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送别一个最可爱的人
小雨,送别一个最可爱的人
司马平邦
花圈装饰
白菊攒动
大量的花圈送别老战士
向魏巍同志学习,向魏巍同志致敬,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大地思潮终涌动,中华山花烂漫时。
魏巍昆仑,昆仑魏巍;伟大一生,风范永垂。
一位山东人的留言
一位志愿者战友仍然称他为老首长
告别厅以魏巍生前名著作抬头
一位航天行业的老人在留言
自发的纪念
告别厅外前来悼念的人列
早上,7点半就匆匆出门,因为9点,在八宝山有作家魏巍的遗体造别仪式,经常迟到的我不想今天也去晚。
外面飞着小雨丝。
进入夏天,北京的雨下得很奇怪,经常是城东暴雨如注,城市却艳阳高照,今早的小雨更是稀稀的细细的,让你走在路上甚至决定不得是不是该打开伞,更让人觉得这雨丝只在城西才有,可能是专为某个人饮泣。
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兰亭”门口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大多都是比自己年长的人。门口有案几,来追悼的人可以向簿子上留言,我也拍到几条留言,并且自己也留一句:
――――――――――――――
魏巍先生:
你是最可爱的人!一路走好。
――司马平邦
――――――――――――――
然后就是等待仪式开始。
人越来越多,从他们的聊天里知道许多人是魏老的生前同事,魏巍生前创作需要去无数地方,在无数工作单位体验过生活,所以相当部分前来追悼的老人家都多少和魏巍有私人关系。但也有一些老人,已经颤颤巍巍的样子,年纪都在80岁左右,他们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们就是被魏巍生前最有名的那篇文章称为“最可爱的人”而传名天下的人,他们怀着感激的心来送同样一个老战士的最终。
因为拥挤和闷热,有两个老人家差点晕倒了,马上有武警过来救扶,也有人手忙脚乱地递过去速效救心丸一类的药。
魏巍生前,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军职干部,对应的军衔是中将,所以他的遗像用的是一身戎装英气逼人并戴着黑框眼镜的一张,这与我平日印象中的魏巍不同,在一般报道中能见到的魏巍是一副慈祥老者,眉毛很长很白,也没有戴眼镜。
但其实魏巍生前,性格突出,刚正不阿,晚年更大声宣布自己忠于共产主义,忠诚于毛泽东。
有意思的是文革时期他也被以右派罪名打倒的,靠边站了好长时间。
被“解放“之后,1979年《东方》上中下三部问世,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我是在大学时代读到的《东方》,那时描写抗美援朝的作品很多,这部确实是最好,因为他曾作为一名战士在朝鲜的坑道里和志愿军呆了一两年,志愿军的生活和采访为他的一生设下了坐标。
也听说,在晚年,尤其是近十年魏老的政治锋头依然很健,但颇不得当政的欢迎,曾主办《中流》杂志,并非常不支持让民营企业主入党,所以又被人归为左派。
其实,我最怀念的魏巍是《东方》以及此之前的魏巍,那个并不关涉太多政治而显更多爱国执忱的河南人魏巍(原名魏鸿杰)。
在来送他的老人里有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叫高学武,已经70多岁了,他和魏巍的渊源是在1952年魏巍二次赴朝采访时,第38军(王牌军啊)16岁的小战士高学武和其他3位战士为团职专业作家魏巍当警卫员,两个月时间里惊心动魄,死神一直离他们很近,这让他和魏巍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朋友。他的第一部著作就是在魏巍的支持下写出来的。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高学武和魏巍说好要在今年过江(鸭绿江)去朝鲜看看访访旧,但7月高去看魏巍时,对魏的身体状况已有所察觉不好,可能魏巍自己也有预感吧,特意给高老提写了两幅字:
一个是: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六十周年。
这是他们设想一起赴朝纪念时要用的。
另一幅字是个书名:坑道风云。
魏巍最后的题词: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渡江作战六十周年
魏巍为高学武先生新书题写的书名:坑道风云
这是魏巍支持高老先生将要著述的一部写志愿军生活的书,书还没开写,魏巍执意先给题写的书名,而且没有落时间――所以高老先生说,7月时他和魏巍自己对未来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
现在,这两幅字成了魏巍留下的最后的题字――他因抗美援朝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成名,一辈子的最后也没离开这场战争。
在现场发放的一份印刷品里我读到一个小故事。
今年的8月9日,已经住进医院1年,病重的魏巍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了床边的小孙子,他似乎觉得头有些昏沉,对孙子说:“抱着我的头摇一摇。”他想让自己清醒一下,孙子抱着他的头轻轻地摇,魏巍交待给孙子一句话:“我交待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子说记住了,爷爷让孙子连续说了3遍“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孙子说到第二遍时已泪流满面。
这或不会是魏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但确实是这位老战士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口号,他无力喊出来,就让孙子替他喊。
这句口号里,我可以读出许多内容,至少有不服和不平――但那不服或不平的对象是什么呢?
