享受生活,大多就被套上了沉重的经济枷锁。这种趋势有加重演化之势,既加重了两极分化,又造成了中国式“次级贷”产生的萌芽。这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部分学者还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城的农民会对房地产产生巨大的需求,所以认为中国不存在房地产泡沫。众所周知,有购买力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连城市居民都望之兴叹的房价又岂是购买力相对低下的进城农民所能负担得起的?!如此怪论真令人诧异。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2009年12月底开始,中央政府出台了密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预见,飞涨的房价在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下,将回归其本身的价值,对经济、社会的危害将降至最小程度。真如此,则是国家的幸事,民族的幸事,百姓的幸事。反之,则会为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标签:房地产   房价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