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读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之思考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读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之思考四
邓小平在1987年8月29人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胡锦涛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胡锦涛6·25讲话,继续坚持邓小平“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胡锦涛这次讲话,没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新的阐述,也没有讲现在的基本国情。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上特别在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在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是不统一、不清楚的。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去了20年,党和国家的年轻干部中,,很多人只是知道这个词,而越来越不清楚它的意思了。
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报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我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认为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阐述是正确的。但是,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的看法则不同。
许多的人是这样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主义前’或‘封建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它要做的许多事情是有待于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而不是简单地把资本主义送进历史博物馆。”这种认识在实践中成为“补课论”,即要补资本主义之课,积极发展资本主义。这种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实践产生了所谓“‘资中的社会主义’,简单地说,就是‘资’(资本主义)在其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离不开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能快速或高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利用资本和与资本主义相伴的市场,才能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并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更有成效地去建设、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选举治理》网站发布时间:2007-5-21 )
现在一些人力图混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制造出五颜六色的各种社会主义,他们根本不懂得,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客观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既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更不是另外要搞一种别的什么社会主义,什么“民主社会主义”、“资中的社会主义”等等。
温家宝发表了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有人引用说:“可见,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仅仅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
段,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不仅生产力不发达,而且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只是它的预备阶段。”(陈文通/《北京日报》2007年03月31日)这个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就错在“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只是它的预备阶段。”这“第三”和“第一”相矛盾,忘记了党在十三大的工作报告讲的“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就在于他指导党在十三大提出并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既不是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不是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即“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而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只是它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初级阶段”和“预备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在十三大已经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而所谓“预备阶段”,则是准备进入但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还不是社会主义,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前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由于一些人的曲解,使许多人不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从而在实践中忘记了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撇开“社会主义”,只是大做“初级阶段”的文章,背离了“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去着力于“补资本主义之课”,搞私有化、原始积累,必须牺牲劳动者去产生“富人阶层”。背离了党在十三大工作报告提出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社会主义是渐行渐远。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党在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国情是什么?十三大工作报告说:“经过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突出的景象是: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状况,同时存在。”
现在,时间又过去了20年,中国的国情发生什么变化呢?在我看来,最显著的变化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另外,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位,但不是在自己的基础上,20年前的那些“同时存在”却改变不大。对于实际国情的变化,我不具体说了,全国的普通劳动者都已经看清楚了的事情,我相信党的领导人有应该看得清楚。
有两个问题在这篇思考中不可能细说了:一个是现在中国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我看用许多学者说的“转型”适合。一个是现在中国的生产力经过了50年的发展,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力吗?比起马克思写《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时的最发达的典型的资本主义英国的生产力如何?
我希望党的领导在十七大上,要根据新中国58年来、特别是这20年来已经改变了的基本国情,再一次科学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提高全党认识,制订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自觉、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