从老人临终的这句口号里,或者也能洞察当年那个年代“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人,那些一辈子被贴了“革命者”标签的人,那些一辈子任你东西南北风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人,他们身上确实令人敬畏甚至令人恐怖的意志力,但愿,这也能作为遗产留在后人身上。
我就佩服这样的人。
极佩服。
我终于排到告别厅,向魏老的遗体三躹躬,然后向家人一一志哀。
魏老安详躺在花丛中,身着军装,但没有带眼镜。这就是那个曾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人,那个一辈子处在激情中的人,现在安静地在那儿接受大家的怀念。
估计操办者和家人都没想到会来这么多凭吊的人,所以整个会场明显拥挤。
遗体告别仪式从9点开始,到11点瞻仰遗体的人还在外面排了好长一列,今天大概有几千人来送魏巍。我忽然发现告别厅外的行列里有不少年纪在20左右的青年人,毛泽东思想网站的一个同行告诉我,昨天他们网站为魏巍专设的灵堂也来了3个十多岁的中学生,他们也是专程来悼念魏巍的,他们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语文课本里最感人的一篇。
细雨丝丝下,离悼念厅大门30米的地方,两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生拉起的一条长长的字幅: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最可耻的人,虽生犹死。
我问一个接条幅的学生,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那最可耻的人是指谁呢?
那个年青的大学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最可耻的人虽生犹死
捍卫《谁是最可爱的人》
司马平邦
半月前去杭州,和朋友走了一趟岳王庙,拜见儿时的偶像也是永远的偶像岳爷爷。
岳王庙现在是杭州一重要旅游处,人很多。
但是岳王庙却不大,是从南宋以来经许多朝代、许多政府和许多中国人整治修理得来的,在每个房间或殿堂门口都挂着对联,最有名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死时,被判有罪,尸骨被狱卒偷运掩埋,直到这个有良知的狱卒死了,直到岳王死了60年后,朝庭才为其平反,找到遗骨建造祭处,我们看到的历史是被压缩过的,谁知道在岳爷爷冤死后的那几十年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其实正发生在这一段时间。
从此之后,岳庙就香火不断,这并不是某个人某个朝代或者某届政府使然,很明显,这是历史的选择,它的香火体现了一种中国文化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传续合理性――现在又有人出来说岳飞过时了,它们拿出的理由居然是为了什么什么民族团结,但据我所知,即使是当年被岳爷爷打败的金,和之后的元,还有再后来的满清,对岳飞也是相当尊敬的,那份忠义和英雄气节,是通世的。
什么民族矛盾,什么短期利益,都将最终被一种彪炳千秋的人格魅力所覆压。
所以,对那些叫嚣把岳飞从民族英雄删除的人,我只能送你们一样东西:
狗屎。
但在中国这样的事还是层出不穷的,比狗拉的屎都多。
这不,几天前一个叫令狐补充的,写了篇关于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开除出学生教材的文章,昨天被我看到,马上就闻到了一股屎味。
他说,现在不是好个时候了,战争精神过时了,英雄主义该取消了,大概就这个意思,所以,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也该滚蛋了。
魏巍死了,一个老战士倒下。
人虽无死,老而至死,在古人言当是喜丧,所以见魏巍的死,我并不真的难过,因为谁都没办法阻挡自然的代谢的,所以我觉得用“死”而不用什么“去世”或者“逝世”之类的词眼未免矫情,不如这个“死”字来得直接,来得更合乎老人家戎马倥偬的英雄前半生。
但让人痛心的是,随着魏巍的死,可能那“最可爱的人”也死了。
1950年代初,年轻的魏巍带着他的武器――笔,出没于抗朝鲜战争的战场,和那时所有的中国人民志愿战士一样,将生死置之度外,做着同样报效国家的伟业。《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并不因它的作者魏巍是活着还是死而有意义或无意义,因为它讴歌了一群爱国的普通士兵是如何用生命和热情保卫年轻的共和国的,几十年后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说这篇文章过时的人,我相信都是冷血的,就像现在读着岳爷爷的《满江红》,谁要说它伤害了民族关系一样,冷血而愚蠢。
《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能是学生教材里惟一的一部记录“抗美援朝”或者“朝鲜战争”这段当代中国最辉煌最惨烈的战争史的文字(对越自卫反击因外交原因鲜小被提起),那场共和国初建时代用36万志愿军的生命换来的胜利,给之后的中国打下了至少50年的稳定与和平,我相信现在的人们能享受如此的太平生活,也是拜那36万死难的英灵所赐。
英雄主义,乐观精神,平民意识浓郁其中,不能释怀。
所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更是一种象征,让下一代人对那些事那些人有长久怀念。
而我个人认同这篇散文的另一个原因:它是在现在的学生教材中少见的真正记录中国人在对外战争中的牺牲和胜利的文章,我不管这场战争的真正发动原因是什么,但只凭这场中国人在外战中的胜利,魏巍的这部作品就有巨大的存在合理性。
你看,魏巍刚死,令狐补充就又跳出来,发挥着中国人好内斗的本事了。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丑恶国民性,更肯定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价值。魏巍不死的时候,你令狐补充为什么不出来提议呢?当然,我相信,令狐补充的叫嚣本来也只是狂犬吠日罢了,这部作品不会因此撤出学生教材的。
不觉得如此猖狂吠叫于这部经典作品的声音其实是来自当代中国人那颗浮躁和功利的心吗?《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成功,其实也不只在于有那么一些人在为国为民做着那些“最可爱的事”,而更在于那个时代,我们有一颗更纯净的可以发现那些最可爱之处的最可爱的心。
因为流血牺牲已经不能让我们感动,因为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令我们感动。
条留言